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加入WTO后,我国虽然也和一百多个成员国一样,将享受最惠国待遇,各国茶叶进口关税将会降低。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茶叶出口大国来说,应该是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但同时,又给我国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我国不仅是茶叶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茶叶消费大国,每年我国加工生产茶叶近60万t,仅20万t茶叶出口,降低茶叶进口关税后,世界知名品牌的茶叶将有可能大量涌进我国茶叶市场,象英国的立顿红茶,可口可乐公司开发的“天与地”乌龙茶、茉莉花茶等茶饮品,还有越南、印尼生产的价格低廉的绿茶都很有竞争…  相似文献   

2.
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由于茶叶领域方面的生产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生产流程,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我国在2000年就开始茶叶全程质量控制,综述了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推进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茶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业产业,茶产业的发展状况关乎到我国从事茶产业相关领域人士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重视我国现代茶产业的建设。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茶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健康的无公害茶叶成为目前茶叶市场发展的主流。对于茶农来说,无公害茶叶的培养以及茶叶种植过程中的防虫害工作是两项必须掌握的内容。从我国茶叶产业中的无公害茶叶培养技术及防虫害措施两方面入手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物,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实现了茶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自我国加入WTO后,茶叶出口量逐年上升。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既面临重大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简要概括了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分析了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我国茶叶总产量176.1万t,产值953.6亿元,其中出口茶叶31.3万t,金额10.42亿美元。在我国茶叶出口中,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当前茶叶出口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1国内外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现状GB 2763-2012《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规定了我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目前最新版本为2013年3月1日实施,规定了25种农药的含量,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茶叶必须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具  相似文献   

6.
何其彩 《茶业通报》1991,13(3):41-43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是国内广大群众喜饮的廉价饮料。茶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内销售和出口创汇。为了充分利用茶叶产品的经济价值,保证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实行茶叶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坚持制做和使用茶叶标准样。本文就坚持茶叶标准恢复茶叶质量的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7.
扩大茶叶国内消费市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稳步扩大茶叶国内消费市场必将成为我国茶叶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并对扩大茶叶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霍大梅 《种子科技》2024,(6):134-136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贯穿古今,品茶文化促进了一系列茶叶种植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生产质量。基于此,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了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关键环节,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应用措施,旨在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中小茶叶企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茶叶企业在我国茶叶行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我国中小茶叶企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中小茶叶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茶叶销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传统的茶叶出口经济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影响了我国茶叶产业的贸易竞争力,这对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机遇和对策。通过对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叶出口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茶叶出口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是茶叶消费大国,我国茶叶品种多、分布广。但是作为茶叶的生产,特别是茶叶采摘之后的理调,至今还是以手工为主。通过设计一种由PLC模块控制的全自动茶叶理条机,可以预设茶叶质量,完成自动理条分配。  相似文献   

12.
茶叶技术创新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更生 《茶业通报》2001,23(3):42-44
本文从分析我国加入WTO后 ,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挑战与机遇 ,结合当地茶叶技术创新的实践 ,提出加大茶叶生产领域技术创新 ,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施名牌战略 ,加速茶叶产业化进程 ,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田长恩 《茶业通报》1993,15(4):9-11
茶叶是我国最主要的饮料,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茶叶单产不高,质量下降,致使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下。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措施很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加速茶树繁殖、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与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徐奕鼎 《茶业通报》2005,27(3):104-106
本文阐述了茶叶实施标准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茶叶标准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强茶叶标准的试验验证与对比分析研究,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以保障茶叶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下的茶叶经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明 《茶业通报》1998,20(4):26-27
1我国目前茶叶市场基本形势近几年来,我国的茶叶产量在60万t左右,比较稳定,但茶叶的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汇率坚挺,出口退税率降低,国际市场“水货”冲击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茶叶出口严重滑坡,外贸企业亏损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外贸的不景气,而前几年茶叶的内贸形势喜人,特别对名优茶的需求量有着大幅度增长,茶叶价格上涨,内贸普遍盈利。于是茶叶生产厂家纷纷把目光转向内贸,大量茶叶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茶叶供大于求,并且由于厂家盲目发展“名优茶”,盲目注重经济效益,致使茶叶质量严重…  相似文献   

16.
出口市场多元化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与茶叶出口市场体系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出口市场分布体系的角度,根据近年来我国茶叶出日市场数据,对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作一探讨。豆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体系的特点出口市场的分布体系即茶叶出口贸易的地区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茶叶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它包括茶叶出口流向、出口贸易伙伴的多寡和出口市场·的集中程度等方面。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市场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通过考察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分布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正向商品经济迅速转化,茶叶在我国农业中一向是商品量、商品率较高的商品,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茶叶商品生产必须开创新局面,进一步繁荣我国茶叶商品经济。本文试就如何发展茶叶商品经济问题,谈几点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首文莉  李庆勇 《种子世界》2021,(8):0126-0128
在饮茶文化以及茶叶种植行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我国产业种植行业多项技术取得创新。茶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名片,茶叶种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逐渐采用无性繁殖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具有多项优势,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种植行业发展,所以需要准确掌握茶叶无性繁殖技术要点,并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因此,本文将对茶叶无性繁殖技术及推广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供茶叶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贵州茶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丰  刘小华 《贵州茶叶》2006,34(2):32-37
品牌决定茶叶经济效益。本方阐述了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品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从提高茶叶品质、打造品牌个性、光大茶文化、培置龙头企业、加强产品标准化、加强品牌宣传、实施品牌、企业及市场的整合以及品牌保护等多方面论述了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方国强 《茶业通报》2010,(3):127-128
<正>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对我国茶叶进口都采取了严格的卫生标准,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着很大压力。为此开展外销茶质量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是我国茶业界尤其是茶叶出口创汇企业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