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盘旱育抛寄两段秧,是国家水稻工程临澧基点通过试验研究提出的一种以两段秧为基础,以旱育秧和软盘抛寄秧为特点,多种技术配套的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现将1997年晚稻研究、示范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新安镇新河村,供试组合为培两优特青、新香优63、...  相似文献   

2.
黄辛 《种子科技》2014,(2):21-21
从率领团队完成水稻第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到发现几百个与水稻性状有关的遗传位点,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韩斌,通过破译水稻“遗传密码”,为全球育种专家提供了培育优良水稻品种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1,(10):50-50
近日,由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率队选育的世界首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在湖北武汉通过专家鉴定,此项成果将有效解决我国水稻虫害难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种养》2011,(10):61-61
近日,由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率队选育的世界首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在湖北武汉通过专家鉴定,此项成果将有效解决我国水稻虫害难题。  相似文献   

5.
由荒坡地开垦形成的新垦红壤普遍存在立地条件差、土壤结构不良、保肥保水性差、生产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提高土壤有机碳被认为是新垦红壤快速熟化的重要途径。为了解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在促进红壤有机碳提升及培肥效果的差异,选择黄筋泥和红砂土2种新垦土壤,通过室内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10种常用有机物料对土壤中各形态有机碳、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中的有机碳的稳定性顺次为:风化煤腐殖酸>50%风化煤腐殖酸+50%猪粪/水稻秸秆堆肥>泥炭>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生活垃圾堆肥>沼渣>菌菇棒堆肥>猪粪>鸡粪>水稻秸秆>紫云英;在粘质土壤(黄筋泥)中的稳定性高于砂质土壤(红砂土)。施用风化煤腐殖酸、50%风化煤腐殖酸+50%猪粪/水稻秸秆堆肥对提升土壤腐殖质的效果最为显著。有机物施用后残留在新垦园地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存在,游离态有机碳和粗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较低。施用各类有机物料也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轻微提高土壤CEC,但效果因有机物料不同有显著的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改良土壤性状效果最佳的是风化煤腐殖酸、50%风化煤腐殖酸+50%猪粪/水稻秸秆堆肥、猪粪/水稻秸秆堆肥,菌菇棒堆肥、水稻秸秆和紫云英的效果相对较差。研究建议,在改良新垦低丘红壤时,宜考虑性状不一的多类有机物料混配施用。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0,(4):46-46
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历经4年繁育的新稻18号、新稻19号、新稻26号3个水稻新品种,于2月份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春季全面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
理想株型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培育成功与应用,标志着栽培稻种内部资源间遗传信息的交流及配组变得相当容易、栽培种资源的利用已趋饱和。要在亩产800Kg的高平台上取得水稻育种的新突破,种质创新是基础。因此,必须拓宽资源利用范围,转移远缘物种有利性状基因,创新水稻种质。而利用远缘资源创制水稻新种质,必需采用基因工程等分子技术。  相似文献   

8.
杀螟虱等几种新农药防治水稻害虫的效果郭世平(贵州省余庆县植保站564400)近几年来,迁飞性害虫在水稻上危害日趋严重,防治上大量选用有机磷(甲胺磷、氧化乐果)、菊酯类等农药,造成害虫的抗药性增强,稻田生态破坏严重。因此,为了提出防治水稻稻飞虱、稻纵卷...  相似文献   

9.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强化优质水稻育种、继续坚持水稻超高产育种、积极开展功能型水稻育种等3个研究方向,并大胆设想了未来水稻育种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昆山地属太湖稻区,自古以来就是苏南重要的水稻种植地。对昆山市水稻品种演变经历的 3 个阶段(农家种自选自留阶段、自繁及引种阶段和良种补贴阶段)进行概述。同时通过阐述品种演变对水稻种植业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强化水稻品种利用的途径,以达到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和促进稻米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自日本人新关和大野通过花药培养获得水稻单倍体植株后,花药培养作为一项新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在育种上得到有效利用。我国于1970年开展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研究,在新材料创造、新品种选育、基因定位和加速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纯合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我国粳稻花培育种应用技术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京市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波动不是很大,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南京市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过硬的稻米品牌、市场化程度较低、水稻产业缺乏活力、品种更新需要加强。建议的发展策略为:优化水稻生产品种结构;加强品优特新水稻品种的选育引进工作;加强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功能;引导多种形式的规模种植和经营;产学研结合,稳步推进水稻产业和种子产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和施肥技术得到了关键性的进展。在人们对农作物要求日渐提高的背景下,新技术和新方案的应用推动水稻种植走向了新的阶段。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实现水稻高产高质。文章分析了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点,阐释了水稻种植和施肥技术的突出优势和优化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对一种植物生长促进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作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PGPR制剂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PGPR与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26.0%和53.9%。同时,PGPR处理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并对灌浆速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三年研究表明,以后茬水稻旱种为基础的新两熟制在北京及自然条件类似地区是可行的.这种新两熟制具有以下四大优点:1.通过复种指数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2.通过后茬水稻旱种,适应本地区干旱少雨和春旱夏涝的自然条件,可克服种稻缺水的矛盾.3.通过扩大稻田面积,增加稻谷总产量,向城乡人民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大米.4.通过前茬合理利用,培肥地力,促进农业良性循环,扩大商品生产,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总之,推广新两熟制可以加速农业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水稻恢复系之间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应积极开发水稻新恢复系的选育工作。云南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地方老品种资源丰富,是筛选新恢复系的理想材料。以61份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资源为父本,通过测交筛选到6份可以恢复野败型不育系的品种。再利用5对特异引物,对这6份恢复材料和7份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特异引物对6份恢复材料的扩增结果各不一样,而与对照恢复系仅有2.8 kb的一条扩增带型一致。说明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蕴藏的恢复基因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恢复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远。从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发掘利用新型恢复基因和资源,是突破水稻恢复基因遗传基础狭窄、筛选新质源恢复系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茂兰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适合水稻生长,加上水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水稻种植文化,在水稻种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年来受到外出务工、生产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种植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试图通过对茂兰保护区水族水稻种植现状和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找出一条适合保护区水稻种植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稻谷在长期贮藏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陈化,主要原因是稻谷本身脂质的降解。在成熟的种胚中存在3种LOX同工酶,其总活性的80%~90%为LOX-3,该酶的缺失可以延缓稻谷的陈化变质。其活性缺失体(Daw Dam)可以降低贮藏期间稻谷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水平,减少包括己醛、戊醛和戊醇等令人不快的陈化气味的累积,遗传分析的研究则证实LOX-3的缺失由单隐性基因控制。通过测序确认水稻突变型(MT)lox3基因与野生型(WT) lox3基因相比,基因编码的mRNA再编码区第1 497个核苷酸发生了G到A的置换突变,导致了翻译提前终止。利用该分子标记对部分水稻重要种质资源的lox3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并选育了三份LOX3缺失的水稻新品系。本研究设计出一种引物组合,其中外引物lox3-o-F、lox3-o-R分别位于突变位点的两侧,内引物lox3-i-F、lox3-i-R在突变位点上。利用该引物组合对水稻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扩增产物带型即可区分lox3基因是野生型(WT)、突变缺失型和杂合型。该基因标记位于lox3编码区内部,与其他标记方法相比检测更准确,四引物的设计通过一次普通PCR即...  相似文献   

19.
谢超有 《种子科技》2006,24(3):59-60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是由全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家、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利用航天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感温型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7)。2002年由广西区种子公司引进广西试种、示范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和不少亚洲国家以稻米为主食,然而水稻具有富集有毒物质砷的能力,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中外科学家近日找到一种新办法,通过操控水稻基因降低砷含量,给水稻"解毒"。砷以无机砷和有机砷等多种形式存在,无机砷毒性较高。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砷,因此对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而言,降低水稻中的砷含量是一项重大课题。研究发现,水稻中的砷多是通过硅的转运蛋白lsi1和lsi2"混进"植物机体内的。以往,科学家采用使这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