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基础上,构建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方差、各市区的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农作物效率优势指数、农作物综合优势指数7个指标,对辽宁省各地区9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抚顺、锦州、大连等市适于农作物种植,并提出了辽宁省应当按照分析结论,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2012—2016年江苏省13个市6种主要农作物以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进行分析,确定江苏省区域优势作物。结果表明,江苏省稻谷比较优势市有8个;小麦比较优势市有7个;玉米比较优势市有5个;大豆、花生、油菜籽比较优势市各有4个;同时确定江苏省13个市各自比较优势作物和劣势作物,并指出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市和作物,使在具规模优势同时,提升效率优势,为江苏省农作物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甘肃省各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药材、蔬菜和瓜果8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市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作物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农用土地流转现状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现代化,必须推动农用地流转。本文在分析近几年我国农用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土地转让、转包、出租、入股和互换几种主要模式,指出各种模式的优势和有待完善的问题,最后对基层管理工作、土地管理部门和其它部门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玉米生产县域尺度比较优势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至2006年湖南省115个县(区、市)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以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湖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GIS软件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湖南省玉米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玉米生产具有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县(区、市)分别有40、96、54个.具有玉米生产优势的县(区、市)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及湘东北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5,(11):20-21
本文通过对廊坊10个区、市、县的26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廊坊市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速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但河北省同时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结合河北省平原地区的农作物分布情况、需水特点和水资源可利用现状,分析得出了水资源严重缺乏、农业用水紧张的区域,并为该区域农业规模生产和模式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期限影响着地权稳定性,其长短对土地规模经营、土地的内涵式投资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5个县(市)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前农地流入期限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产权明晰性、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稳定性、土地租金、农业收入、农业生产经营周期、投资周期、抗风险能力、亲缘关系和熟人关系、农村管理制度、土地改良投入指数、化肥农药投入指数、土地流入面积对农地流入期限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建立了农地流入期限的回归模型,得出5个县(市)的农地平均流入期限;最后结合影响农地流入期限的因素和模型提出了实现农地长期流转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如何将规模经营与地理空间特征结合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江苏省睢宁县是土地整治和农地流转的热点区域,选择睢宁县姚集镇为对象,从自然质量、空间形态、区位条件3方面对镇域内6 947个耕地图斑的规模经营适宜性开展评价,结合GIS软件对适宜性空间格局进行热点分析,依据耕地空间集聚的置信水平对规模经营适宜性精确分区。结果表明:镇域内耕地可划分为重点优势区、普通保留区、低效调控区。重点优势区可大力开展规模经营,普通保留区应实施土地整治、适度挖掘规模经营潜力,低效调控区应严格控制规模经营。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区域内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适宜性水平,可为政府部门开展农村生产空间规划、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依据,建立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生、烟叶、果用瓜在河南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芝麻、棉花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玉米和蔬菜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水稻、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油菜籽、糖料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郭佳君  李茜 《农学学报》2021,11(11):118-124
为持续开展耕地内在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深层次挖掘农作物生产及增产潜力,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本文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首先分析武乡县耕地质量分布状况,包括耕地资源总体概况以及各乡镇耕地地形部位和质量等级分布状况;然后分析2015—2019年武乡县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同比增长变化情况,并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计算谷子、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蔬菜、油料、药材、枣、西瓜、核桃、杏相对于全国同类作物的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充分利用武乡县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生产条件,以及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药材、杏、核桃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计算结果,进行布局战略调控。规划武乡县“高效综合集群区、特色增质示范区、开发保护并重区”三大种植业产业布局,创建优质高效的种植业产业基地、集群。通过将耕地质量优势与农作物比较优势结合转化为经济优势,构建“拓展规模优势、确保产量优势、强化质量优势”的良性种植格局,从而提升粮食产量,突出特色品种,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省为例,探讨农业比较优势的内涵与衡量方法,以农业产品生产规模优势指标、生产效率指标、生产综合指标为衡量手段测算贵州2004~2006年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优势,结果发现贵州农产品中烤烟、薯类、油料、茶叶具有强比较优势,水果、稻谷具有弱比较优势,并相应提出提高贵州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分别基于农业生产布局结构以及农业要素投入结构2个视角,一方面利用耦合度指数的方法测算出农业生产结构与比较优势的契合度,回归分析二者耦合度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要素禀赋结构系数的方法测算出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的协调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水稻以及油菜生产结构的合理性对农民收入增长表现为显著影响关系,其中油菜和花生表现为正向影响,水稻为负向影响,玉米、棉花以及小麦并未对农民收入形成显著影响,而各种要素禀赋结构系数的极差与农民收入增长呈现负向影响关系。基于此,湖北省农业发展应发挥本省各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来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加大水稻以及油菜等优势作物的发展力度;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在保证农业用地的根本属性基础上合理推动土地流转,鼓励二、三产业资本合理进入农业生产,以实现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5.
农户行为视角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视角实证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中环节发展水平较高,产前和产后环节发展相对薄弱;2)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产中和产后环节生产性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大规模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更为显著;4)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疆甜菜、棉花、玉米、小麦的成本收益数据,从成本增长和结构变化、成本差异、土地产出率、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及其农产品价格变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甜菜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与棉花等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相比,具有竞争劣势.甜菜生产的比较优势在适宜产区形成了竞争优势,得到了较好发展;由于棉花等高收益作物在新疆的发展,对甜菜生产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抑制了甜菜产业在新疆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2005~2010年度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22-14624
运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2005~2010年的6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4个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中,玉米和花生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综合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优势指数小于1;花生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它的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规模指数太小;甜菜和棉花同样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棉花虽然效率优势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棉花的规模呈极端劣势,也说明种植规模太小;烤烟规模优势指数变化不大,但效率优势指数变化很大,说明烤烟种植风险很大,不宜多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①鼓励和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生产;②由于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适当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③烤烟的种植风险较高,不宜种植;④大豆是东北的优势传统农作物,所以效率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规模优势太小,应该大量扩大大豆的生产面积;⑤缺乏比较优势的甜菜,可以适量调减种植面积,用于调节自然资源配置而加以种植。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较优势理论方法,将作物单产、种植规模作为区域农作物比较优势测定指标的关键因子,分析了怒江州2000 ~2011年农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表明,怒江州主要农作物均不具有效率优势,只有部分农作物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畜牧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优势.据此,提出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将比较优势、区域资源禀赋结合起来,在确保生态优先,充分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整合农、林、牧业资源,挖掘牧业、林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产值,科学合理调整农产品布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农、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综合利用、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区域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等优势,构建怒江州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实现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