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抗菌肽对病原菌是否存在活性差异。[方法]对饥饿后黄粉虫幼虫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放线菌)法产生诱导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6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利用三等分法划分四种类型评价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抑菌谱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防菌源在诱导昆虫体液免疫物质——抗菌肽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抗菌肽对病原菌是否存在活性差异。[方法]对饥饿后黄粉虫幼虫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放线菌)法产生诱导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6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利用三等分法划分四种类型评价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抑菌谱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防菌源在诱导昆虫体液免疫物质——抗菌肽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产生的免疫物质——抗菌肽对病原菌是否存在活性差异。[方法]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法诱导饥饿处理过的黄粉虫幼虫产生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6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利用三等分法划分4种类型评价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抑菌谱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防菌源在诱导昆虫体液免疫物质——抗菌肽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黄粉虫抗菌肽对耐药粪肠球菌抑菌效果.[方法]用浓度为1×108 CFU/mL的粪肠球菌菌液与麸皮混合饲喂诱导黄粉虫幼虫,在24h后提取黄粉虫抗菌肽,用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测定黄粉虫抗菌肽粗提液浓度,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庆大霉素对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多步诱导法筛选出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用Kirby Bauer法测定黄粉虫抗菌肽对耐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粪肠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粪肠球菌诱导24h后提取的黄粉虫抗菌肽浓度,显著高于未用粪肠球菌诱导的对照组(P<0.05),其抑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诱导黄粉虫抗菌肽组对耐青霉素、庆大霉素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结论]黄粉虫抗菌肽对耐药粪肠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茶叶抗菌肽粗提物并将其应用在冷却肉保鲜上,以龙井茶叶为材料提取茶叶抗菌肽粗提物,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茶叶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通过细胞膜渗透率、磷离子泄漏、DNA结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指标分析茶叶抗菌肽粗提物对细菌的作用机制,通过微生物菌落数量和pH值两个指标评价茶叶抗菌肽粗提物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提取的茶叶抗菌肽粗提物主要包括分子量小于18.4 ku的多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可造成细菌细胞膜渗透率增强,引起细菌细胞外磷离子浓度增加,造成细菌细胞膜不完整、出现破损,但不与细菌基因组DNA结合。茶叶抗菌肽粗提物可以显著抑制冷却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pH值上升,延长保鲜时间,对冷却肉具有防腐保鲜作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奶牛血液中性粒细胞中提取、分离抗菌肽,并对大肠杆菌进行初步抑菌试验。[方法]用5%乙酸提取奶牛血液中性粒细胞可溶性成分,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奶牛血液中性粒细胞抗菌肽成分,回收抗菌肽各组分并对大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论]奶牛中性粒细胞可分离出2种抗菌肽蛋白,抗菌肽成分对大肠杆菌存在抑菌效果,其抑菌圈直径为:抗菌肽A为(16±2.6)mm,抗菌肽B为(12±2.8)mm。[结论]该研究为控制奶牛乳房炎的感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泥鳅抗菌肽的制备及其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ris-HCl法提取泥鳅抗菌肽,SephadexG-5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泥鳅抗菌肽,并通过微量反映法测定泥鳅抗菌肽对株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泥鳅抗菌肽对株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195、3.125、12.50μg/μL,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引起棉花黄萎病的真菌病害,广泛存在于中国的产棉区,使棉花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虽然,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抗病基因,但很难在陆地棉中发现。为了寻找对棉花黄萎病菌有强抑制作用的抗菌肽或基因,人工设计和合成了20条抗菌肽(简称"人工肽"),通过抑菌圈法从中筛选到3条最有潜力的人工肽(D4E1、D51和D28),并与2条天然抗菌肽(Decoralin和Pseudin,简称"天然肽")进行对比,用于鉴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4E1和D51这2条人工肽的抑菌活性最强,在多肽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几乎能100%地抑制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显示出高抗特性。同时,实验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抗菌肽疏水活性,结果表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可以更有效地表示抗菌肽的疏水活性,从而能更准确推测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1)如果有一个好的人工设计,人工肽对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会比天然肽更佳;2)人工肽的氨基酸序列可推导出核苷酸序列,作为抗棉花黄萎病的候选基因,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获得抗病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猴头真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pH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考察了发酵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抑菌活性,比较了不同溶剂对抑菌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对粗多糖不敏感,正丁醇对其萃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提、离心、沉淀、冻干的方法得到竹肉球内生菌(Engleromyces goetzei P.Hennings)的粗提物,再经分子筛G-25凝胶柱纯化后得到粗多肽,采用滤纸片法和平板对峙法,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粗多肽对农业致病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内生菌多肽DMSO提取液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核果炭疽病菌(Drupe anthrax)和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lium albo-atrum)的抑菌活性最高,IC50分别为8.70、9.48和8.96μg/mL。同时,对抗菌肽在酸碱、高温、酶解和有机溶剂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具有一定的溶剂选择性及α-淀粉酶、胃蛋白酶对其有一定程度的水解之外,该抗菌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用HPLC对粗多肽进一步纯化,得到电泳纯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