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87—1988年,我国东北三省1910份春大豆资源在人工气候箱中6℃下进行萌发期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在6℃低温时下胚轴伸长受到抑制。伸长长度与抗冷性是显著正相关,而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下胚轴鲜重和干重与抗冷性的正相关也显著,但与百粒重相关性很小。在6℃发芽的种子在田间能正常出苗,相对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活力指数与相对发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用活力指数作抗冷指标较为准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子室内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芽率是决定种子用价的依据,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芽率直接影响田间出苗率,通过对玉米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调查与相关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0.936 7.回归方程y=0.86x+8.29,为玉米播种保全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黑龙江省地温变化规律,以30份发芽率在20%~100%的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以田间出苗率作为种子真实活力值,设64个变温处理组合,室内检测种子发芽率作为活力值,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适合黑龙江省玉米种子活力快速室内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0℃处理5d后再25℃处理5d的变温处理组合获得的参试材料种子活力值与田间种子活力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95),该组合处理在参试组合中测定周期最短,是种子活力快速检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国内外57个春小麦品种(系)开花后不同时期进行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测定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春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育特性及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别,来自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总体上,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不同穗型对发芽率的结果影响不大,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可以用开花后35-40d的籽粒发芽率为指标,不同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物降落值存在显著差异,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降落值呈显著负相关,开花25-40d期间,穗发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α-淀粉酶有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发芽特性及淀粉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Hordeum vulgare L.)老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劣变机制,采用高温高湿(40℃、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模拟大麦种子自然老化过程,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甘啤4号、垦啤7号、P12-8和9810)种子发芽特性及其萌发早期(0~72h)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逐渐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相同萌发时间段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老化处理大麦籽粒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3)未萌发籽粒中检测不到α-淀粉酶活性,却检测到活性很小的β-淀粉酶。(4)萌发48~72h时,各大麦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籽粒内,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酶活性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包衣对水分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伟伟  王玺 《玉米科学》2011,19(3):98-101
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通过壳聚糖应用于种子包衣,研究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衣处理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中度水分胁迫下发芽率比对照高6.9%,达极显著差异;玉米幼苗变高,茎粗和根长增加,根冠比极显著提高;降低玉米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子活力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书沛  王玺 《玉米科学》2008,16(3):041-043
对12个玉米组合及其亲本的种子活力指标进行了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玉米种子活力指标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F1代田间幼苗干重与父本值、高亲值、双亲差值呈显著正相关;F1代低温发芽率与双亲差值呈显著负相关;F1代发芽指数与母本呈显著正相关;F1发芽势与母本值、低亲值呈显著正相关;F1代田间出苗率、幼苗高、标准发芽率、活力指数受亲本的影响较小,与父本、母本、中亲值、高亲值、低亲值和双亲差值相关系数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普通型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和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郑单18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高淀粉型玉米的容重高于普通型玉米,不同粒位玉米子粒容重表现为下部子粒上部子粒中部子粒。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子粒容重与比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长、粒长/粒宽、单粒体积以及盛装效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容重与漂浮率和子粒水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上部、中部和下部子粒水分含量平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子粒容重平均上升5.10、5.41和5.63 g/L。  相似文献   

9.
曹宏  王玺 《玉米科学》2011,19(3):102-104
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低温逆境下氯化胆碱包衣玉米种子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氯化胆碱包衣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提高种子发芽势;包衣处理明显提高低温逆境下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茎粗、根冠比和单株干重,具有良好的壮苗作用;低温逆境下包衣处理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下A、B 两种抗低温助长剂不同浓度药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各化控处理均提高了郑单958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简易活力指数;A、B两种药剂处理比对照都明显提高了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苗高、干物重、叶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起到了良好的壮苗作用。在低温胁迫后,各化控处理都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的活性,减缓了MDA含量的增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收获期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硬粒型先玉335、马齿型郑单958和吉祥1号3个杂交种,研究河西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授粉后不同采收期对种子活力影响影响很大,灌浆前期种子成熟度低,具有一定的发芽率,但种子抗逆能力差,低温冷害后的冷浸发芽率大幅度降低,田间出苗率更低;随着灌浆时期的延后,种子成熟度提高,抗逆能力逐渐增强,授粉后52 d采收3个品种冷浸发芽率达到标准发芽率的96.1%~97.6%,田间出苗率达到标准发芽率的80.4%~82.6%。授粉后57 d采收3个品种冷浸发芽率超过86%,达到标准发芽率的91%;田间出苗率达到最高(91%),是标准发芽率的95%。甘肃武威制种基地先玉335授粉后52 d以后(9月15日)收获,郑单958和吉祥1号授粉后57 d以后收获种子活力达到最高,比目前生产上收获期提前10~15 d,可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冻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针对种子活力的测定、生理生化基础以及种子活力的遗传特性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种子活力测定方法较多,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发芽法与田间实际出苗率的相关系数达0.964,可以用来测试玉米种子的活力。种子经过人工老化后,再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种子的实际出苗情况及种子批次的质量。种子活力及其相关指标在基因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可以遗传给子代,由于种子活力受较多的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对种子活力在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估算上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3.
4个玉米品种种子耐老化能力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农大108、中农大4号、先玉335和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人工老化后的生理特性和萌发特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老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玉米品种的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增加,脱氢酶活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分析,4个玉米品种的耐老化能力为郑单958>先玉335>中农大4号>农大108。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以3种不同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共6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TTC定量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不同类型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以确定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糯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验;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PEG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创奇518陈种子为材料,利用赤霉素(GA3)、聚乙二醇(PEG)及其复合引发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玉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处理间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及株高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聚乙二醇具有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作用,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玉米出苗速度。  相似文献   

16.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结果表明,24 h内的吸水率表现为龟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高,无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低。随着胚乳裂纹数的增加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胚乳无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胚乳无裂纹的幼苗干重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幼苗干重。胚乳龟裂纹是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龟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单588亲本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杂交制种,研究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及收获期对玉米种子活力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与收获期的同一杂交组合的种子活力指标差异明显,不同收获期种子的子粒含水量下降趋势为海南甘肃辽宁,脱水速率平均为海南甘肃辽宁,灌浆速率平均为海南甘肃辽宁。制种区域的活动积温与活力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积温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与标准发芽率和冷发芽值呈显著负相关,与人工加速老化值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与标准发芽率和人工加速老化值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冷发芽值相关不显著。辽单588种子在辽宁地区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53 d,甘肃地区为授粉后56 d,海南地区为授粉后47 d。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杂交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以及晚熟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分析种子活力与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地区早熟玉米品种在授粉后45~48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29.1%~34.3%时收获可获较得高活力种子;晚熟品种在授粉后54~57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34.7%~38.1%时收获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19.
张树庚  任成梁  杨珍  张德  赵军 《玉米科学》2023,31(3):147-151
选取甘肃省3种基因型的玉米主栽品种(早熟、中熟和晚熟)亲本材料,在母本灌浆期喷施硒肥,在母本果穗子粒生理成熟(乳线大约在1/2位置)和完熟(乳线消失)时期测定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测试种子中硒元素含量和种子活力,分析外源调节物质“富硒叶面调节剂”对制种田玉米产量、子粒硒含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肥对制种玉米部分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影响,不同基因型玉米秃尖长减少不显著,出籽率显著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中硒含量、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马洁  贾佳  王建华  谢宗铭  孙群 《玉米科学》2015,23(5):91-95101
以农大108、先玉335、郑单958和中农大4号为材料,采用划伤种皮及改变发芽时种胚的摆放位置两种处理,测定吸水速率和活力,研究吸水速率对种子活力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吸水速率和活力水平不同,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同一品种,划伤种皮及种胚朝下处理,吸水速率加快,可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幼苗长度等检测值。中农大4号划伤种皮后活力指数提高0.229,苗长增加0.7 cm;郑单958种胚朝下处理,活力指数提高3.563,苗长增加2.95 cm。在进行种子活力检测时,应充分考虑到种皮透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玉米种子采用纸上发芽时,应统一使种子的胚接触发芽纸,检测到的种子活力才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