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被菊品系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7个地被菊品系的14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整株性状、花部性状、生长动态、抗性及适应性等的综合评判,选择出具有园林观赏价值的5个地被菊优良品系:S2、S7、S4、S10、S15。初次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被菊品种综合评价体系,可有效地提高新品种筛选效率,有助于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多头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综合体系,为快速筛选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它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1个对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对多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28;花色次之,其权重为0.150;分枝长度居第3位,其权重为0.132。对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41个,占25.63%;良等级品种71个,占44.38%;中等级品种35个,占21.88%;差等级品种13个,占8.13%。【结论】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相似文献   

3.
王青  戴思兰  何晶  季玉山  王朔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653-3660
【目的】建立盆栽多头小菊株选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快速选育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盆栽多头小菊43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选取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系统。【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发现,决定盆栽多头菊小菊品质的性状主要为株型、花朵繁密度、株高和花色,所占比重分别为0.2016、0.1560、0.1190、0.0944。在此基础上,依据430个株系的灰色关联度值,将其分为3个等级,优选出43个株型丰满紧凑、花色鲜艳纯正、花朵繁密、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应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盆栽多头小菊各株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快速优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为选择育种提供了一种相对科学严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单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58个单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建立了单头切花菊综合评价体系。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他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3个对单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花径对单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113;花色和舌状花数次之,其权重均为0.106。对58个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14个,占24.14%;良等级品种24个,占41.38%;差等级品种20个,占34.48%。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茶用菊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合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茶用菊品种.[方法]基于40个茶用菊品系的田间性状和花部性状,采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茶用菊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共确定10个影响茶用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关键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其中单株花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快速选育出大丽花的优良品种,建立大丽花筛选的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29个大丽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数量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大丽花品种的优劣。[结果]筛选出2个大丽花品种英引-535和紫条纹,其株形饱满、花色鲜艳、综合性状良好,等权关联度分别为0.847 4、0.844 9,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64 9、0.854 8。[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为大丽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多头切花菊品种茎、枝特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品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茎、枝特性是切花菊的重要商品性状,建立多头切花菊茎、枝特性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茎、枝特性的品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对多头切花菊300个品种的9个与茎、枝特性相关的性状进行连续两个年度的观察记录,借助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并进行品种评价。【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9个性状的权重值,其中花朵横向聚拢程度和花朵竖向聚拢程度的权重值最大,均为0.219,其次是花枝角度、茎充实程度,权重值分别为0.123、0.121;综合9个评价指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将300个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62个品种为优秀、114个品种为良好、80个品种为一般、44个品种为较差,分别占比为20.7%、38%、26.7%、14.6%。【结论】运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出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茎、枝特性进行评价分级,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给烤烟新品系的选育和评价以及品种审定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1个烤烟品系进行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分析评判,分析结果表明:品系2002005-8和2002004-11综合表现最好,其中有8个品系都好于对照K326.等权灰色关联分析与加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其分析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优于对照的8个新品系综合性状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了解和评价湖北省襄阳市种子市场上推广应用较好的夏玉米(Zea mays L.)品种的优良特性和综合表现,为该地选育、推广优良夏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襄阳市种子市场上推广应用较好的20个夏玉米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77%~58.67%,其中出子率的变异系数最小,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1.59~1.97,果穗直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百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但整体来说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较小,品种遗传变异丰富程度一般。主成分分析中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897%,并以此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品种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得分较高的夏玉米品种有先之源66、鼎优220和沃玉3号。夏玉米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品种可以划分为六大类。  相似文献   

10.
地被菊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被菊新品种群是20世纪80年代初选育而成的。于2000年3月~2003年8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该品种群的引种栽培试验,共引进“新红”、“金不换”、“四季黄”等50个品种的地被菊,在沈阳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经济性状良好的有31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切花多头菊新品种不同定植期特性及品质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浙北地区平地设施栽培的切花多头菊新品种,对7个多头菊品种的5期定植期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和评分,并初步建立切花多头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切花多头菊品种在5个定植期中生育期和光反应周期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情况,而开花率中大部分品种均无变化,只有艾丽微风和时光在低温定植期出现极显著下降.花枝数和花朵数随着定植期的延迟而出现下降趋势,而部分品种的叶片数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情况.不同多头菊品种的叶片大小差异较大,所以定植期的影响差异各有不同.花枝长、花序长度和株高等伸长性性状均对低温出现敏感,第5定植期性状均受到抑制,长度缩短.通过切花多头菊的综合评价模型,发现自育多头菊新品种都市霞光综合性状优良,适合浙北地区多个季节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2.
胡馨  张职亮  张飞  邓波  房伟民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0):4036-4051
【目的】通过建立大花型茶专用菊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综合表现优异的株系,为大花型茶专用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物质基础。【方法】以大花型茶专用菊品种‘金丝黄菊’的46个经田间初选的杂交后代无性株系及5个亲本为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感官品质、有效成分等方面共选取花干重、舌状花数、盛花期、株高、冠幅、单株花数、干花产量、抗旱性、抗病性、干花径、干花形、干花色、香气、汤花、汤色、滋味及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等20个性状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及K-Means聚类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开展杂种株系的综合筛选。【结果】通过对大花型茶专用菊F1代株系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较多F1代株系花期相对较晚。其抗旱能力相比‘金丝黄菊’有一定提高,抗病性综合表现一般。较多F1代株系在花部观赏性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但整体上花径没有明显增加,在生长、产量指标及滋味上尚有不足。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性状的权重值,其中干花径权重值最大,为0.148;其次是汤花、汤色、滋味,权重值均为0.084;再次是盛花期和干花产量,权重值均为0.080。通过K-Means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被菊抗寒性,加强地被菊在三北地区的应用推广,为抗寒地被菊品种筛选提供依据,以16个地被菊良种苗期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后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使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各地被菊品种半致死温度,并对地被菊的抗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16个品种的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的SOD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但是抗寒性强的品种在胁迫后期SOD活性下降趋势要明显低于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与地被菊抗寒性呈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地被菊的抗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毛香玉’半致死温度为最低;参试苗期地被菊苗期抗寒性排序为:‘毛香玉’>‘重阳红’>‘成双’>‘中秋红’>‘金乳荷’>‘新玉’>‘金银菊’>‘橙黄金’>‘1903’>‘醉绣球’>‘紫堇早’>‘美矮粉’>‘1902’>‘繁白露’>‘洒金红’>‘中秋白’。综上所述,‘毛香玉’苗期半致死温度为最低,为-10.66℃,抗寒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夏季促成栽培应用的切花多头菊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浙江地区夏季栽培的新品种。根据切花菊评价标准和菊花DUS测试技术,对37个品种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和评分,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16个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赋值,其中花色泽和美观度、株高、花朵数、茎强度相对于其他性状的权重大,说明其对切花多头菊品质的影响较大。按评价标准和16个性状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筛选出10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更加适合西瓜新品种评价的方法,将菊城龙旋风、花蜜586等4个供试西瓜品种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结果表明,4个西瓜品种间灰色关联度存在明显差异,按照加权关联度大小得出各品种综合评估的关联度排名,其中,菊城龙旋风综合性状最优,花蜜586次之,福祺早抗6号位于第3位,但这三者均优于对照豫星,这与西瓜早熟区域试验结果相一致,也为菊城龙旋风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充分证明,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合理的量化指标直观体现了作物品种的优劣,是一种综合评价西瓜新品种简单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蜡梅品种园艺学性状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蜡梅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产生了许多变异类型和品种。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蜡梅品种园艺学性状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指标的量化对蜡梅品种的园艺学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品种。该模型为优良蜡梅品种的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最后,对部分优良蜡梅品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在谷子育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品种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方法,对参试的8个品种10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各个参试品种的优劣,为鉴定和选育谷子新品种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药(茶)用菊花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药(茶)用菊花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1个供试品种与理想品种性状的关联程度依次为早小洋菊、迟小白菊、大洋菊、小白菊、射阳菊黄花、射阳菊H1、红心菊H2、小黄菊、毫菊D2、贡菊B2、贡菊黄花。结果与这些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基本一致。早小洋菊、迟小白菊综合性状较优,是适宜浙江省平原水网地区生产栽培的优质药(茶)用菊花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适于秋季基质栽培的切花多头菊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浙江省秋季基质栽培的切花多头菊品种,对引选的多头菊品种进行基质栽培,依据切花菊评价标准和菊花DUS测试技术,对48个品种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测量和评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综合权重,对所有品种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23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合浙江省秋季基质栽培的切花多头菊品种,对引选的多头菊品种进行基质栽培,依据切花菊评价标准和菊花DUS测试技术,对48个品种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测量和评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综合权重,对所有品种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23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