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以水稻品种宜香优1108为试验材料,对旱育秧/地膜覆盖栽培、旱育秧/宽窄行栽培、湿润育秧/地膜覆盖栽培和湿润育秧/宽窄行栽培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产量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全生育期在155~159d左右,不同处理水稻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差异;(2)旱育秧/地膜覆盖栽培、湿润育秧/地膜覆盖栽培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表现出较好的水平,有利于叶片的生长;(3)水稻拔节期的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抽穗期光响应曲线与拔节期的趋势基本一致,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一致,胞间CO_2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先逐渐减小,到达一定数值后,趋于平缓。(4)旱育秧、覆膜移栽水稻的产量要比湿润育秧、宽窄行移栽的水稻高,旱育秧/地膜覆盖栽培的实际产量最高为7 845.9kg/hm~2,与旱育秧/宽窄行栽培相比,增产14.31%。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特性有各自的特征,对于极易发生夏伏旱的贵州山区来说,旱育秧/地膜覆盖栽培是最好的栽培方式,其次是湿润育秧/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2.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是指水稻从播种育苗,采用旱育早发地膜覆盖,然后栽插到有地膜覆盖的大田中的一种特殊栽培技术,适用于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我市1985年开始在水稻上进行地膜栽培技术,证明能使水稻大幅度增产,1996年我省竹山县推广地膜水稻733.7hm‘,均获显著的增产效果。1地膜覆盖栽培的优点1.1增温早熟高产地膜覆盖的稻田,每天增温3~5℃,整个生育期可增加地积温430~450℃,提高光能利用率,比对照提早10天分蒸,单株可增加2~5个有效分荣,每穗增5粒,千粒重259,比对照早成熟半个月左右,高山可避免秋风危害。地膜水稻一般6…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育秧、同期移栽的情况下,地膜覆盖旱栽产量最高,较水栽(CK)增产6.5%,增产达显著水平;直播栽培较育苗移栽生育期缩短15~25d,产量较水栽减产9.2%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绿旱1号”进行旱作栽培水分利用率高,节水效果好,其中地膜旱栽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是水栽的8.3倍、3.2倍;各处理纯收入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手工旱撒播>手工旱条播>露地手工栽插>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手工水栽。因此,在水分缺乏、劳力紧张的地区,“绿旱一号”生产上宜采用旱撒播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稀植床土调酸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的一项栽培技术 ,特别是对高寒山区稻田和冷荫烂锈田的水稻生产更具有增产幅度大的作用。为了探索旱秧在不同酸度土壤下的生长素质与调酸技术 ,更好地培育出健壮的秧苗 ,为进一步完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在省农技总站的主持下 ,进行了水稻旱育稀植床土调酸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设计试验设施硫磺粉 (1) 5 0 g/m2 ,(2 ) 10 0 g/m2 ,(3) 15 0 g/m2 ,(4) 2 0 0g/m2 ,施 90 %浓硫酸 (5 ) 2 5ml,(6 ) 5 0ml和不施 (7)(ck) 7个处理、苗床小区 2m2 ,2次重复 ,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1)硫磺粉 5 …  相似文献   

5.
2001年开始,我们从上海市种子公司引进甘蓝品种KK早秋,进行夏季反季节栽培,总面积13.4hm2。从栽培实践看,KK早秋抗病、耐热、结球紧实、球大、外形美观、品质优良,是一个比较适合江南夏季反季节栽培的甘蓝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育苗1.1苗床准备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力强、空气通透性好,管理方便的场地作苗床。人工配制营养土可用50%~70%土壤,加20%~30%腐熟有机肥,再加5%~10%草木灰、腐熟人粪尿配制而成。苗床要求土细、肥匀、床面平整,每667m2大田要求6~10m2左右苗床。1.2播种播种期4月至6月均可。播种前苗床要浇…  相似文献   

6.
王明振 《科学种养》2014,(10):14-16
<正>一、水稻轻型栽培的概念广义上讲就是:凡是能减轻水稻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的一切种植方式,统称水稻的轻型栽培。二、水稻轻型栽培主要技术要点(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1.床土准备1取土。床土最好用肥田土或坑塘土。一亩大田如按用秧盘25~28个、每个盘装土4千克算,需准备120千克土。2晒干。将土摊开晒干至含水率在10%左右。3粉碎。将晒干后的土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颗粒直径在2~3毫米的为床土、直径在1~2毫米的细土为  相似文献   

7.
水稻强化栽培(SRI)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湘西水稻产量 ,2 0 0 1年 ,引进了一项新型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 (SRI)试验 ,强化栽培技术基本观点是 :重施有机肥 ,施有机肥 2 5 0 0kg/ 6 6 7m2 ;软盘育秧 ,单本移栽 ;栽小苗 ,叶龄 1.5~ 2 .0叶 ;稀植 ,密度 33.33cm× 33.33cm或 4 0cm× 4 0cm ,或 1m2 插 4株正方形栽培 ;间歇轻度灌溉(孕穗以前田间只保持湿润 ,田间开细坼时灌水 ,灌至田面湿润即停灌 ,孕穗期保持浅水层 ,成熟前 2 0~ 2 5d排干 ) ;人工中耕松土通气除草。根据SRI栽培的技术原理与基本方法 ,结合当地高产栽培的实际经验 ,进行 4个丘块SRI栽培试验 ,以探…  相似文献   

8.
地膜加小拱棚栽培,就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小拱棚覆盖的栽培方法,它可以提高地温、气温,促使土壤养分的转化,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蔬菜上市期,防止自然灾害,提高产量,增加产值。经1986年以来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在我省低热地区,对茄子、辣椒,番茄、豇豆、四季豆、黄瓜、南瓜等果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效果特别好。罗甸县上述几种果菜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比地膜覆盖栽培提早上市20~35天,亩产值达1352~1595元,比地膜覆盖栽培产值增加74~103%。1986~1991年全县累计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辣椒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的增产效应,对辣椒进行了黑色地膜和麦秆覆盖栽培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辣椒覆盖黑色地膜栽培和覆盖麦秆的栽培比露地栽培辣椒分别增产70.79%和5.15%,黑色地膜覆盖单产显著高于麦秆覆盖和露地栽培。说明辣椒覆盖黑色地膜栽培能增加辣椒单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水稻旱育秧杀菌剂新品种不断增多 ,为探索最佳杀菌剂 ,为贵州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省农技总站安排 ,进行了旱育秧施用杀菌剂 ,以筛选适宜的杀菌剂品种。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 3%广枯灵水剂 ;(2 ) 4 0 %旱秧绿 2号可湿性粉剂 ;(3)旱育保姆拌种剂 ;(4 ) 95 %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5 ) 2 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6 )移栽灵水剂。以上药剂均由省农技总站提供。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 7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小区面积 :苗床 2m2 ,区间设小埂 ,大田 2 0m2 。处理 :A 广枯灵 ,苗床按 0 .15…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中大苗移栽草害严重 ,人工除草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为探索旱育秧化除效果 ,1998年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点情况表 1 试点基本情况试点 海拔m年均温无霜期前作土壤℃天苗床大田苗床大田凤冈 6 70 15 .2 2 80蔬菜油菜肥沃肥力中等绥阳 86 0 15 .12 80蔬菜油菜肥沃肥力中等遵义 930 14 .5 2 75蔬菜油菜肥沃肥力中等1.2 试验设计以施用旱秧净为处理 ,不施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苗床小区面积 2m2 ,大田小区面积 2 0m2 。1.3 供试材料旱秧净由江苏省农科院生产。…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陵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川中丘陵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覆膜方式、揭膜时间、抗旱适应性及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最佳覆膜方式为双槽形和凸瓦背形,凹形不能选用。双槽形覆膜适宜在保肥能力相对较差的二台土地上应用推广。(2)最佳揭膜时间为大喇叭口期,产量极显著高于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揭膜。(3)覆膜玉米抗旱适应性以一台土最强、二台土次之、三台土最差,各比同台位露地玉米增产44.85%,28.38%,9.86%,两两间差异极显著,三台土不宜种植地膜玉米。(4)覆膜玉米能提高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17.97%-19.43%,0-10cm土层日均地温2.5℃,增温保墒抗旱作用大;能提高0-20cm土层土壤机质、全氮含量各25.61%,21.59%,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浓度各2.4,2.2,5.1mg/kg,降低土壤全磷含量3.56%,土壤养分效应明显,能使0-10cm土层、土壤也隙度平均提高10.49%,容重平均隆低0.12g/cm^3,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改善。丘陵旱区玉米地膜覆盖能够实现就旱减灾增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束海刚 《种子科技》2002,20(3):182-182
紫甘蓝又名红甘蓝、紫洋白菜 ,原产地中海沿岸 ,富含各种维生素 ,蛋白质、糖、钙、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也比较丰富。目前正由宾馆、饭店走向普通百姓餐桌 ,是非常有食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蔬菜品种。1 品种选择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应选择耐寒、耐热的早熟、中熟品种 ,如早红、特红 1号、红亩等紫甘蓝品种。2 培育壮苗2 .1 苗床准备 :苗床施腐熟有机肥 10~ 15 kg/ m2 ,复合肥 0 .1kg/ m2 。用 4 0 %五氯硝基苯粉剂与 5 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 ,按 9~ 10 g/ m2 混入 3~ 4 kg细土中拌匀 ,或用 1份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 10 0份细土配制 ,…  相似文献   

14.
竹山县地处鄂西山区,水田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该县农业科技人员针对山区水田的特点,创造性地将地膜用于覆盖水田油菜,并将其与垄作稀植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套水田油菜高产栽培新技术。近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改土、保肥、抑草、防病、早熟、增产等多重功效,可有效克服山区水田种植油菜存在的种种问题,一般可增产菜籽30%~50%,尤其适合在常年积温较低的高山、二高山水田,以及低山冷浸、渍水严重的田块推广。其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农业栽培中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其实,盆栽花卉覆盖地膜也有益处。据笔者的实践,这样做有如下优点:1.可延长浇水的间隔时间,减少浇水次数。2.盆面覆盖地膜后,整个盆土中根系分布变得比较均匀,表层土壤中根系增多了。通常情况下,盆土表面由于蒸发快、干得早,根系拼命向有水的地方即土层深处发展,使浅表土层和深土层中根系分布严重不平衡。时间久了,盆底部分根系重叠缠绕,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重庆的稻田复种指数,保障以水稻为主的粮食安全和儿菜为特色的蔬菜供给,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稻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丘陵山区稻田绿色增产增收。基于近年来在重庆市璧山区半旱式稻菜轮作高效栽培示范,提出了品种选择、土壤耕作、水肥运筹、病虫管理等关键技术。2010—2017年的栽培示范表明,示范片面积在66.6hm~2以下的5年水稻实际产量介于10.28~13.77t/hm~2之间,儿菜实际产量介于34.70~48.51t/hm~2之间;示范片面积在66.6hm~2以上的3年水稻实际产量介于9.10~10.58t/hm~2之间,儿菜实际产量介于30.28~32.75t/hm~2之间,2季纯收益可达2 100元。由于儿菜季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半旱式水分管理,水稻季减少化肥投入25%左右,水稻纹枯病和儿菜软腐病明显减轻。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模式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稻田的收益,实现稻田绿色增产增收,适宜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500m海拔以下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旱薄地甘薯除草剂与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旱薄地甘薯除草剂与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效应,选用33%二甲戊乐灵、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3种除草剂,结合地膜覆盖栽培进行旱薄地甘薯杂草防除和增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除草剂与覆膜栽培法的6个处理平均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79倍和3.88倍,平均茎叶产量较对照增加0.9倍,其中,以透明膜+33%二甲戊乐灵4500ml/hm2处理最为理想,30d、45d杂草株防效分别为87.33%、85.33%,45d、收获期草鲜重防效88.1%、93.98%,鲜薯产量为30300 kg/hm2,较对照增加7倍,薯干产量为9999 kg/hm2,较对照增加7.6倍,茎叶产量为25200 kg/hm2,较对照增加5.5倍。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旱薄地不采取农艺措施粗放式甘薯种植效益低下,采用栽前喷施除草剂与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法能有效的防除杂草,提高地温,促苗早发,保水保肥,节省劳力,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以二甲戊乐灵+透明地膜栽培法尤为突出,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蔬菜育苗,一般是将苗床整好后播种盖土,随后插好竹弓、覆盖拱膜。有的还在播种盖土后先平铺1层地膜,再盖拱膜,待蔬菜出苗时将平铺的地膜抽出,只盖1层拱膜。笔者在指导菜农育苗时,将该技术改进为先铺地膜,然后打孔、播  相似文献   

19.
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生育期、产量和温度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龙粳21号和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旱直播、湿润直播和插秧栽培对寒地粳稻生育期、温度利用和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插秧稻相比,旱直播稻和湿润直播稻的全生育期缩短,生育时期推迟,直播稻生育期缩短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所致;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对温度资源的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全生育期积温表现为湿润直播<旱直播<插秧栽培,直播栽培拔节前对温度资源利用减少,拔节期至成熟期与插秧栽培差异较小;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和结实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旱直播和湿润直播的穗数或千粒重较插秧栽培有显著增加,穗粒数却有显著降低。发挥小穗、多穗的产量构成优势,利于实现寒地直播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氮肥用量试验,探讨了杂交稻油优559在地膜时管栽培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群体发育、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最适氮肥施用量为251.4kg/hm^2纯氮,为大面积水稻地膜旱管栽培科学施肥,以肥调控群体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