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蒽酮比色法测定的酶解液中的总糖含量和酶解杜仲胶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化纤维素酶解预处理杜仲粕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预处理杜仲粕壳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3.8,酶的用量为0.30 g,料液比为1∶15(g∶mL),酶解2次,每次3 h。经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预处理后的杜仲粕壳,第一次提取酶解物中杜仲胶得率达到57.7%,是非酶解物中的1.3倍。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结果表明经酶解预处理后所提取的胶与非酶解而提取的胶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杜仲叶中生物活性成分和杜仲胶的高效提取分离,采用连续热水浸提、碱提取、酶水解和石油醚提取杜仲叶,分别得到了杜仲精粉、杜仲多糖(水溶性多糖和碱提多糖)及杜仲胶。考察了料液比和温度对活性成分提取得率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时间和酶种类对杜仲叶残渣水解的影响,最后对杜仲精粉、水溶性多糖和碱提多糖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杜仲胶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10(g∶mL),温度为80℃时,总黄酮和绿原酸的提取得率最大分别为50.08和6.83 mg/g。杜仲水溶性多糖、碱提多糖、杜仲精粉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杜仲精粉抗氧化活性最高, 5 g/L时杜仲精粉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为4.01 mmol/L, 300 mg/L时DPPH·的清除率为94.46%,与Vc相当。杜仲叶水提残渣酶解48 h时,葡聚糖和木聚糖水解率最大,分别为86.77%和15.62%。杜仲叶中水溶性多糖的得率为13.2%,杜仲胶得率为1.86%,碱提多糖得率为9.8%,杜仲精粉得率为8.0%。杜仲胶的M_w和M_n分别为330 398和84 526,远大于水溶性多糖和碱提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3.91,分散程度明显低于杜仲多糖。  相似文献   

3.
对杜仲皮先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然后利用纤维素酶对预处理杜仲皮进行水解提取活性成分及杜仲胶。考察了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对杜仲皮中活性成分及杜仲胶得率和杜仲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乙醇超声波提取未预处理杜仲皮中活性成分的较优条件为:1 g杜仲皮粉末,以乙醇为溶剂,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0(g∶mL),超声功率200 W,提取温度40℃,提取40 min。在此条件下,以蒸汽爆破预处理杜仲皮为原料,当预处理蒸汽压力为3.25 MPa、预处理时间为1 min时,乙醇超声波提取黄酮和绿原酸的得率分别为26.83和1.22 mg/g,纤维素酶水解提取黄酮和绿原酸的得率分别为19.17和0.93 mg/g。预处理后的杜仲皮经酶解后固体残渣可用于提取杜仲胶,当预处理压力为0.52 MPa、预处理时间为15 min时,杜仲胶得率可达5.92%,其M_w和M_n分别为28.39×10~4和6.45×10~4。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提取杜仲皮总黄酮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仲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杜仲皮内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液,杜仲皮与提取液的料液比为1∶40(g∶mL),每次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 min,超声波功率50 W为最佳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10.01%。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桉木高温热水预处理的工艺条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分析预处理渣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80℃,时间20 min,绝干木粉与水1∶20(g∶mL)。此条件下,预处理液中木糖、葡萄糖的转化率分别为81.93%和2.21%。桉木木粉经最优条件预处理后,大部分半纤维素被水解;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基本不变;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变的松散,纹孔膜破裂,纤维碎片增多,极大的提高了后续纤维素酶的可及度。对最优条件下预处理渣的进一步酶解:发现葡萄糖的转化率高达80.52%,比未经预处理直接酶解提高3.63倍。对酶解残渣的进一步分析可知,桉木原料87.12%的酸不溶木质素可在酶解残渣中得到回收,这有利于木质素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杜仲叶中的绿原酸,研究乙醇质量分数、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优选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拟合实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并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 8.0 Trial软件优化得到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1、乙醇质量分数40%、提取温度61.4℃的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0.872 8%。  相似文献   

7.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 ,通过多重比较等统计手段 ,对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 :原材料杜仲叶用整叶 (不粉碎 ) ,用 4 0 %乙醇以 1∶16的料液比在 80℃提取 2h。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白腐菌预处理对丙酸蒸解法制取纤维素的影响.在白腐菌对玉米芯进行预处理过程中,赖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分别在第5、 6、 7、 10和 15 d 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26、 10.25、 0.062 7、 0.33和 403 U/g.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丙酸蒸解玉米芯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10(g∶ mL),蒸解时间 70 min,丙酸质量浓度 900 g/L,产物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 91.09%.玉米芯经白腐菌预处理 10 d 后再用丙酸进行蒸解处理,产物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和保留率分别为 97.12% 和 94.70%,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仅为 0.96% 和 0.92%.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水酶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工艺条件,以板栗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总酶量2.0%,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质量比为2∶3∶5,酶处理p H值5.0,温度50℃,时间2.0 h,料液比1∶120。  相似文献   

10.
酶法提取黑加仑果渣花色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黑加仑果渣花色苷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釆用纤维素酶酶解,温度50℃,时间100min,果渣与酶解液的比1:9(g:mL),酶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pH值5.0,黑加仑花色苷提取率86.63%.釆用果胶酶酶解,温度50℃,时间120min,果渣与酶解液的比为1:8(g:mL),酶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4%,pH值3.5,黑加仑花色苷提取率91.09%.并确定了使用果胶酶的提取效果好于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