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上坡、中坡、下坡和平坡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林分生长量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上坡、中坡、下坡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别不大,没有形成显著性差异;上坡的土壤养分含量除全钾含量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平坡。(2)下坡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坡位,不同坡位的微生物数量从大到小为下坡>中坡>上坡>平坡。(3)上坡的生长量指标除结果数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平坡,与中坡、下坡未形成显著性差异。试验结论将为油茶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改良土壤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川中丘陵区不同防护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类型土壤的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毛管水含量、田间持水量、田间有效持水量和每公顷土壤有效擘水量,土壤养分擘量和土壤速效养分供应量均比(对照地、标准地、有林地、未成造林地)高,防护林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改良程度取决于森林植被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林种的配置状况。  相似文献   

3.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 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4)4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它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2-7年生直干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量其林下土壤的物理性状及黏粒含量,为直干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滇中、滇南一带的直干桉人工林土壤结构一般较好,土壤容重普遍在1.1-1.4g/cm~3之间,表现出由上到下逐渐变大的规律和随树龄的增加有先降后升的趋势;土壤总孔隙度随树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再上升的特点;毛管孔隙度平均为42.90%-53.19%,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土壤饱和持水量平均为44.24%-55.22%,而且随树龄的增加也有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土壤黏粒含量普遍大于25%,质地多为重黏土,土壤容易板结,干旱时变得坚硬。  相似文献   

6.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人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人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相似文献   

7.
对孟加拉国丘陵地带Mro部落经营的桔园与灌木林35%和55%两种坡地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与评价。每一块用地内挖掘3个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0-5cm,5-15cm and 15-30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干或湿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测定仅限于表层土壤。两种坡地桔园3个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灌木林地相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桔园在55%坡地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林地含量值,而在35%坡地内的含量值则高于林地值。两块样地内上述两项测定值均在表层土壤中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木林地比较,桔园地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孔隙度和3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密度均较低。两块用地内不同坡地的表层土田间持水量有所差异,且桔园地干或湿表层土壤容重高于林地内的数值。表5参23。  相似文献   

8.
不同坡位木荷人工林生物量及营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坡位34年生木荷人工林进行林分生长、生物量及营养结构、林地土壤状况等的调查结果表明:下坡平均木及全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及生物量总干重明显大于上坡;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基本与生长状况一致,主杆和枝条中这些元素浓度则相反;全林分中各营养元素的持有量为C>N>ca>K>Mg>P。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开展泥质页岩与黄土复配野外试验,测定了复配土壤颗粒级配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了泥质页岩含量对复配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复配土壤中泥质页岩含量越高,土壤中的粉黏粒含量越低;复配土壤中泥质页岩含量越多,土壤的孔隙度会越大,透气性会增加,而持水能力下降;随着土壤中泥质页岩含量的增加,土壤供水能力逐渐减小;不同复配比例土壤田间持水量(FC)、凋萎系数(WP)、土壤有效含水量(TAW)均具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中泥质页岩含量增加,土壤的有效含水量逐渐减小。结果可为土石混合山区土地整治工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围封和放牧干扰的油松林地中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毛管持水量的调查,比较了围封和放牧干扰对油松林分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率,尤其对土壤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围封有利于提高油松林地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尤其对土壤表层的持水性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