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不同比例蚓粪对旱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室条件下,通过将不同比例的蚓粪(0、5%、10%和20%)施用于赤红壤旱地土壤,进行为期30d的玉米盆栽试验,研究蚓粪施用对各处理土壤的微生物学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蚓粪添加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溶解性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的微生物碳和氮的含量,同时降低微生物量碳氮比(P0.05)。5%的蚓粪处理显著促进了微生物呼吸速率和代谢熵,同时5%,10%和20%蚓粪处理均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随着土壤中蚓粪比例的增加,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脲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分别与溶解性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与对照和5%的蚓粪处理相比,10%和20%蚓粪处理综合生物学特征差异显著(P0.05),但10%和20%蚓粪处理间差异不大(P0.05)。在实际农田管理中,蚓粪的施入量应控制在10%以内。将蚯蚓堆制技术引入禽畜粪便处理,生产无害、高品质的有机肥-蚓粪,其对可持续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赤红壤碳库管理的滴灌施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有利于赤红壤碳库管理的滴灌施氮模式。【方法】通过模拟滴灌系统的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滴灌方式和5种施氮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N0-CDI(土壤施氮量为0结合常规滴灌)相比,N2-ADI(滴灌施氮量0.18 g·kg–1结合交替滴灌)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55.2%,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111.8%,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90.5%。同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与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滴灌施氮量0.18 g·kg–1结合交替滴灌处理是赤红壤碳库管理的最优滴灌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温室盆栽类芦试验,选取21个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酶活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短期内不同肥料及"蚯蚓-有机物料"协同对被高速公路建设损毁的赤红壤的培肥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养分释放控制因子、养分供应容量因子和养分供应强度因子是影响土壤综合质量的3个主因子,反映了21个土壤指标所提供的90.04%信息量。同等施肥水平,施蚓粪、牛粪比施化肥能显著改善土壤养分释放控制因子,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容量,提升土壤综合质量,促进类芦生长,增加类芦生物量;单施化肥仅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强度,但由于肥效释放过快抑制了类芦生长,类芦生物量甚至低于对照(P0.05);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不同处理土壤综合质量的排序为5.0%牛粪5.0%蚓粪5.0%"牛粪+蚯蚓"2.5%蚓粪2.5%牛粪2.5%"牛粪+蚯蚓"5.0%化肥蚯蚓2.5%化肥对照,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和类芦生物量的排序基本吻合。短期内,对于被高速公路建设损毁的土壤,施有机肥是最优的培肥改良方式。利用因子分析对不同土壤培肥改良方式下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两种常见蚯蚓对水稻土和菜园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接种到水稻土和菜园土中。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代谢熵等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探讨其对不同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的作用。【结果】皮质远盲蚓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土基础呼吸,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两种蚯蚓均可增加菜园土脲酶活性,同时壮伟环毛蚓能够促进转化酶活性提高,而皮质远盲蚓则有利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远盲蚓和壮伟环毛蚓均能够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生物学综合性状(P<0.05);且皮质远盲蚓对菜园土生物质量的优化作用高于壮伟环毛蚓。【结论】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生物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其能够作为有效生物资源应用于可持续土壤管理体系。但是,蚯蚓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变与蚯蚓自身生态类型和土壤特征密切相关。在未来工作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进行蚓种筛选和适宜有机物添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广东省荔枝园化肥施用量过高且土壤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结合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需求,研究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广东省荔枝科学化种植提供施肥参考。【方法】以‘桂味’荔枝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减量30%分别配施猪粪有机肥5 kg/株(OF5)、10 kg/株(OF10)、15 kg/株(OF15)、20 kg/株(OF20)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荔枝根际土壤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产量以及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相较于CF处理,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OF15处理的荔枝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5.3%和25.6%,OF10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32.2%,真菌数提高14.4%,OF10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提高26.1%,OF20处理的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提高11.8%,OF15处理放线菌数量提高18.1%,OF15处理的微生物量氮提高23.6%;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荔枝果实的品质,且增产效果明显,配施有机肥5、10、15、20 kg,产量比单施化肥分别提升7.15%、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两种土壤的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壤酶活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指标,本文对土壤酶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土壤硫酸酯酶、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肽酶活性,采用紫外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采自农田的赤红壤的硫酸酯酶、磷酸酶和肽酶活性高于紫色土和采自矿山的赤红壤的相应的酶活性;矿山赤红壤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三者中最高;紫色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赤红壤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可快速测定土壤中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改善枸杞品质及提升枸杞园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化肥、50%化肥配施有机肥和50%化肥配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共4个处理,测定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产量比对照增加3.6%~7.4%,差异不显著;枸杞可溶性固形物、百粒重、枸杞多糖、总糖含量分别提高9.6%~9.4%、10.5%~20.2%、29.8%~50%、41.8%~60.2%;土壤pH值降低7.2%~8.6%,有机质含量提高26.8%~31.8%,速效氮磷钾分别提高27.7%~41.6%、26.3%~34.2%、26.9%~33.3%;细菌数量显著上升,真菌数量显著下降。【结论】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升枸杞品质和土壤养分,并可明显优化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甘肃省白银市日光温室茄子种植区连作现象普遍,连作障碍严重的现状,比较分析了土壤熏蒸和微生物有机肥联用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设置6个处理:对照(CK)、石灰氮熏蒸(SFS)、威百亩熏蒸(SFW)、微生物有机肥处理(BF)、威百亩熏蒸与微生物有机肥联用(SFW+BF)、石灰氮熏蒸与微生物有机肥联用(SFS+BF),测定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等土壤酶的酶活性.【结果】土壤熏蒸与微生物有机肥的联用(SFW+BF和SFS+BF)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影响显著,茄子生长发育后期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增大.其中以SFS+BF与SFW+BF作用效果最显著,盛果期细菌数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92.25%和89.30%,真菌数量较CK分别减少62.37%和61.17%.SFW+BF和SFS+B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连作茄子土壤脲酶和磷酸酶以及生长后期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土壤熏蒸+微生物有机肥"联用可使土壤微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缓解设施茄子连作障碍,且"石灰氮熏蒸+微生物有机肥"的联用效果优于"威百亩熏蒸+微生物有机肥"的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与化肥配施的菌肥用量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合与化肥配施的菌肥用量,以期指导广东省南雄烟区大田烟草施肥。【方法】利用已分离的有益微生物菌株(包括具固氮解磷功能的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菌株x34、具解钾功能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jb21、属于光合细菌的胶状红长命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菌株sbg11)与有机物发酵配制而成的菌肥,通过烟草大田试验,以不同施用量的菌肥为处理,即CK(清水对照)、T1(化肥)、T2(低用量的菌肥+化肥)、T3(中用量的菌肥+化肥)、T4(高用量的菌肥+化肥),每株按照基肥∶追肥=1∶1的比例施肥。低、中、高用量菌肥分别按照每株基肥10、20、40 g的量施用,所有处理的氮、磷、钾施入总量相等,研究不同用量的菌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大田条件下,菌肥+化肥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强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有效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结论】中用量菌肥(T3,即每株烟草基肥和追肥分别施用20 g菌肥)增强土壤肥力的效果更明显,可作为该菌肥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2.
施娴  袁玲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5):765-767,775
[目的]探讨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养分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粪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活性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结果]土壤中活性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均呈动态变化,粪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一般表现为倒"S"型,出现2个或多个峰值,且峰值出现较化肥处理略为滞后,峰尖较平缓,而化肥处理多为单峰,峰值最高。各处理活性有机质含量在培养10d左右出现峰值,高低顺序为牛5肥5〉猪5肥5〉牛粪〉猪粪〉化肥Ⅰ〉化肥Ⅱ;脲酶活性均在培养10d左右出现高峰,高低顺序为猪粪〉牛5肥5〉牛粪〉化肥Ⅰ〉化肥Ⅱ〉猪5肥5;蔗糖酶活性高低顺序为猪5肥5〉猪粪〉牛5肥5〉牛粪〉CK〉化肥Ⅱ〉化肥Ⅰ。[结论]为粪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施娴  袁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49-14051
[目的]探讨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养分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粪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活性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结果]土壤中活性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均呈动态变化,粪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一般表现为倒"S"型,出现2个或多个峰值,且峰值出现较化肥处理略为滞后,峰尖较平缓,而化肥处理多为单峰,峰值最高。各处理活性有机质含量在培养10 d左右出现峰值,高低顺序为牛5肥5〉猪5肥5〉牛粪〉猪粪〉化肥Ⅰ〉化肥Ⅱ;脲酶活性均在培养10 d左右出现高峰,高低顺序为猪粪〉牛5肥5〉牛粪〉化肥Ⅰ〉化肥Ⅱ〉猪5肥5;蔗糖酶活性高低顺序为猪5肥5〉猪粪〉牛5肥5〉牛粪〉CK〉化肥Ⅱ〉化肥Ⅰ。[结论]为粪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沼肥与钾肥配施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保护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沼肥与钾肥配施在东北春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玉米郑单958(紧凑型)和丰禾1号(平展型)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A1(单施沼肥)、A2(沼肥与钾肥配施)和A3(单施钾肥)3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于玉米三叶期后0、8、16和24 d取叶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并于三叶期后0、10、20和30 d取土样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两供试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生长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各处理提升叶片SOD和POD活性的效果表现为A2>A3>A1>CK.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两供试玉米品种各处理的叶片MDA含量逐渐增加,但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整体上可降低叶片MDA含量,且均以A2处理的MDA含量最低.同时,随着施肥时间的推移,玉米根际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逐渐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效果表现为A2>A3>A1>CK.[结论]适当施用肥料有利于提高东北春玉米幼苗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及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沼肥与钾肥配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麦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CK、PK、NPK 3个处理)的0~20 cm土壤为试材,设不施肥(CK)、施化肥(CF)、秸秆和无机肥配施(RS)、厩肥和无机肥配施((PM)4个处理。淹水培养后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4种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AWCD值随着培养时间成"S"型变化。表征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其相对含量总和表现为RS>PM>CF>CK,与微生物量碳变化规律相同。表征放线菌磷脂脂肪酸其相对含量总和的变化趋势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规律相反。真菌的特征磷脂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总和在施厩肥的处理中最高,在无肥对照中最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的G+G-值显著高于RS和PM处理。[结论]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蚯蚓粪对豇豆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CK(对照,不施肥)、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处理对豇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根系分级、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呼吸及代谢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其中细菌数分别较CK,CF和VC处理增加124.13%,70.48%和17.83%。施用蚯蚓粪明显促进了豇豆根系的生长,尤其增加了毛细根的数量及在根体系中的比例。同时,VC+C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并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但降低了代谢熵,其中,土壤微生物呼吸分别比CK,CF和VC处理增加64.91%,36.23%和16.05%,而代谢熵分别下降10.85%,9.06%和5.32%。与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豇豆根际土壤微域的影响较小。综上,施用蚯蚓粪相比单施化肥能明显改善豇豆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且能显著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尤以蚯蚓粪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连作蔗田土壤的培肥效应,为建立合理的甘蔗施肥制度及提高连作蔗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连作甘蔗11年的赤红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肥措施设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等8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碳、磷及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其中微生物量氮增加5.56%~67.13%、微生物量碳增加4.01%~20.40%、微生物量磷增加6.39%~67.02%;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2.96%~35.1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8.24%~78.93%、蔗糖酶活性提高3.00%~42.00%、脲酶活性提高1.21%~23.43%;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增加不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碳、磷、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速效磷、速效钾、全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以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连作蔗田土壤培肥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和灵敏.  相似文献   

18.
张烨  雷晓柱  代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54-5956
[目的]明确蚯蚓粪在铁尾矿植被恢复中的作用。[方法]以紫花苜蓿为材料,在铁尾矿中添加5%、10%和20%的蚯蚓粪,研究蚯蚓粪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8 d后各处理紫花苜蓿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不加肥>基肥>10%蚯蚓粪>5%蚯蚓粪>20%蚯蚓粪。25 d后各处理紫花苜蓿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不加肥>20%蚯蚓粪>10%蚯蚓粪>5%蚯蚓粪>基肥,30 d后10%和20%蚯蚓粪含量处理的成活率达90%以上。基肥相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成活率与蚓粪添加量呈正比。施肥或添加蚯蚓粪可明显增加植物的株高。25 d后各处理地上部鲜重由高到低依次为:20%蚯蚓粪>10%蚯蚓粪>5%蚯蚓粪>基肥>不加肥,30 d后以10%蚯蚓粪处理最高。[结论]10%蚯蚓粪最适用于铁尾矿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化肥施用水平配施微生物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8个处理,即不施肥(CK),100%常规施肥(100HF),80%常规施肥(80HF),70%常规施肥(70HF),100%常规施肥+微生物(100HFW),80%常规施肥+微生物肥(80HFW),70%常规施肥+微生物肥(70HFW),单施微生物肥(W).【结果】与100HF处理相比,100HFW处理和80HFW处理分别提高产量11.00%和9.07%.微生物肥的施入能提高V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与100HF处理相比,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能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微生物肥的施入能有效提高栽培基质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80HFW与100HF相比,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了75.89%、89.87%和21.27%.【结论】在不影响番茄产量的前提下,考虑经济因素,80HFW处理可以作为非耕地日光番茄基质栽培较为适宜的配施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