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石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42万hm^2。近年来,由于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不但增加了农业成本,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土壤对肥料投入的报酬递减。2008年,我县实施了“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日”,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探讨N、P、K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品种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和,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农民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肥料输入过量造成的土质退化及环境问题,研究番茄-黄瓜长期轮作体系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氮的淋失动态,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为研究区域设施农业合理施肥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2013—2015 年以宁夏设施番茄-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CF)、减量施肥(OF)、减量+麦草(OFM)、有机肥(M)、对照处理(CK)共5 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壤氮的淋失动态、淋失量、淋失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养分淋失对设施作物产量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施肥措施都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淋溶,且CF处理下土壤全氮的淋失量最大,相对于对照,不同时期的全氮累计淋失量增加了87.6~141.8 kg/hm2。相对于对照处理,不同施肥处理下作物总累积产量增幅为13.9%~130.6%,其中CF 与OFM处理产量增幅最大,且两者差异之间不显著。CF 模式下,作物产量主要受土壤全氮、硝态氮的淋失影响;而OFM模式下则主要受制于土壤硝态氮的淋失作用。减量施肥+麦草施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的淋失量,增加养分的作物有效性,是适合研究区域土壤环境条件的较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长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闫童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5-20
为合理优化施肥结构,制定科学的作物肥料配方,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6—2013 年笔者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4 种土壤进行长期定位配方施肥,研究了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配方施肥处理作物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2013 年配方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比2006 年增加,其中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较配方施肥处理大,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较习惯施肥处理大;2006—2010 年配方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变化不明显,2010 年后土壤有效磷呈下降趋势;2006—2013 习惯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稳定。配方施肥通过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和用量,大幅减少了肥料投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有效促进了土壤养分均衡。  相似文献   

4.
1土壤条件土壤养分状况是科学施肥的基础。南、北疆20多个点的超高产棉花试验资料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棉花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66.5%。同时,土壤养分状况是实施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及作物专用肥研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对不同热量带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栾城、鹰潭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结合温室盆栽,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不同热量带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为我国不同热量带下农田土壤的生产潜力,平衡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全氮、碱解氮和矿质态氮含量的高低顺序均表现为:化肥+有机肥 > 化肥 > 无肥.长期施肥对红壤供氮能力的增加幅度最高,其次为潮褐土,最低为黑土,且长期施肥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增加幅度与土壤所处热量带的有效积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长期不同施肥的土壤上种植小麦后,施肥土壤的作物生物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土壤(P< 0.05),且作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体一致,说明通过生物试验所得的生物量可作为评价土壤氮素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桂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04-208
本文概述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微生物活性、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因原有土壤肥力、施肥时间长短、肥料数量等不同而对不同施肥措施做出不同的响应。施肥是影响土壤碳、氮含量的最主要农业措施,而土壤中的碳和氮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是土壤养分转化的活的驱动力。化肥对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多样性的直接影响很有限,但它可通过增加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有机质的方式间接增加微生物活性。化肥尤其氮肥的另外一个间接作用就是使土壤酸化,从而对微生物有显著负影响。而有机肥可直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碳源,或通过促作物生长和秸秆还田为微生物间接提供碳源。总之,长期不同施肥改变土壤养分的转化途径,从而影响土壤供氮能力和碳贮备能力,最终影响土壤可持续性和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联系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的纽带,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和作物吸收中起关键作用,被称为土壤质量的指标。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物,促进养分循环利用,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随着现代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种植制度的改变,地上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常常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调控着作物生长发育,农田有害生物的发生,而影响农作物生产。综述了现代农业中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如轮作、连作和覆盖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与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影响,强调科学合理选择种植模式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这些种植模式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丹麦农业生产中的肥料使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英杰  Keld  Storm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80-183
现代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文章综述了丹麦先进的肥料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丹麦政府通过根据作物需要制定N的允许施用量和P、K的推荐施用量、对肥料的施用季节和施肥方式进行规定、根据土壤检测的结果和作物产量调整营养元素施用量等措施较好地避免了化肥污染问题。这些先进的经验为中国解决化肥污染问题提供了借鉴。笔者提出中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从限制化肥使用量、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提倡增施有机肥、改进施肥方式等方面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典型农田地力贡献率及其在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典型农田不同作物、不同施肥年限、不同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的地力贡献率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农田地力贡献率的主要特点为养地作物高于耗地作物、逐年下降且3年后暂趋稳定、从土壤高肥力到低肥力逐渐下降,进而探讨其在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施氮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的作物营养诊断推荐施肥技术体系,确定最佳施肥方案,对不同施肥方式下每一季作物进行硝态氮、产量、施肥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影响显著,优化施肥产量提高2.73%~6.39%。不施肥处理条件下,二、三季作物产量显著降低,四季作物减产幅度趋于平衡;长期优化施肥使0~6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维持在同一个水平,而长期习惯施肥则使土壤硝态氮含量有增高的趋势;长期不施肥使土壤硝态氮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优化施肥节约化肥36.84%~52.97%。上述三种施肥方式以优化施肥最佳。  相似文献   

11.
蔬菜间作及氮肥调控对土壤硝酸盐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物根系分布深度不同,其吸收养分的土壤区域也有所不同。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选择深根系的茄子和浅根系的大葱进行间作种植,并辅以氮素调控措施,研究其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规律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减量施肥条件下,土壤硝酸盐运移和累积的规律均为间作区含量低于单作区,表明与单作相比,茄子与大葱间作能有效阻截硝酸盐的向下淋洗,并有效减少土壤中硝酸盐累积量。间作种植模式下,减量施肥能够减少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特别是深层土壤,在作物生长期间,硝酸盐含量均比常规施肥区明显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量也表现为减量施肥区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区。采用蔬菜间作和减量施肥,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氮素的表观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SOC含量、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与脲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包括单施化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产量与SOC的含量,增强了大多土壤酶的活性。SOC、土壤转化酶、蛋白酶及脲酶均与作物产量显著相关。化肥配施猪粪处理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保肥能力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化肥配施秸杆处理在维持作物产量的同时,对于SOC增加与土壤酶活性增强方面具有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为探索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合近年来国内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关于施肥对作物产量影响以及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概述了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规律,以期为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0-60
合理施肥是作物获得高产的有力措施。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避开有利于害虫的危险期或加速虫伤部分愈合;改变土壤性状,恶化土壤中害虫的环境条件;直接杀死害虫。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不同品种麦田CO2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施肥对小麦田间CO2释放量的影响,设计以四个不同施肥水平为主处理,以三个不同年代的主栽品种碧玛1号、烟农15号、山农1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静态暗箱技术,应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美国)在作物生长期测定土壤CO2释放量和光合速率。同时测定了作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株高、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和生物量以及环境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和水分等。研究结果表明:(1)施肥有利于增加土壤CO2释放量,且中氮处理水平释放量最多。(2)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CO2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土温越高,水分越大,CO2释放越多。  相似文献   

16.
层次聚类分析法在烟草平衡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平衡施肥要求根据不同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差异和不同作物的生理需要,合理地供应和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由于不同的土壤中养分含量差异很多,根据平衡施肥原理所产生的施肥方案也会很多,而过多的施肥方案在生产中不仅难以制定,而且也无法实施。因此在平衡施肥的生产应用中急需有一种科学而又简便的方法来指导施肥方案的制定。打破传统中按行政区划制定施肥方案的做法,对南阳烟区171个土样的养分含量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1个土样可以分为有显著差异的15类,根据每类土样养分含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把其与烟叶生长土壤养分临界值进行比较,制定了相应的施肥方案,并对其中5个大的类别进行了验证试验,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增值效果,证明运用层次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平衡施肥原理制定的施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汉市东西湖区蔬菜地的精准施肥为研究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定位采样、测定土壤有效养分、采用GIS软件建立地块级空间数据库,制作村域地块级空间养分变异图,结合现有蔬菜施肥量试验归纳的养分丰缺对照表,得到不同养分水平下、各种蔬菜的施肥量,建立了适合南方农业特点的村域精准施肥模式。研究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连续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0.059、0.033,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年均增加0.593、0.031、0.023,单施化肥年均增加0.224、0.012、0.007,同时亚表层土壤(20~40cm)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该项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化肥的发展与科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化肥的生产及施用量在迅速增加,而化肥的施用效果却呈明显下降趋势。为此,本文作者从化肥的发展、分类、发展趋势等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化肥的特性,并就科学施肥原理、科学施肥原则、科学配方施肥等作了阐述,旨在引导人们科学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生土土壤上,种植任何作物都较不种作物的裸露生土,其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增高,且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不同,微生物数量以施肥较不施肥明显增多,其中以施NPK完全肥数量最多。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根重及地上部生长有密切关系。不同施肥对荞麦生长影响的差异顺序与根际微生物对施肥反应的数量差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