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在水稻插秧机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由于忽略了水稻插秧机维护和保养,严重影响了水稻插秧机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所以有必要对水稻插秧机使用中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插秧机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保障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日本、韩国等已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机型以高效高性能插秧机为主。近几年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插秧机械化水平、插秧机技术研发和产品产销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全国插秧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年产销量达4万多台。今后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是,产品向系列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机型从单一插秧作业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底盘向多功能通用底盘方向发展。但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机型。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秧机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机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保障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日本、韩国等已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机型以高效高性能插秧机为主.近几年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插秧机械化水平、插秧机技术研发和产品产销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全国插秧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年产销量达4万多台.今后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是,产品向系列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机型从单一插秧作业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底盘向多功能通用底盘方向发展.但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机型.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业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无人插秧机,既可节省人力,又可提高生产效率。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这种无人插秧机插秧时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确定位置,精确度可达2cm ,远远超过插秧要求的10cm精确度。如果秧苗行列不整齐,插秧机会自动调整位置。新型无人插秧机内的秧苗由一个6m 长的带状垫子承载,与过去使用的苗箱相比,装苗量多出10倍,无需频繁补装秧苗,更便于无人日本研制出一种新型无人插秧机@新华  相似文献   

5.
水稻插秧机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水稻插秧机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发展现状与新的应用,提出了实现插秧机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通过对国内外插秧机研究过程的回顾,不难发现:在我国2010年全国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条件下,水稻秧机的研究又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射阳县推广使用PF455S型插秧机的实践及如何进一步促进水稻插秧机的推广普及,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9年以来,苏州市掀起了新一轮机插秧发展高潮,先后引进日本洋马公司生产的“RR6型”高速插秧机和中韩合资生产的“RF600”高速插秧机及“PF455S型”手扶插秧机。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机》2004,(5):46
日本农业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无人插秧机。这种无人插秧机插秧时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确定位置,精确度可达2厘米,远远超过插秧机要求的10厘米精确度。如果秧苗行列不齐,插秧机会自动调整位置。新型无人插秧机的秧苗由一个6米长的带状垫子承载,与过去使用的苗箱相比,装苗量多出10倍,无须频繁补装秧苗。日本开发新型无人插秧机  相似文献   

9.
水稻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我国农机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有利于改变传统人工插秧劳动负担大的问题,更有利于提高插秧的劳动生产效率。通过分析现阶段水稻插秧机的研究进展与普及情况,说明了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结构与特点以及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崔志英 《农业工程》2015,5(4):41-42
水稻插秧机对于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以及提升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插秧机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树周 《农机化研究》2021,43(3):133-136
智能插秧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插秧质量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但传统的智能插秧机在作业工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监控,以便及时处理插秧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PLC的智能插秧机监控系统,完成了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通过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确定了合理可靠的功能模块。该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智能插秧机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智能插秧机作业,可及时对插秧机的故障进行反馈报警,且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素静  高锰 《农机化研究》2021,43(4):234-238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多功能插秧机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其具有自动插秧、插秧质量高等优点,但存在驶速度慢、插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研究了基于PLC的多功能插秧机动力系统,对传统插秧机动力系统进行优化。在对插秧机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插秧机动力系统优化方案的设计,并引入液压驱动系统,完成了液压驱动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分析。同时,将液压驱动系统与PLC控制相结合,定义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完成PLC硬件接线及I/O分配。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验证优化后的多功能插秧机可以完成对动力系统的精准控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13.
久保田插秧机的GPS导航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GPS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等集成和融合,在久保田插秧机上开发了基于DGPS和电子罗盘的导航控制系统.论述了导航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航向跟踪实现路径跟踪的控制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导航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插秧机按预定的路线行走.速度为0.75 m/s,直线路径跟踪时,平均误差0.04 m,最大误差0.13 m;速度为0.33 m/s,圆曲线路径跟踪时,平均误差0.04 m,最大误差0.087 m.  相似文献   

14.
曲柄摇杆分插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插秧质量好等特点,在水稻分插机中普遍使用.但由于分插机构做反复式运动必然产生惯性力,机构惯性力引起机器振动,限制了水稻插秧机生产率的提高.为此,对水稻插秧机摇杆式分插机构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曲柄摇杆分插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推秧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以及碰撞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栽植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上述方法找到了机器振动的原因,采用曲柄附加平衡块和改变缓冲垫刚度的办法,平衡并减少部分惯性力,提高单位时间工作插次,从而提高水稻插秧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XDNZ630型水稻插秧机GPS自动导航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XDNZ63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采用RTK-GPS定位技术,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导航试验.增加了插秧机转向机构、变速机构和栽插机构的电控功能,实现了自动控制.根据GPS接收机与车载传感器获取车辆姿态信息,采用PID控制方法,构建转向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插秧机的自动对行导航及地头转向,并进行了插秧机路面与田间导航跟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机对行导航作业中,车辆行进速度不大于0.6m/s时,对行跟踪误差小于10cm,完全可以满足插秧作业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原理,建立了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质量测试方法,确定了秧苗条件、试验地条件和作业质量的测量指标和方法。依据提出的测试方法对2Z-6型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结果表明:(1)产品的漂秧率为0. 5%±0. 2%,翻倒率为0. 6%±0. 4%,平均栽秧深度为20. 5 mm±1. 2 mm,能够满足作业质量要求;(2)产品的伤秧率为3. 5%±1. 0%,均匀度合格率为80. 6%±3. 5%,漏栽率为2. 8%±1.9%,基本满足或不能作业质量要求;(3)建立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产品的移栽装置的结构参数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钵苗移栽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业机选型具有很强的地区性,与作物种类及生产农艺的关系很密切。在选型时,必须结合动力机与地区条件特点,主要应从配套性能、作业质量、通用性、可靠性以及价格等各方面来考虑。为此,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三江平原地区水稻插秧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插秧机进行了选型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田间实验,得出了三江地区水稻插秧的适合机型。这些结果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实施的插秧机配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对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速水稻插秧机四轴移箱机构原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箱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插秧机都必须有与其功能相配的移箱机构。本文设计了一种能与旋转式分插机构高速水稻插秧机相配套的移箱装置。该移箱装置能为高速水稻插秧机定时、定量的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并给分插机构提供可靠的动力。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本文还构造了四轴移箱机构的虚拟样机。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插秧的育苗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稻机插秧的质量,对水稻培育壮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盘锦地区常用的水稻手扶式插秧机为例,对育苗播种量进行计算,结合实践经验,总结适宜盘锦地区水稻育苗的播种量以及播种作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