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关中中部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播期和播量,为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5—2016年在关中中部灌区以‘西农509’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西农509’目标产量为8250~9750 kg/hm~2时,适宜播期10月12—18日,适宜播种量125.3~154.0 kg/hm~2,播期与播量互作效应最佳处理的播期为10月12日、播种量为136.8 kg/hm~2,产量可达最高9265.5 kg/hm~2。不同播期播量对‘西农509’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早播且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和硬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单季直播不同播期和不同播种量试验的分析,初步明确了常优1号获得高产相应的直播期和直播量。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6月10日直播,播种量22.5kg/hm^2为最佳;其次是5月10日直播,播种量22.5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挖掘小麦品种郑麦 1342 高产潜力,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 4 个播期和 3 个播量的裂区试验,研究郑麦 1342在商丘市适宜的播期播量。结果表明:商丘市郑麦 1342 的适宜播期为 10 月 8-18 日,最佳播期为 10 月 13 日;适宜播量为10.0~12.5kg/667m2,最佳播量为 10.0kg/667m2;最佳播期播量组合为 10 月 13 日的 10.0kg/667m2;播期推迟到 10 月 23 日,适宜播量为 12.5kg/667m2。  相似文献   

4.
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8号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麦18号不同播期、播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新麦18号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晚播时加大播量对群体和产量有较大的改善.新麦18号最佳播期在10月5-15日,最佳播量应控制在90~120kg/hm2.新麦18号播期可推迟到11月初.  相似文献   

5.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不同播期播量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花后叶面积指数、子粒灌浆进程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月10日播期处理有利于两个品种小麦群体的构建,延迟播期后,即使增大播量也不能获得高产。山农23号在延迟播期后,有效叶面积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减慢,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差异显著,加大播量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济麦22延迟播期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下降,加大播量后,单位面积穗数不升反降,花后叶片衰老加剧。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山农23号的适宜播量为180kg/hm 2,济麦22的适宜播量为105kg/hm 2。  相似文献   

6.
兖州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强筋小麦示范市(县)之一。近年来,针对本市当家品种济麦20高产优质的栽培目标,我们进行了播期、播量、肥水运筹等关键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并总结出配套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2003年秋,在本市谷村、漕河、大安、新驿、王因5个镇建立了1万hm^2示范区,全面推广了这项栽培技术成果,经兖州市科技局组织测产验收,1万hm^2示范区平均单产8355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不同地区郑品麦24号的适宜播期和播量,分析了3个不同地区播期、播量对郑品麦2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理纬度增加1°,郑品麦24号适宜播期提前3~5d。郑品麦24号在泌阳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适宜播量为11~13kg/667m~2;新郑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播量为9~13kg/667m~2;延津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适宜播量为11kg/667m~2。在确定具体的适宜播期时,还应根据地块的整地质量、水肥水平、播期早晚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播期播量对陇春 31 号籽粒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中国种业》2020,(4):53-56
小麦籽粒性状与小麦品质和产量密切相关,决定小麦的市场分级及商品价值。为获得春小麦品种陇春31号兼具高产和商品性佳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本研究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陇春31号籽粒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在甘肃中部地区陇春31号优质高产的最佳播期播量,促进该品种大规模推广种植及成果转化。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对陇春31号籽粒性状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对粒长、粒宽和粒重大体呈现随着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而降低;对籽粒长宽比的影响则是随播期推迟而增大,随着播量的增大籽粒长宽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陇春31号的籽粒性状、产量相互之间均显著相关,其中粒宽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长宽比、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播期为3月8日至3月13日之间,播量为645万粒/hm~2时陇春31号可达到兼具高产和商品性佳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安霞 《中国种业》2016,(10):41-42
以山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号为材料,探索不同播量处理对其群体生长动态、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农23号每667m2播种量为12kg、济麦22号播种量为7.5kg时二者群体结构最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最高,进一步增大或降低播种量都会造成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春小麦银春10号在甘肃中部灌区的适宜播期和最佳播量,通过设置4个播期和5个播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期间、播量间、播期播量互作间对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甘肃中部灌区银春10号的最佳播期为3月8日,适宜播期为3月8-13日;最佳播量基本苗为550.5万/hm~2,适宜播量基本苗为510万~570万/hm~2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为给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陕禾192大田良种良法配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法,于2019-2021年度进行了2年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陕禾192的产量及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播期过早或播量过小,陕禾192产量极显著降低;陕禾192的最佳播期为10月16日,适宜播期为10月16-24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300万/hm2,适宜播量为24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苏南沿江稻麦两熟地区不同水稻收获期对后茬小麦产量影响,进行了小麦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25日-11月29日)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随着播期推迟不同单产呈下降趋势.不同播量处理(150×104,225×104,300×104,375×104,450×104/hm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相同播量水平下(300×104/hm 2)随着播期推迟产量不断下降.苏南沿江地区小麦最佳的播种时间为10月25日-11月15日,最佳基本苗为150×104~225×104/hm2.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播量对荞麦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适合山西地区种植荞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晋荞6号(苦荞)和晋荞1号(甜荞)为材料,采用3个播期(主区)和3个播量(裂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荞麦产量,蛋白质、淀粉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晋荞6号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及晋荞1号的产量和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量对两个品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及晋荞6号的总黄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两个品种的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及晋荞6号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晋荞1号产量先上升后下降。6月4日播种、22.5kg/hm~2播量的晋荞6号产量(3 498.60kg/hm~2)表现最好,但5月28日播种、22.5kg/hm~2播量的蛋白质(11.94%)和总黄酮含量(1.83%)表现最佳。6月4日播种、45kg/hm~2播量的晋荞1号产量(1 705.80kg/hm~2)表现最好,但5月28日播种、37.5kg/hm~2播量的蛋白质含量(11.86%)表现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晋荞6号的产量与其蛋白质、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晋荞1号的产量与其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播期、基本苗对小麦新品种阜麦936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阜麦936播期弹性大,10月上中旬至11月初播种,只要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最适播期10月18~23日.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基本苗,10月15日以前播种.基本苗120万~150万/hm^2;10月中下旬播种基本苗应在150万~240万/hm^2:11月上旬播种基本苗240万~300万/hm^2。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临远8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冬小麦‘临远8号’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设计,按每小区固定1 m长势均匀的样段,测得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群体数量。每小区成熟时选取麦穗30个,测得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待籽粒晒干后,测得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1)小麦群体性状呈现随播期推迟总茎数减少,随播量增大总茎数增多的趋势。(2)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播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3)随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10月5日播种,播量为300×10 4粒/hm 2产量最高为8722.58 kg/hm 2,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375×10 4粒/hm 2产量次之为8678.25 kg/hm 2。播期是引起小麦产量和产量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临远8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2日,播量为300×10 4粒/hm 2至375×10 4粒/hm 2。  相似文献   

16.
播期播量对胶东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冬小麦适宜播期播量,以烟农51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减少,随播量增加株高增加、主茎叶龄变化不大。不同的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播期(9月27日除外)推迟,产量、成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随播量的增加,产量、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播期播量最佳组合为10月3日播种、180万株/hm2播量,产量达7746.0kg/hm2。成穗数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臧鑫 《中国种业》2016,(11):45-46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以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淮麦33为研究材料,采取播期、播量两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分析播期、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2、A3B5产量最高,淮麦33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22.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国审小麦新品种花培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康明辉  海燕  赵永英  张丹 《种业导刊》2009,(6):16-17,19
分析了花培5号的特征特性,根据肥料试验和播期、播量试验以及大面积示范结果,提出了花培5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即合理化肥施用量为:尿素25~30kg/667m^2(底、追各半),过磷酸钙40~50kg/667m^2,氯化钾14—18kg/667m^2左右;最佳播期10月15—20日;最佳播量6.5~8kg/667m^2;合理运筹水肥,科学控制群体,防止病虫害和倒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鲁东地区节水生产灌溉制度和节水晚播条件下的高产适宜用氮量,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优化设计研究了品种、灌水模式、播期、播量、氮肥用量对不同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期、播量3个因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较明显,灌水模式及氮肥用量影响次之。‘烟0428’产量最高,达9324.3 kg/hm~2;其次为‘烟农21’,籽粒产量高达9142.8 kg/hm~2,表明‘烟0428’和‘烟农21’为抗旱节水节肥品种。灌3水处理(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和灌1水处理(拨节水)产量较高,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合鲁东地区节水生产的最优灌溉制度是灌1水即拔节水。播量与播期有机结合,适应鲁东地区气候变化和节水需要的晚播适期范围为10月6—8日,适宜播量范围为127.5~165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冬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邢麦13号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及播期×播量对邢麦13号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影响。邢麦13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适宜播量为160~21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