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德谦 《中国家禽》2008,30(3):43-44
1 雏鸡的体温特点 雏鸡的生理特点:体温调节不完善,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胃容积小,消化力弱,抗病力差,敏感性强,群居性强。初生雏的体温是39.41-39.62℃,比成鸡约低1.96℃。开食后体温逐步上升。至3周龄左右体温凋节机能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测试母猪直肠体温,观察体温与母猪发情、排卵、妊娠、分娩、念亲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母猪发情时体温较正常升高1~2℃;排卵时体温降低0.5~1℃,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妊娠时从配种后第10~11天开始,体温升高,从10天前的38.3℃左右,上升至39.0℃以上,且一直持续至18天,然后降至39.0℃以下,维持在一定水平;临产前1周体温升高,接近分娩时下降,然后再维持至一定水平;有念亲行为的体温较正常值高或接近正常值,无念亲行为的较正常值低或接近正常值。同时,本文还对这些关系在生产中的应用作了初探,以期对养猪生产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牛业科学》2013,(2):92-92
1不良反应的症状 1.1一般反应 个别牛注射疫苗后精神萎靡不振、产奶量下降、食欲减退、体温稍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1~3d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两起疑似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 建始县兴和养牛专业合作社和高坪乡某养牛大户分别于2008年10月3日和2009年7月3日自山东吉林引进2-4月龄肉牛各50头.均在引回后第2天开始发现个别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略高(39~40℃),场内技术员采用柴胡和青霉素进行治疗,至第4天时,约60%的牛出现体温升高达40.0~41.3℃,  相似文献   

5.
1一般情况的处理猪接种疫苗后出现减食,停食,精神沉郁或体温略升等属正常反应,一般1~2d后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通常对此无须处理。2晕针的处理晕针指打针时拔出针猪就出现站立不稳、全身肌肉红一阵白一阵、口吐白沫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神经质的外种猪身上特别容易见到,而国内猪少见。处理:立即肌肉注射O.1%盐酸肾上腺素5~10mL。3高热的处理猪接种疫苗后体温升高1.5~3℃,呼吸粗重,  相似文献   

6.
1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症状 1.1流行特征 (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d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到41-42℃为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5-7d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症状1.1 肠炎型:此型较普遍,占81.25%。犬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先减退后废绝,卧地不起,喜晒太阳,体温升高39.6~41.3℃,但个别警犬和家犬发病后体温未见明显升高;先吐食物,排黄白色水样便,后出现“赤豆汤”或“西瓜水样”或呈“果酱”样暗红血状稀便,且腥臭难闻。病后期严重脱水,鼻端干燥,舌体下垂,眼窝凹陷,黏膜苍白,迅速消瘦,全身散发异臭。病程长短不一,幼犬较短,多为3~5d,病死率较高;12月龄以上的成年犬病程长达7~14d,病死率较低。1.2 心肌炎型:此型较少见,占9.06%,此型多见于2~3月龄幼犬,表现…  相似文献   

8.
1牛中暑,1.1症状,病牛兴奋不安,张口呼吸,伸舌.眼结膜充血发红,瞳孔扩大,体温升高.心跳快而弱.步态不稳,倒地后不能站立。  相似文献   

9.
1995年10月23~24日.我县前头坝村蒋×家饲养的3头架子猪,突然发病.不久即相继死亡,后经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为最急性型猪瘟,现将诊断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农户蒋×饲养的3头架子猪,体重50~60kg,饲养时间为3个月.仔猪购回前卡有耳号,表明曾注射过猪瘟疫苗,购回之后没有再补注.10月23日.l头架子猪突然尖叫,倒地挣扎.不久即死亡.第2天.另2头架子猪喂食时,食欲减退.不时有呕吐和流诞现象.排干硬黑色粪便.体温40.5~41.0C.注射青链霉素和氨基比林6小时后.体温仍然不退,不久2头猪相继倒地.挣扎、尖叫…  相似文献   

10.
王秀 《中国猪业》2010,5(7):27-27
给猪接种疫苗后,有的猪会出现减食、停食、精神沉郁或体温升高等应激现象,这些反应是正常的,多在1—3天后消失。但是.对于反应严重的个别猪.则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用“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建立番鸭“白点病”病理模型。在攻毒后第1,3,5,7,10,14天分别采血测定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体温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雏番鸭感染“白点病”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导致动物机体严重贫血;攻毒组雏番鸭的淋巴细胞和分叶嗜中性粒细胞在感染后第1,3,5,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嗜酸粒细胞与杆性嗜中性粒细胞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感染“白点病”的早期,雏番鸭体温呈上升趋势,但感染末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刚 《北方牧业》2004,(20):18-18
雏鸡体温凋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了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情况 2006年8月20日,收治1只1.2岁黄色藏獒。主诉:该犬于6日前生食了1条200g左右鲫鱼。次日早腹泻,到一诊所治疗时体温正常,输液并输血浆200mL。第2天,腹泻止,测体温41.2℃,应用解热药,输液又输血浆200mL。第3天,体温41.3℃。再输血浆200mL及使用解热、消炎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1发病特点 高热。一般发病后体温有2种症状,一种是严重的高烧,体温达到42℃,严重的喘,眼结膜充血,全身出汗,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疾病就是中暑,特别是生产母猪,发病率较育肥猪高。另外是体温在41.0~41.5℃,一般来说发病比较集中,在3天内波及全群,而且有干粪、喜卧、没有食欲但有饮欲、精神萎靡等症状,是高热症的表现。应考虑全面的治疗方案和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5.
1家兔的健康检查家兔被毛浓密,汗腺又不发达。因此,家兔是一种不耐炎热的小动物,体温不如其他家畜那么稳定,有时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降而产生波动。一般来说,幼兔的体温在环境温度下降时会随之下降,而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可维持正常。成年兔正相反,较能耐寒而不耐炎热。成年兔正常体温为38.3~39.5℃,  相似文献   

16.
1妊娠母猪的后期发病 (1)妊娠母猪在每年的7—9月份,因热应激等原因容易发生猪瘟,其他季节也有发病,且多继发于蓝耳病,常伴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等疾病,妊娠母猪往往在后期发病。(2)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40.5℃以上),精神差、嗜睡、粪便呈球状、眼结膜潮红、眼睑发绀,发热时食欲差。使用退热药后,体温一般会降至正常,且有一定食欲,但药效失去作用后往往又会出现反弹,导致食欲下降。在此应注意,如果混合感染有蓝耳等疾病,虽然体温会降至正常,但常常没有食欲。(3)在感染猪瘟时,伴发蓝耳病的母猪流产后,体温仍会居高不下,病情不见好转;单纯蓝耳病引起的母猪流产后,体温一般在1-2d后即会恢复正常,食欲也会恢复,这一点对判定妊娠母猪有没有感染猪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环境条件舒适 初生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保温能力。随日龄增长,绒毛逐渐换成羽毛,保温能力逐渐增强.至7日龄时才能调节自身体温。根据雏鸡这一生理特点.在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8.
犬瘟热是由副粘膜病毒科犬瘟热病毒属引起的,主要侵害犬科(犬、狐、貉)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除幼犬和纯种犬较易感外,其它成年犬和杂种犬也感染,但其抵抗力较强,呈慢性经过。此病主要为体温升高,成双相热型(即病初体温高达40℃左右,持续1~2d后降至常温,2~3d后体温冉次升高)精神沉郁,鼻镜下燥、龟裂.眼鼻流粘液性及脓性分  相似文献   

19.
1犬瘟热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对犬危害较大的疾病,致死率较高,病犬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5-41.5cC,持续2.3天,随后体温下降至接近常温,2-3天后,出现第2次发热。病犬鼻流水样分泌物,打喷嚏、咳嗽,有的出现肺炎症状。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后期可发生角膜溃疡,鼻镜干燥。病犬  相似文献   

20.
无名高热猪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热概述 1.1发热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猪静息一段时间后的直肠温度。健康猪的体温为38℃-39.5℃,当直肠温度超过上限,或温度昼夜波动超过1℃,同时猪只出现寒战、皮温升高、皮温不均、肢体末端发凉、多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少尿等症状时,即可判定为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