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ZFY专门化品系猪主要选育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ZFY专门化品系猪的主要选育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性状、体尺性状、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3组性状间均存在较强相关性.体质量与体尺性状间、体质量性状与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分别为0.828和0.85,占总相关的92.11%和97.80%;体尺性状与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二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相关(P<0.05),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607,占总相关的78.52%.分析表明,12项选育性状中6月龄体质量、胸围、腹围、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白猪主要选育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猪的3组14个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中生长速度包含4个性状,体尺包含6个性状,膘厚和外貌评分等包含4个性状。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与体尺性状的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为0.647 8和0.353 1,占总相关的96.52%。生长速度与膘厚和外貌评分等性状的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同样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为0.925和0.241 7,占总相关的99.9%。体尺与膘厚和外貌评分等性状只有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328 7,占总相关的75.59%。分析还表明在这些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X1(二月龄体重)、X3(测定结束体重)、X7(胸围)、X10(腿臀围)、X11(背膘厚)、X12(校正膘厚)。  相似文献   

3.
用基于Gibbs抽样的贝叶斯方法估计了大白猪遗传评估中主选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为:达100 kg体重日龄的窝效应c2为0.182,遗传力为0.346,属于中等遗传力;100 kg体重校正背膘厚的窝效应c2为0.059,遗传力为0.479,属于高遗传力,后备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的窝效应大于背膘厚的窝效应;达100 kg体重日龄与100 kg体重校正背膘厚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249;大白母猪总产仔数的遗传力较低,为0.119.  相似文献   

4.
组建6个血统12头公猪、100头母猪的长白猪核心选育群,开展高性能专门化品系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3个世代的选育,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51d,下降5.20%(P0.05);达100kg日龄EBV值有显著的缩短(P0.05);100kg体重的活体平均背膘厚从零世代13.55mm下降到12.16mm,下降了10.26%(P0.05),活体背膘厚EBV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特种野猪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特种野猪的体重和体尺性状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其第一、第二、第三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 8、0.777 0和0.364 7,占总相关的99.86%;海南特种野猪体重与体尺性状间的相关主要由初生体重、2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与6月龄胸围、6月龄管围引起;在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3对典型变量中,体重性状的3个典型变量对6月龄体长、胸围和管围的预测能力较强,体尺性状的3个典型变量对4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的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比较不同饲养密度对大白猪达100kg体重校正日龄、主要体尺性状与背膘厚的影响.试验按体重相近、公、母比例相同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饲养密度分别为0.6、0.7、0.8、0.9m2/头,试验结束时测定其实际体重、背膘厚、体长、体高、胸围数据,通过遗传评估软件计算其达100kg体重校正日龄.试验结果表明,降低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7.
长白猪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白母猪的7个体尺性状和5个繁殖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间的第1和第2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881,占总相关信息的91.2%.分析还表明:母猪的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存在相关关系;母猪的体重、腹围、乳头数和体高对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起主要作用,对母猪的早期选择应侧重于这几个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瘦肉型种猪早期生长性状校正公式的制定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猪3个典型瘦肉型猪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Saturation为日龄与体质量关系拟合,线性模型为体质量与背膘关系拟合的最适模型,分别制定出符合国情的瘦肉型猪早期目标性状(50 kg体质量日龄和背膘厚)的校正公式。对早期性状校正值与全期性状校正值的简单相关分析(CORR)和典型相关分析(CANCORR),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证明早期性状校正公式是适合的。早期性状与终测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选用典型综合指数模型分别进行早期和全期生长性状的综合评定,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达到极显著,说明在一定选择强度下,早期性状的表观选择与全期选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猪体重和体尺性状与繁殖性能间的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母猪不同阶段的体重和6月龄体尺性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的体重、6月龄体尺性状与各繁殖性状的表型相关很小,只有6月龄体长与断奶头数的表型相关达显著水平。而各体重、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间却存在很强的遗传相关,其中70日龄体重、4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6月龄体高、6月龄胸围、6月龄背膘厚与产仔数等繁殖性状呈负遗传相关,而6月龄体长与产仔数等繁殖性状是强的正遗传相关,这表明,腿短体长、体重适宜的母猪产仔多,繁殖性能好,应该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10.
碧湖猪部分生长发育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碧湖猪的4个体重性状和9个体尺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性状与体尺性状的第一、第二典型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分别为0.9980,0.9933,占总相关信息的98.95%。  相似文献   

11.
鲁西牛和秦川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肉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本质,对鲁西牛和秦川牛的4个体尺性状和7个胴体性状分别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鲁西牛和秦川牛的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其第1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886和0.985,占到总相关信息的66.00%和92.92%,第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738和0.802,累积占到总相关信息的87.73%和98.16%。鲁西牛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第1对典型相关主要由胸围(A4)与胴体重(B1)引起,第2对典型相关主要由体高(A1)与后腿长(B5)引起,而秦川牛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第1对典型相关主要由管围(A3)、胸围(A4)与胴体重(B1)、后腿长(B5)、胴体长(B7)引起,对2个品种牛两组性状的选育应侧重于这几个性状的表现,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个品系肉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优质肉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2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本质,对父系(D系)和母系(S3系)的6个体尺性状和8个屠宰性状分别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和S3系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典型相关,其第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和0.884(P<0.01),占总相关信息量的76.4%和77.5%.D系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主要由胸宽、体斜长和胸肌率引起,而S3系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主要由胸深、胫围和腿比率引起.可见,通过对2个品系肉鸡不同体尺性状的选择可实现其屠宰性状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利用2 552胎约克夏母猪的历史繁殖数据,分析背膘厚度与体况评分,分别对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况评分法并不能准确地评判妊娠母猪背膘厚度,更不能反映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的背膘厚度和主要繁殖性状无显著相关性。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妊娠期背膘厚度变化量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为使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达到最佳,妊娠期间母猪的背膘厚度应控制在10~14 mm,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妊娠期不同阶段应根据母猪背膘厚度进行精确饲喂,以确保母猪达到最佳背膘厚度,并在整个妊娠期维持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猪IGF2、MC4R、JHDM1A及TEF-1多基因标记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和分析猪生长和背膘厚性状候选基因(IGF2、MC4R、JHDM1A和TEF-1)的多态性,并进行多基因标记效应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候选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对单基因标记和多基因标记与生长和背膘厚性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群体中检测了IGF2、MC4R、TEF-1和JHDM1A 4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单基因标记分析结果显示,IGF2基因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AA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比AG和GG基因型薄0.541 cm和0.629 cm;MC4R基因与生长和背膘厚性状无显著关联;JHDM1A基因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呈显著关联(P<0.05),CC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比GG和GC基因型背膘薄0.520 cm和0.489 cm;TEF-1基因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趋于显著关联(0.05<P<0.1),GG基因型背膘厚分别比AA和AG基因型薄0.973 cm和0.379 cm;与达100 kg体重呈显著关联(P<0.05),AG为优势基因型,分别比AA和GG基因型缩短了0.445 d和2.258 d。【结论】对4个候选基因的多基因标记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多基因标记效应与单基因标记效应一致。IGF2、TEF-1和JHDM1A基因多态位点合并基因型AGCCGG和AACCGG对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性状为优势基因型组合,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在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受长期选择的实际杜洛克猪育种群体3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分析各性状取得的遗传进展,并探讨实际育种群体中长期选择等因素对群体遗传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西某种猪场核心育种群杜洛克猪2003—2018年共计15 760条生长性能测定记录。运用DMU软件的DMUAI模块和DMU4模块,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3个重要经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通过估计该群体的年度累计群体遗传参数以评估该群体在长期选择过程中遗传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杜洛克猪3个重要经济性状(达100 kg体质量日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54、0.477和0.479,均属中高遗传力性状。3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110~0.039,表型相关范围为-0.076~0.082,均属于弱相关。性状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在长期选择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性状达100 kg体质量背膘厚和达100 kg体质量眼肌面积取得的遗传进展较小。分析年度累积群体估计的遗传参数发现,3个经济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 杜洛克猪群体3个重要经济性状均为中高遗传力性状且性状间相关性较弱。在实际育种群体中,长期选择及引种等因素会导致群体遗传参数发生变化,育种实践中应及时开展遗传参数估计,以获得准确的遗传评估结果,加速群体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