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业高校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发源地,如何破解农业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不力、不畅的难题,探索其有效转化途径,是创新强校及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分析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给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诸多影响,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探索了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途径,提出了构建完备的工作体系、建立多形式服务平台、寻求更多投资主体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模式 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学研究经过上百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但一直以来,农业科技成果高产出、低转化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如何创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服务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高校科研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建立基于网络化科技成果转化互动平台,组建高校科技服务公司等方法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模式,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高校科技创新开拓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校的专利数量逐年增加,一方面,国家积极鼓励专利转化,另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又导致专利转化率过低,从而形成转化的"矛与盾"。文章从农业公益性、专利奖励政策、评价指标、转化投入、评估机制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限制转化的因素,提出了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健全转化奖励政策、完善评价指标、增加专利转化投入和引入科技成果评估制度等加强农业高校专利转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科教兴农"的强大生力军,这里人才密集、学科齐全、信息灵通,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成果面世。加快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河北农大近几年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践,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创新机制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专利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以中国专利局1985~2016年间授权的新疆兵团农业专利为样本,基于专利文献信息的角度,构建COX比例风险(CPH)模型,从引证类指标、技术类指标、经济类指标等维度,对农业专利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兵团农业专利数量逐年增加,但专利质量处于不稳定波动状态;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量和说明书及附图页数能够不同程度地表征农业专利质量,且对专利维持时间都有正向的影响;专利申请人类型对专利生存风险率有显著的影响,企业的专利生存风险率明显低于大学,通过鼓励原创、完善专利管理办法、加强专利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有助于提升兵团农业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成为衡量高校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云南省22所高校专利产出为研究对象,利用SooPAT专利搜索引擎中的专利分析,对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云南省本科院校申请的专利从专利数量、年代分布、类型及发明授权专利、合作申请机构、技术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从量化角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高校专利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鉴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步晚、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依然严峻实际,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框架体系,揭示了机制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作用的观点。基于此,文章进行了主要机制的机理分析,归纳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4种路径并简要分析了其机理机制,提出了促进机制及路径研究的重要意义,为科技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文章概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概况以及成果转化模式的探索,并提出了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构建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强化智库建设、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我国已进入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关键。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必须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29-33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下沉、促进乡村振兴和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也对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生产体系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逐一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可大大提高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进而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30年广西蔗糖加工业专利的发展状况,为广西蔗糖加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关键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北京合享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ncopat数据库对广西1986~2014年蔗糖加工业专利数据进行检索,通过人工筛选、合并、整理检索结果,对蔗糖加工业专利的申请量、技术类型、法律状态及申请人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986~2014年广西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生物技术专利占比(34.78%)最高,深加工产品应用技术占比(13.04%)最低。在审专利占申请总量比(40.30%)最高,有效专利和失效专利占比(29.85%)相同,失效专利中因撤回而导致无效的专利占比(16.42%)最高。有效专利的专利权人中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比42.86%,其次是高等院校(28.57%)和科研院所(23.81%);专利申请人中高等院校的申请量占比(32.84%)最高,其次为企业(25.37%)和科研院所(23.88%),个人为11.94%。广西蔗糖加工业技术创新存在深加工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制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专利战略竞争意识不强、失效专利比重高及科研成果多停留在研发阶段、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建议】“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推进蔗糖深加工系列新产品研发;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完善专利信息利用工作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探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高校专利管理入手,分析高校专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提出高校专利管理的若干对策:(1)创新管理方法,促进高校专利的可持续发展;(2)增加经费投入,强化高校专利的有效保护;(3)完善奖励机制,激发教职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4)加快成果转化,促进高校专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远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一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二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三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发挥资源创新效益;四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彰显高校办学特色,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技术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姬春 《农学学报》2017,7(8):101-108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地方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研究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运用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了地方农业高校面临着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少等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制定明确的符合实际的科技事业发展定位,强化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与中央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提高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将能提升地方农业高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台湾创新育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腾飞,其运作模式和经验值得大陆高校借鉴学习。通过介绍台湾创新育成中心的特点及运作模式,分析大陆高校创新育成中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总结台湾创新育成中心模式对大陆高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与服务企业模式的经验借鉴:(1)结合高校学科优势,推动各级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建立育成中心;(2)明确育成中心职能,突出培育侧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3)加强工业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形成区域群聚效应;(4)转变科研人才观念,改进教师考核制度,强化科技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专利实施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专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长。从高校的专利授权及实施现状出发,通过对专利实施的思考,分析了专利实施率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推动高校的专利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熠  钱克明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1):1423-1426
 农业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势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 ,多是政策、法律等文字性论述。笔者采用OECD和中国国家专利局常用的IPC分类号与中国的范畴分类法相结合 ,对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中最主要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分析得出 :1985~ 1999年间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逐年上升 ;申请人以科研院所为主 ,但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专利质量偏低 ,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少 ;专利维持率低 ,可转让的少。因此建议 :加强专利管理的宣传力度 ,提高对专利重要性的认识 ;注重专利的批准和实施 ;提高专利质量和技术含量 ;加强对非职务发明申请的审核 ,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谷物收割机技术难以充分满足购买农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需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受限的现状,采用专利计量的方法,兼顾“质”和“量”2个分析视角,综合技术竞争热点分析、创新主体分析和竞争格局分析3个维度,对不同国家及其微观创新主体在谷物收割机领域的竞争态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谷物收割机技术处于成熟期,技术竞争热点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偏移;2)相较于其他国家以企业为中心的集中式创新格局,中国更倾向于依赖高校、科研机构且专利申请力量较为分散,主要专利申请力量在产出质量上也有所欠缺;3)作为其他专利申请国的重点布局区域,中国对外布局专利数极少;4)不同国家的微观创新主体在技术重点布局上呈现出集中趋势,并且存在广泛的技术联系。总体上,为发展谷物收割机技术,中国应关注技术竞争热点偏移方向、加快企业为中心的创新格局构建,并采取手段保证技术产出质量、提升自身技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