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玉米果相是由茎针中上部叶服的腋芽分化而成。玉米的果穆数与品种的特性及栽培条件有关。栽培条件好,茎秆上有l-2个或更多的腋芽发育成果穗,若栽培条件不好,影响果稳分化和籽粒发育,就会形成空秆。1引起空秆的原因1.1果穗分化发育期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满足不了果稳分化期间的要求,形成空秆。1.2营养元素比例失调,重施氮肥,缺少磷肥,据分化速度迟缓,造成空秆。1.3孕稳期过分干旱,茎叶生长和果稳发育受阻而形成空秆。1.4开花授粉期,若遇高温门2-35℃)、干旱(3%相对湿度),花粉1-2小时就丧失活力,而且花丝也干枯,受精不良,而造成缺位或空秆。1.5种植密度过大。无论是平展型还是紧凑型五米都有其最适宜的栽培密度,而且适宜的密度还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施肥水平、栽培水平等确定。密度过大,通风送光不良,同化物质减少而形成空拜。1.6种子纯度、净度差,种子大小不整,出苗不整,田间整齐度差,大苗欺小苗,空秆增加。1.7土壤墒情差,播深不一致,出苗不齐,大小范共存,小苗易形成空秆。1.8间、定苗时间晚,小苗争夺肥、水矛盾突出,所形成的高脚苗、小老苗易形成空秆。1.9植株遭到病虫危害后,器官受到破坏,养分运输受阻或直...  相似文献   

2.
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玉米空秆、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 1.1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1.1.1内部因素即品种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的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等,调查中发现玉米空秆率表现为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高秆马齿形品种高于硬粒型品种、单穗型品种高于双穗型或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空秆的原因空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空秆无穗,二是有穗无粒。1.1品种因素品种方面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一些纯净度差、未经品种适应性试验的玉米单交种直接进入大田生产,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生育期延长,玉米幼苗生长不整齐,出现大小苗分化,小苗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果穗,造成空秆。有些品种在遗传特性上对栽培条件适应能力差,因间苗过晚或者留苗密度过大,导致  相似文献   

4.
玉米空秆秃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1.1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耐密性差或平展型的品种要稀植,耐密性强或竖叶型的品种要密植,耐密性强的品种适宜密度范围广,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密度增加产量上升趋势但密度过大时则空秆率增加,产量降低。平展型玉米因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小于紧凑型玉米,在密度过大时群体内光照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5.
大田玉米空秆缺粒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原因 近几年大田玉米空秆缺粒问题发生较为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经研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1 种子因素 不同品种由于在遗传特性上对栽培条件适应能力不同,造成空秆率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选用良种,幼苗生长整齐健壮,空秆率低,缺粒轻;选用劣种(纯度差、芽率低、芽势弱的种子),则空秆率高,缺粒严重。……  相似文献   

6.
桐梓空秆麻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海  牟琼 《耕作与栽培》1998,(5):43-43,57
桐梓空秆麻是我所60年代从桐梓县征集的艺麻地方品种,经长期系统选育提纯而成的。适宜贵州坡耕地区种植的芒麻良种。现本文将桐梓空秆麻的具体鉴定研究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桐梓空秆麻地方品种。供试地点:独山、金沙、毕节。按全国统一的《芒麻田间调查记载项目与标准》,对桐梓空秆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进行鉴定,并在工艺成熟期调查株高、茎粗、鲜皮厚、鲜皮出麻率和有效株率、丰产性、适应性等通过品比和区试鉴定。2结果与分析2.1特征特性鉴定2.1.1根系类型桐样空秆麻系中根散生型品种类型,发芽较强,2龄麻园…  相似文献   

7.
<正>一、空秆1.现状空秆是玉米拔节以后不抽雄或吐丝,到收获玉米时没有结果穗的现象,在玉米生产中较常见。据生产调查,空秆率一般为18%~22%,严重者高达35%以上(个别品种的空秆率高达50%~60%),致使玉米大幅度减产。2.形成原因在玉米生长期,由于矿物质营养失调,不能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造成田间郁闭,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光合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8.
京郊玉米空秆原因宋慧欣,李国靖,尹光红,张振环,方达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00011)1994年北京市郊区玉米空秆率之高是历年所罕见的,全市主栽品种空秆率平均高达17.3%,是1993年5.6%的3倍。1994年北京市玉米播种面积316万亩,其中...  相似文献   

9.
玉米空秆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品种的差异性、播种质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玉米空秆的形成原因,并从提高播种质量、加强水肥管理、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玉米空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田玉米空秆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造成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 1.1受自然环境与品种发育特点的影响 一是营养元素比例失调,重施氮肥,缺少磷肥,穗分化速度迟缓,造成空秆。特别是在玉米的穗分化阶段,如营养不良、光合面积较小,有机物质积累就少,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就会增高。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2个关键因素。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对夏播播期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以中农大788和科河69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17日、24日3个播期,以及67 500(A),75 000(B),82 500(C)株/hm2 3个播种密度,调查其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吐丝前的生育进程加快,籽粒灌浆期延长,第3播期(6月24日)的籽粒无法正常成熟。晚播(第3播期)相较于早播(第1播期即6月10日),中农大788穗位高和科河699株高、穗位高均显著增加,2个品种茎粗均显著减小;2个品种空秆率和倒伏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中农大788主要由于千粒质量降低,导致产量降低21.8%,科河699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导致减产41.3%。密度C较密度A,2个品种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显著增加,茎粗则显著减小。中农大788在密度B获得最大产量且显著高于密度A,分别为12 450,11 097 kg/hm2。随密度增加科河699空秆率增加,导致穗数并未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在生产上常出现空秆现象,它对玉米的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空秆率越高,对玉米的产量影响越大,玉米花期遭遇阴雨连绵天气,某些玉米品种的空秆率高达50%~60%。因此降低空秆率,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玉米110cm大垄密植栽培空秆率、穗长、秃尖、穗粒数、百粒重分析均比常规种植差,但是,由于密度超过常规种植,产量和效益均好于常规种植。两点平均增产1 619kg/hm2,增产率为15.5%。  相似文献   

14.
1 玉米单产低的原因分析 1.1 空秆和秃尖现象明 在生产田中,有2%~5%的空秆属于正常现象,但2010年空秆现象特别明显,一些地块,一些品种空秆率达20%,个别地块达到30%,严重影响了产量.一些品种往年没有秃尖现象,2010年个别品种秃尖长度达到穗长一半,有的地块有棒无粒,或者半边有粒,半边无粒.  相似文献   

15.
陇垦玉18是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在海南以自选系LKMD1为母本、自选系LKF44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而成的早熟三交种,该品种结实性好、稳产性好、子粒饱满、商品性好,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抗倒性良好,空秆率低,适宜在甘肃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种植密度4500~5000株/667m2。对陇垦玉18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具有相同特性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的任务在于查看玉米的空秆率、穗夹角、株高与穗位高等。对影响玉米产量的相关种植密度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证实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套种大豆播期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河西地区小麦套种大豆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我们在种植形式、规格、施肥量及品种选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于1994~1995年在张掖的小满乡古浪村,康宁村进行了播期试验观察。本文仅就大豆套种的适宜播种时期的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大豆品种选用辽86—2453,小麦品种选用永良12号。1.2试验方法:种植规格采用麦豆带幅宽80cm,其中小麦带幅宽45cm,种4行;大豆带幅宽35cm,种2行,麦豆行比4:2。小麦于3月15日机播。大豆分期播种:从4月15日开始,每隔5天播1次,至5月…  相似文献   

18.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生产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0s—2000s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单株生产力与群体产量均明显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6.96 g 10年-1和790 kg hm-2 10年-1;植株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下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随着密度的提高,各年代玉米的单株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群体产量呈抛物线形上升,群体最高产量的理论密度增幅为3 507株 hm-2 10 年-1;空秆率显著提高,但倒伏率仅1970s和1980s的品种呈递增趋势;株高、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穗位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代品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和千粒重随氮肥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在150~450 kg hm-2的施氮水平范围,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各年代品种增产效果不明显。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对照东北玉米现有的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施肥现状表明,选育耐密品种和实施密植抗倒栽培的增产潜力大,在现在的施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是东北春玉米高产增效耕作栽培的技术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杂交油菜是在秧苗三叶期及移栽前根据植株形态特征进行苗期纯度测定,并将实测得F1代秧苗与杂株秧苗分类设区栽入大田。分别与越冬期和盛花期追踪调查种植纯度。测定其吻合率。同时,提出了在杂交油菜种植过程中,应把好育苗去杂关,掌握在苗床三叶期或直播田定苗时。根据不同组合的植株形态特征,采取去小苗、留大苗;移栽前采取栽大苗、去小苗的保纯观点。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为防止倒伏应适当施用氮肥。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个体的长势较好.空秆率会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