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氟化物对蚕的危害是由工厂排放的含氟废气污染大气,桑叶从污染大气中吸收、吸附氟化物,当桑叶中的氟化物积累到对蚕有害量时,就会对蚕产生危害。桑叶中的氟化物含量与气象因素的变化及污染源的远近  相似文献   

2.
氟污染对桑树的为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轶  黄议漫 《四川蚕业》2007,35(4):39-40
近年来,因工矿企业生产排污导致桑树发生氟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县自2002年以来,累计436hm2的蚕区发生桑树氟化物中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0余万元。本文通过对桑树氟污染的污染源和毒害机理分析,提出了控制桑树氟污染的措施。1桑树氟污染的污染源桑树氟污染主要是砖瓦厂、水泥厂、磷肥厂、玻璃厂等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含氟气体所致。砖瓦厂泥坯中含氟量一般为350~450mg/Kg,在800~1000℃高温烧制过程中,85%左右的氟将逸散在周围大气中,排放的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HF)、四氟化硅(SiF4)。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萤石(CaF2)和氟…  相似文献   

3.
毛洪斌 《广西蚕业》2003,40(3):52-53
近年来部分地区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如水泥厂、砖瓦厂、化工厂、化肥厂、玻璃厂、陶瓷厂、冶炼厂、火力发电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会将大量含有氟化物的废气释放到环境中,使桑园受氟化物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蚕农养蚕极容易失败。现将如何判断蚕氟化物中毒,及怎样进行预防和补救措施介绍如下:1氟化物中毒症状1.1入眠推迟,发育缓慢、食桑不旺,群体出现大、小蚕参差不齐的现象。个别蚕体节间膜隆起,隆起处易破,有的出现带状黑斑,也有的甚至全身密布黑斑。1.2眠起时,饷食后数日整批蚕仍食桑不旺,体色黄褐色不转青,食桑量突然减退,残桑很多,…  相似文献   

4.
家蚕氟化物中毒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生产是我省的一项传统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蚕桑生产基本上向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转移.但这些蚕区多是发展砖瓦厂的好地方,砖瓦窑排放大量氟化物气体和尘氟,日益污染着大气环境,家蚕氟化物中毒日趋严重,在砖瓦窑密集蚕区,区域性氟化物中毒时有发生,给蚕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针对我省家蚕氟化物中毒现状,笔者认为,了解中毒途径和氟化物对家蚕的毒性,掌握中毒症状和中毒机理,总结分析影响中毒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家蚕氟化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场地处城郊 ,主要桑园邻近县城 ,随着近几年来广丰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日益扩大 ,各类厂矿如雨后春笋 ,仅我场桑园周围 1公里以内就有 :广丰卷烟厂 ,四个大型砖窑厂 ,二个塑料厂和几十个家庭小厂。晴朗的日子 ,整片桑园被工厂排出的废气笼罩 ,污染一目了然。1 995年、1 998年我场二次送桑叶样本到浙农大蚕学系进行电极检测 ,氟化物含量高达 60~ 1 4 0mg kg,大大超出了蚕体中毒临界度 30mg kg,可见这些年来 ,我场养蚕一直受氟污染围绕 ,失败居多 ,但也从中吸取了部分经验教训。现根据我场多年生产实践 ,并结合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赵平 《蚕学通讯》2005,25(1):9-10
随着工业化在我市的进程加快,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栽桑养蚕的危害日显突出,特别是工业废气中会有大量的氟化物,给养蚕制种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本试验是通过用氟化物污染叶和正常叶(未受污染叶)同时进行养蚕制种对比.其结果表明,桑叶受到氟化物污染后饲养蚕,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等指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受精卵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2、3、4、5龄期蚕儿均以起蚕第1天对氟化物最为敏感。随蚕儿发育时期的延长,对氟化物的抵抗性相应增强。连续吃氟化物污染叶的危害大于偶尔一天的危害。同样天数吃氟化物污染叶,以龄初期的危害大于后期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以含氟矿石为原料或其他能产生毒性很大的氟化物工厂所排出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污染而引起的绵羊氟中毒,国内已有研究资料;但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由于动物长期摄入超过生理需要量的氟化物而引起的慢性中毒病,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氟化物的来源,氟化物对桑叶的危害、氟化物对蚕的危害几方面论述了氟化物污染对蚕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82年春,我国主要丝绸产地之一的杭嘉湖地区,由于受工业废气为害,发生大面积春蚕中毒。从春蚕中毒症状和桑叶、蚕体的分析判断,主要为氟中毒。污染大气中的氟化物,被桑叶叶面吸收、吸附,使得桑叶含氟量增加。蚕食下氟污染桑叶后,经过消化作用,一部份随蚕粪排出体外,一部份残留在蚕体内,导致蚕中毒。这就是说,桑叶作为大气污染的中间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房地产热剧升温,砖头等建材价格猛涨,砖瓦厂开足马力生产,其排放的氟化物,污染桑叶,造成蚕儿中毒之事连连发生,严重挫伤了砖瓦窑附近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因此有效地防治氟化物危害,已成为被影响乡镇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化州市是全国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化州市“三高”农业的“龙头”,1992年全市种桑2500公顷,产蚕500吨,年产值6500万元。但从1993年起,由于蚕区建起34条砖厂之后,砖厂废气(氟化物)严重污染蚕区的41个管区1350公  相似文献   

13.
对家蚕氟中毒的皮肤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元素分析,搞清了氟中毒后蚕皮肤黑斑的形成机制。认为氟化物造成血球和真皮细胞坏死后沉积于表皮层,加之黑褐色颗粒状物的积集而形成黑褐色斑,含有高浓度氟化物的血液从此部位渗出于表皮。  相似文献   

14.
杨增群 《广西蚕业》2007,44(3):77-77
近年来,房地产热剧升,砖头等建材价格猛涨,砖瓦厂开足马力生产,其排放的氟化物污染桑叶,造成蚕儿中毒的现象不断发生,严重挫伤了砖瓦窑附近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因此,  相似文献   

15.
空气污染物对蚕业生产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空气污染引发的蚕儿中毒而直接导致蚕茧产质量下降的现象,已成为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隐患。通过阐述不同污染物对家蚕毒害的表现,对氟化物污染、煤气中毒、农药中毒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春蚕氟化物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春蚕氟化物污染是继1982年以来影响较大的一次,今年氟化物污染的特点是时间长,污染面广、影响大、损失重、从5月11日开始出现蚕氟化物中毒,其中大面积中毒的时间为5月13日至5月18日,这时,蚕正好进入三龄期。我市135个蚕乡中有107个乡,698个村,7636个村民小组的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氟化物的污染。在359730盒春种中受氟污染的达163800余盒,占发种量的45.53%,损失重。1986年春蚕遭受氟化物污染中毒,经过采取停窑和综合技术防治措施,春茧基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厂矿企业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引起桑、蚕危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害气体之中的氟化物就是通过污染大气和桑叶而危害蚕的。因此,监测桑叶和大气的氟化物含量,对了解和掌握桑叶和大气被污染的程度,防范对桑蚕的危害以及检查工厂的污染排污情况,对保护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桑园的氟污染进行了长期监测,现就接触所及,对桑叶含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正> 83年春期我场桑园受到邻近砖瓦厂排放的含氟废气的污染,使杂交种部分批次蚕儿中毒死亡。蚕种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我们在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蚕病理生理研究室和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环保组的协助下,进行了分析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19.
春蚕期氟污染治理系统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建材工业的发展,大气氟污染日益严重,每年除局部蚕区氟化物中毒从未间断外,大面积氟化物中毒事件也屡有发生。80年代湖州重点蚕区曾发生过两起大面积氟化物中毒事件,1982年春蚕期全市氟化物中毒蚕种8.8万张,损失春茧852t,经济损失456万元;1986年春蚕期全市氟化物中毒蚕种15万张,占总饲养量的73%,损失春茧2900t,经济损失1300万元,进入90年代,大气氟污染不仅对春蚕生产造成危害,而且对秋蚕生产也带来严重威胁,氟污染危害已成为制约湖州地区蚕茧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应用推广国内外氟化物研究成果与防治技术的同时,结合本市特点和实际状况,对氟污染成因、防治方法作了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春蚕期氟污染治理系统模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废气排放量日益增多,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1999年5月18日,草堰镇合新村三组桑园受窑厂废气污染,造成83张春蚕发生氟中毒,经过镇村蚕桑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有80张中毒蚕上蔟结茧,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