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互助县农区鼠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高原鼢鼠(俗称瞎老鼠)、达乌尔黄鼠(俗称黄老鼠)、小家鼠、褐家鼠、小家鼠西马拉雅亚种等年发生面积在8万公顷(次)左右,其中,严重发生危害面积达3.33万公顷,造成粮油损失达2250多万千克,在退耕还林(草)地区的农牧、农林交叉地带危  相似文献   

2.
中山市农区害鼠发生动态与鼠害持续控制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山市农区鼠类主要有黄毛鼠、小家鼠和板齿鼠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害鼠为黄毛鼠及板齿鼠。通过系统研究农业害鼠的发生规律和时空动态特征,提出并实施了以鼠类栖息地生态、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鼠害持续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鼠害。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3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有一家被称为"新疆农业‘硅谷’"的园区,它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这里土地肥沃、光热充足、人文荟萃、林茂粮丰,享有"戈壁绿洲"之称,它就是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它是新疆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自建设以来,它不断以快速的成长、不断地创新、显著的效益和强大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及惊人的科技领飞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引领着昌吉州乃至整个天山北麓科技农业发展的步伐。2009年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农业等  相似文献   

4.
1759年清统一新疆前北疆农业一直在曲折中缓慢发展,中央王朝在北疆的屯垦一直是推动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主要表现.清王朝通过大规模移民和推行各种屯垦政策,促使北疆的农业区域由东疆的巴里坤沿天山北麓扩展到乌鲁木齐和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绿洲,与伊犁河谷的绿洲连成了一条农业带,彻底改变了北疆长期以来以牧业为主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东方田鼠是洞庭湖区的重要农业害鼠,2007年东方田鼠再次大暴发.并具有发生量特别大、迁移时间推迟、危害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其大暴发主要与越冬基数大,枯水期延长,暖冬天气和三月降雨适中等因素有关.其综合治理对策足加大鼠情监测力度,切断东方田鼠迁移通道,阻止东方田鼠转移迁入,对迁入垸内农田的东方田鼠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捕杀与化学毒饵诱杀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全面控制东方田鼠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邻乌鲁木齐、米泉市,西连呼图壁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相接,北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市、阿勒泰地区福海市接壤,南北长约26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8 215.0千米2。昌吉市荒山荒地造林项目区位于昌吉市前山地带、平原农区的三工镇和大西渠镇,造林总面积200公顷,其中,防护林66.7公顷,经济林133.3公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区蝗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东亚飞蝗发生程度明显回升,2007年渤海湾沿海蝗区多处出现高密度蝗群,点片面积和密度达2003年以来之最;西藏飞蝗在四川、西藏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青海省玉树州去年首次发生高密度蝗群,造成100多亩青稞绝收;亚洲飞蝗在新疆局部和边境地区常年发生;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土蝗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玉林市主要农区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对农业的危害,为玉林农区鼠形动物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3月~2012年4月,以果园、菜地、农田、旱地及居民区等5个生境为样品采集地,根据随机取样原则,利用铗日法对玉林农区鼠形动物群落结构、数量及动态进行调查,并采用胃检法进行食性分析.[结果]5种生境中共捕获鼠形动物423只,隶属2目2科5属9种,其中食虫目1科1属1种251只,啮齿目1科4属8种172只.平均捕获率为8.66%,其中居民区捕获率最高,占捕获总数的39.01%.以臭鼩为绝对优势种,占59.34%,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社鼠、板齿鼠、小家鼠等为常见种,针毛鼠、黑家鼠为少见种.一年中有两个捕获高峰,分别为7和10月.食性分析显示,臭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啮齿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褐家鼠、黄胸鼠和板齿鼠对农业危害较大.[结论]玉林农区鼠形动物种群密度较高,啮齿类对农业危害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给贵州省瓮安县农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基于相关监测资料,对2013—2022年当地害鼠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4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不同年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有时差异较大、有时差异较小,2014年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最高,之后时升时降,2021年害鼠种群数量最低;不同月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波动较大,3月、6月、9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全年种群数量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不同季节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及旱地耕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均存在明显区别,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因此,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6月、9月是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1农区客鼠种类1989~1992年,对东港市农区(农田、庭院、园林)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农区害鼠种类隶属啮齿目3个科5个鼠种:仓鼠科有黑线仓鼠;鼠科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松鼠科有花鼠。黑线仓鼠是大田(旱粮、油料、杂粮作物)中优势种,占大田中鼠类的67.7%;黑线姬鼠是水田中优势种,占水田鼠类的70.0%;农家庭院中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占庭院鼠类83.4%;其次是小家鼠,占16.6%;花鼠是园林区优势种,占园林区鼠类的52.8%。2发生危害规律2.l繁殖规律在东港市区农田中黑线仓鼠繁殖力极强,3~4月份和8~9月份为2个繁殖高…  相似文献   

11.
农区害鼠是威胁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全省农区农田年发生鼠害面积约450万亩,农舍年发生约66万户.害鼠主要种类有黄胸鼠、小家鼠、长尾仓鼠等26种。平均鼠密度6.63%。鼠害造成的粮油年均损失约为5.5万吨,折合人民币约1.65亿元,极大制约了青海省农业发展,影响了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摸清害鼠对农户储粮造成的损失程度。2013年3月-4月底在省内部分地区的农户家庭开展了人户调查工作.调查了3州1地1市共13个县(市)32个乡镇64个村662户农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与监控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世代与年生活史、适生寄主与嗜好程度、暴发频率与为害程度、发生特点与区域分布、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研究总结出外来虫源是造成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该虫的暴发,夏季干旱少雨为暴发创造了气候条件,频繁使用农药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增加,田间管理粗放营造了暴发的环境条件等影响甜菜夜蛾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以搞好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预测预报为前提,狠抓化学防治为重点,利用性诱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为辅助手段,应用“主攻3代,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等本农区甜菜夜蛾监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农区鼠类优势种群生态特征,对贵州省兴义市2013—2019年7年系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兴义市农区鼠类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种群占比分别为54.33%、35.67%、10.00%。共解剖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标本300只,总体种群性比为1.31,平均怀孕率为21.76%,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4.62%,不同鼠种、不同月份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见,黄胸鼠、褐家鼠为兴义地区害鼠优势种,是农区鼠情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古代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现今是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率先发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吉州域总面积9万km^2,总人口152万人,下辖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拥有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农村住宅鼠类群落结构和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作者1982-2005年在洞庭湖区研究农业害鼠积累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农村住宅的害鼠群落结构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农村住宅区的害鼠种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根据各地鼠类群落中优势种的特点,将农村住宅区鼠类群落结构划分为2个群落类型区,即小家鼠 黄胸鼠群落:该群落区位于洞庭湖的东面平原区和丘陵区,以及湘江以东的丘陵区;小家鼠 褐家鼠群落:位于洞庭湖的西、南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小家鼠 黄胸鼠"群落区的鼠种组成变化特点是褐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增加明显,黄胸鼠有所减少,小家鼠没有变化,而黄胸鼠减少的比例正好是褐家鼠增加的比例。在"小家鼠 褐家鼠"群落区,褐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逐步下降,小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逐步增加。小家鼠已经成为整个洞庭湖农区农房鼠类群落中的优势鼠种,群落两个时间段的鼠种组成差异显著。两个群落的主要差别也就在大型鼠种(褐家鼠和黄胸鼠)在群落中的配置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在天山北麓冲洪积扇扇缘带农区,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五因素(密度、氮磷用量、有机肥、中耕次数及灌水次数)五水平(1/2)实施方案,研究该地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措施,以期对玉米生产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密度7万株/ha,灌水次数4~5次,N·P用量350kg/ha,中耕次数2~3次,有机肥50t/ha,产量约达15t/ha为较理想的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邹城市2008年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邹城市灰飞虱大暴发,其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之大为历史罕见,灰飞虱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分析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田鼠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也是传播多种疾病的生物媒介,及时有效控制农区害鼠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农区灭鼠既是植保减灾防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因此,做好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是促进我市农业安全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防灾减灾措施,是涉及保护公共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息烽县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6~2012年贵州省息烽县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息烽县住宅区鼠类和农田区(稻田、旱地)鼠类种类隶属2目2科7种,鼠类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85.71%,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57.14%。住宅区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47.86%、36.24%,黄胸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5.14%;农田区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5.11%,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1.84%。农区灭鼠的重点是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也是鼠情监测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在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东亚飞蝗是中国最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但在广西属偶发性暴发危害,一旦暴发造成为害损失惨重。2003~2004年该虫在北海连续2年大发生,为建国以来北海市的首次报道。本文记述了北海东亚飞蝗发生区域的调查、蝗区类型的确定、对该虫应急防治和综合治理对策的制定以及付诸生产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