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猪红斑病是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较低、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特点。1发病原因猪红斑病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猪群的一种综合性皮肤性疾病。诸多的猪传染性疾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比较多,对机体的危害也非常大,而对猪红斑病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  相似文献   

2.
正猪"红斑病"是一种的免疫抑制性皮肤病,夏季多发。病猪体表的不同部位可见粉红色或紫色斑点,而且数量和大小都不一致,该病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死亡率偏低、饲料转化率也较低。因此养猪场应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一旦发病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救治。1病因分析1.1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较多,对猪机体造成的危害也相当大,而引起猪"红斑病"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皮炎肾病综合症,该病是由猪圆环病毒而引发,还包括猪弓形体病的"带虫免疫"、慢性猪瘟以及慢性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相似文献   

3.
猪"红斑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只体表的不同部位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红紫色斑点,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较低、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特点。1发病原因猪"红斑病"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猪群  相似文献   

4.
白挨泉 《兽医导刊》2013,(12):19-21
目前猪群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TTV、猪瘟、伪狂犬病、猪流行性感冒、霉菌毒素中毒等。由于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猪的整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猪群继发感染、混合感染相当严重,常见的继发疾病有:副猪嗜血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5.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主要危害2周龄~28周龄的哺乳子猪、保育猪和生长猪;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脑炎。该病多在有应激因素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发病率为15%-90%,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90%。病猪和带病原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地侵袭,再加上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使猪群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产房和断奶前后、  相似文献   

7.
猪红斑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只体表的不同部位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红紫色斑点,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较低、饲料转化率降低、皮毛粗长、体表苍白等特点,个别出现黄染、发热、便秘或腹泻等病症。病猪最后多因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或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副嗜血杆菌病、慢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等。  相似文献   

8.
对黔江区的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问卷调查、采集病料并做病原学检测;对规模化猪场病疫分布状态,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猪群疫病进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比较。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Ⅱ型病、猪伪狂犬病病,猪传染性胸膜炎、猪细小病毒病感染具有普遍性。猪的繁殖障碍覆盖了所有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的约占25%左右,母猪产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弱子约占母猪群的20%左右。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起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危害养猪业的首要敌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猪气喘病在规模化猪场极为普遍,不仅仅导致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而且作为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也可以导致猪瘟、蓝耳病等重大传染病免疫失败,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的“助纣为虐”,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中,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下面谈谈对此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1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一些主要特性1.1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  相似文献   

11.
猪的胃溃疡病,主要是猪胃和食道部上皮黏膜角质化、糜烂和溃疡引起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慢性应激性疾病,本病在集约化、机械化封闭饲养的猪群中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初至2009年底,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进入2010年以来,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对养猪业的威胁更加严峻,种猪繁殖性障碍疾病及免疫抑制病、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并针对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因素提出了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畜禽的各种疾病就会发现,兽医临床上的很多“不治之症,大多数都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或与免疫抑制有关的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机体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对某些病原的免疫反应减弱或消失的一类疾病。以猪禽为例,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猪瘟、猪呼吸繁殖综合症、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气喘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胸膜肺炎、鸡马立克氏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性关节炎、白血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相似文献   

15.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它是继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之后的又一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猪圆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已成为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疫病,其危害程度相当严重,给规模化养猪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现阶段规模猪场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临床控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军 《中国猪业》2009,4(6):42-44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猪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猪场时常出现一种以发生胸膜肺炎和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的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临床特征、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综合分析,确诊该传染病主要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同时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  相似文献   

17.
猪免疫抑制病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疾病 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疾病、营养不良、饲料霉变、滥用抗生素以及环境恶劣等因素都可造成猪的免疫功能受损或下降,其中的疾病因素,即免疫抑制病(包括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气喘病等)是抑制和破坏猪免疫系统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芳萍 《猪业科学》2008,25(12):100-101
近几年,猪病越来越复杂,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这可能与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支原体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滥用抗生素有关。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副猪嗜血杆菌这个条件致病菌趁虚而入,呈慢性和急性发作,危害日渐严  相似文献   

19.
猪喘气病又称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猪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其单纯感染主要导致猪咳嗽和气喘,几乎无死亡发生,但临床上常见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病毒性疾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从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耐过猪主要表现为生长受阻,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甚至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20.
猪红斑病属于一种免疫抑制性皮肤病,普遍发生在夏季,并与疥螨、蚊虫以及其他应激因素紧密相关,具有发病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死率较低等特点.病猪临床上主要症状是体表多个部位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红紫色或者粉红色斑点,并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最后往往由于营养不良造成衰竭而死,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死,如慢性胸膜肺炎、慢性副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