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面积1500万亩.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区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506万亩,占巴彦淖尔市总面积的5%.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紧邻黄河,京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道途经此地,沙害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河套平原、黄河水资源安全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而且对沙区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成为制约和阻碍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黄河中上游,其东南缘紧邻黄河,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源区及沙尘暴的主要通道之一,直接危害黄河和河套平原生态环境。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沙漠面积426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刘拐沙头是黄河与乌兰布和沙漠的交会点,保护治理乌兰布和沙漠,对阻止西沙东移、保护黄河生态安全、推进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漠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500万亩。其中巴彦淖尔市境内面积506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106°9′-107°10′,北纬40°9′-40°,55′之间,西北依阴山,东北连河套平原,东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沙区面积的84.4%分布在磴口境内,其余在杭锦后旗境内。  相似文献   

4.
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交界,总土地面积9888万亩,其中可借助黄河水灌溉的面积只有861万亩,大面积的土地属于山旱区、沙区.巴彦淖尔市境内沙区主要由四大沙地(漠)构成,总而积为2209万亩,其中巴音温都尔沙地1533万亩、乌兰布和沙漠506万亩、套内零星沙丘130万亩、苏集沙地40万亩.  相似文献   

5.
近日,乌兰布和沙区生态补水工程正式启动,困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的问题有望得以逐步解决。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以西的阴山与黄河之间,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区约有489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8%,由于这里常年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年均降水量仅为145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地下水主要依靠黄河水补充。  相似文献   

6.
<正>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万亩,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主要涉及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是西沙东移的主要通道和华北、京津等地区沙尘暴的西北源头之一。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属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西北依阴山,东北连接河套平原,东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西南与阿拉善盟相连。该区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61公里,包括磴口县大部、杭锦后旗西北部和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部分地区,总面积506万亩。该区海拔1030~1077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微倾,南部和东部多为高大流动沙丘,中北部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内有大面积的丘间低地。  相似文献   

7.
绿讯     
《内蒙古林业》2012,(3):47-48
乌兰布和沙区启动生态补水工程近日,乌兰布和沙区生态补水工程正式启动,困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的问题有望得以逐步解决。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以西的阴山与黄河之间,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区约有  相似文献   

8.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的面积为42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近70%.自1998年引种梭梭造林成功后,当地人工梭梭林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沙区人工梭梭林面积达到30多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5万多亩;境内有湖泊湿地86处、面积142590亩,芦苇年产量达到3.43万吨;现有从事沙产业的企业30余家,开发的产品有苁蓉酒、苁蓉养生液、苁蓉茶等,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经济为主的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  相似文献   

9.
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部,面积506万亩,地处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带,具有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水资源充沛、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等区域优势。按照钱学森院士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新科技、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2010年,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防沙治沙局与三家企业在乌兰布和沙区合作种植酿酒葡萄。  相似文献   

10.
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区面积占68%,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是世代磴口人的梦想。多年来,磴口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沙漠地区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如今,乌兰布和沙区,条条林带郁郁葱葱,片片绿色在沙漠中掩映,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11.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有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磴口县转变发展方式,将沙漠看作是一种资源,把乌兰布和沙漠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把"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把发展肉苁蓉产业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及林产业、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致富双赢磴口县有句民谚: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难止。在充分调研论  相似文献   

12.
磴口县东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邻乌兰布和沙漠,总土地面积625万亩,下辖3镇、1苏木、1办事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黄河过境52公里,著名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就坐落在磴口县。  相似文献   

13.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427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3%。风沙危害和土地沙化问题一直是制约磴口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牧业稳产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04%,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4.
数字与成就     
巴彥淖尔盟建国初期有林31万亩,其中人工林只有199亩,零星树木2092株,林木覆被率0.2%。三十五年来,巴盟各族人民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运动,截至1983年底,全盟有林面积达到2870万亩,人均2.1亩,是建国初期有林面积的9.5倍,林木覆被率增加到3%,人工林保存面积132万亩,为建国初期的6600多倍;营造农田防护林41万亩,保护农田390万亩,粮食单产由建国初期的104斤增长到1988年的385斤。为了征服乌兰布和沙漠,在五十年代初期营造了长达308华里、平均宽300米的大型防沙林带,在林带迎风面规划了封沙育草区,同时在全盟沙区营造了23.6万亩防风固沙林,起到了阻挡沙漠东侵、保护黄河枢纽工程、保护包兰铁路、保护河套灌区  相似文献   

15.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为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面积,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沙产业,将沙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保护阿拉善盟境内85公里黄河不受沙漠危害和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及周边的生态安全,阻止乌兰布和沙漠对水库的入侵危害,阿拉善盟盟委、行署将在2012年全面启动黄河西岸乌兰布和沙漠10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西傍乌兰布和沙漠,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项目的重点建设区,属于重度沙化退化及生态脆弱地区。全旗土地面积265万亩,其中可耕地131万亩,乌兰布和沙漠48万亩,沙漠化总面积达70万亩。  相似文献   

18.
水利治沙     
水是沙区之宝。沙区有了水,就会变沙漠为绿洲。我国沙区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如发源于祁连山的外流水系黄河,可供沿岸沙地大量引黄冶沙。我区乌兰布和沙漠的海拔约比黄河低10多米,引黄治沙十分理想。许多沙区內陆水系流量也较大,如流经我区西部沙区的弱水,便是内陆河中的大河之一。腾格里沙漠中有120多湖盆,占该沙漠面积的20%。巴丹吉林沙漠也有大小湖盆100多个,可资利用。此外,沙区地下水埋藏也很丰富,为水利治沙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我国水利治沙主要是在沙漠中修建渠道,进行引水拉沙、灌沙,使茫茫沙漠变为可利用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金岩 《国土绿化》2024,(2):40-43
<正>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至巴彦淖尔市的狼山,西至阿拉善盟吉兰泰盐池,南至贺兰山麓,东至黄河边缘,总面积约135.2平方公里,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一、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现状乌兰布和沙漠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叠加的原因,沙化、荒漠化日趋严重,逐渐形成了横跨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广大地区,以流动沙丘为主的大沙漠。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效林业治理开发沙漠○赵录仓刘朝霞丁荣达拉特旗树林召乡共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2.88万人。在63万亩总土地面积中,有沙化土地面积32.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2%,全乡60%的村社处在沙区。地势依河枕丘临漠,南高北低,北依黄河,南枕鄂尔多斯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