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养老保障、五保老人供养、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等养老事业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泗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和民政局的资料,对近年来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访谈和抽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对农村老人年养老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对农村的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正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为有效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便利生活的农村社区养老机构尤为重要。农村社区养老机构建设需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加养老经费来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培养大量专业服务人员,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充分满足农村适龄人口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参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征  员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67-8669
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指出应注重引入社会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探讨了企业、社区等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指出从制度层面规范引导社会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成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99-4701
在分析我国农村老龄化成因与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当前张家口市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结合张家口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几项重要措施,以满足农民不同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6.
许晓晖  曲玉萍  杨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95-18897
于2010年1和6月对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养老需求情况"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村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华  薛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3,29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因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趋势。该文以江苏省苏南苏北农村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重点考察了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影响参加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工作性质、子女数、养老观念以及地区特征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在二十一世纪初已进入了老龄社会.且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增强。农村老龄化使农村社会面临的养老压力更加沉重,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没有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当前还处在试点阶段,所以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此,深入了解与分析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对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进行探析.是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本文结合中国现有农村的实际情况,从计划生育和人口老龄化入手,对我国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政府投入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地区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与农村老人购买力较低的现状为社会企业介入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空间。社会企业介入“农村养老服务链”具有经营性、公益性、专业性的比较优势,能有效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但仍存在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缺乏、身份认同缺乏、社会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困境。为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智慧平台、强化政府扶持、提升社会企业生命力、稳固农村社区阵地、集聚人才力量不断优化社会企业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传统孝道观念逐渐弱化、照料者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福利覆盖面窄和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落后等现状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该研究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五泉镇周边农村的驻村走访,运用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生活现状,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剖析影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主要因素,尝试探索更适合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受到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城乡壁垒、农村教育、农村社保关系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许多难题的制约。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环境治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3.
以往在城市进行的法学专业实践存在局限,有必要开辟农村这个新的"阵地"。当下的我国农村社会对法律产生了迫切的需要,这为法科学生在农村开展专业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的法学专业实践包括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解答法律咨询、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这些实践方式对于提高法科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促进就业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农业教育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必然联系决定了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图书馆事业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图书馆事业对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其重要性目前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传统农村社会为改变自身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劣势地位,试图通过乡土文化转型重建社会共识。乡土文化转型中的自我否定、自我创生、自我发展与现代农村社会变迁之间的调适过程,同时也是农村社会在传统与现代的耦合中快速解构与再建构的过程。在"场域—惯习"理论指导下,建立乡村场域—社会关系—资本—惯习—实践的分析框架,讨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袁家村乡土文化转型的具体机制及具有历时性特征的主体实践, 展现了在以新乡土文化为基础的村庄变迁中,乡土文化通过"学习服从—学习团结—学习自主—学习多样—包容多样"的内生发展实现了与乡村社会的双向互构,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遭遇着种种风险问题,安全现状令人堪忧。本研究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问题,包括:意外事故风险、失范风险和身心健康风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制度、文化、个体因素,从破解城乡“二元”制度、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和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应对。  相似文献   

18.
权力具有引领社会变革与发展、整合社会资源的力量。新兴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掌握新兴技术手段的社会精英也必然掌握新的权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掌握新兴技术的社会精英回乡创业日渐增多,形成了新的权威主体。由此,新的权威参与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中来,分享了传统农村社会权力,改变了传统权力结构,也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董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78-9280
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3种类型,分析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探讨了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董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85-20387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村社会的改革始终处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地位。从政治、经济、文化阐述了社会转型下我国农村现状,剖析了社会转型条件下农村法律秩序的特征,提出农村社会构筑兼具现代性与地方性的法律秩序是农村实现法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