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4,(5):41-45
<正>A.中国对虾"黄海2号"品种来源:收集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选育。审定情况:2009年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审定编号:品种登记号:GS01-002-2008。特征特性:生长速度快,收获体重比未经选育的野生种提高30%以上,适  相似文献   

2.
《海洋与渔业》2011,(5):35-35
“南海1号”斑节对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我国海南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普吉岛4个海域野生斑节对虾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群体选育方式,经过连续五代选育得到的有较明显抗逆优势、生长速度较快的斑节对虾品种。经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南海1号”斑节对虾被农业部确定为水产新品种(2011年4月第1563号公告,品种登记证号为GS-01—009—2010)。  相似文献   

3.
《海洋与渔业》2013,(10):57-57
福瑞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建鲤和野生黄河鲤为原始亲本进行杂交,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连续4代家系选育后获得的鲤鱼新品种,2011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3-2010。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黄海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 及养殖存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 织,我站2011年在辽宁省营口、锦州、盘锦三市推广了中 国对虾"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抗病品系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继“黄海1号”之后选育的又一良种,也是我国自主选育的首个抗病毒对虾新品系。为使该虾尽早落户河北,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5月16日从黄海所岙山基地分批引进抗病毒中国对虾种虾苗种18万尾。为使该虾引种、保种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4,(10):48-50
<正>培育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3年从山东东营收集的野生文蛤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择技术,以生长速度和壳纹特征为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文蛤群体相比,26月龄平均体重、壳长、壳高、壳宽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3,(10):50-52
品种来源:1988ff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建鲤乌仔175万尾,在此基础上,自1991年起,以抗寒能力、生长速度、繁殖力等为指标,经过17年连续6代群体选育而得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6,(3):58-63
正"A中国对虾"黄海2号品种来源:收集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选育。审定情况:2009年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  相似文献   

9.
福瑞鲤于2011年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3-2010,是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董在杰研究员及其团队从1998年起,以生长速度及体型体色为主要选育指标,以建鲤和野生黄河鲤为基础群体,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连续4代BLUP家系选育后获得的杂交新品种。从2008年起,陆续在山东、江苏、四川等地进行了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出"福瑞鲤"的生长性状良好,具有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14,(1):40-40
<正>2013年11月,山东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新品种选育及生态养殖示范"和"脊尾白虾种质资源与全人工繁育研究"进行了技术鉴定,2项科技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新品种选育及生态养殖示范"完成了三疣梭子蟹7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育成海产蟹类第一个新品种—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国家水产新品种授权号GS-01-002-2012),生长速度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00%。研究了近交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制定了合理的育种方案,开发了重要海水甲壳类育种参数的评估模型和数据  相似文献   

11.
日前,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就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结果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现场测试了群体选育和家系培育的结果,包括群体选育斑节对虾新品系的生长速度、F5代苗种培育情况、家系培育数量、发育期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抗病品系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继“黄海1号”之后选育的又一良种.也是我国自主选育的首个抗病毒对虾新品系.在全国对虾养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该虾尽早落户河北.在黄海所支持下.我站于2008年5月16日从黄海所岙山基地分批引进抗病毒中国对虾种虾苗种18万尾.分别放养于鑫海公司、昊海公司和文发公司。为使该虾引种、保种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4月18日,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刺参亲本资源库建设和抗病剌参选育项目”通过验收。该课题组收集了我国海参主产区和日本沿海不同来源、不同优势性状、抗逆性强的刺参地理群体12个,构建了国内首个刺参亲本资源库;筛选得到了耐低盐群体4个(耐低盐可达14‰),耐高温群体3个(耐高温可达25℃),抗病群体7个;培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势性状的稚参苗种约150多万头;建立了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7项海参常见疾病快速诊断技术等。刺参亲本资源库的构建为良种选育储备了亲本资源,为实现刺参养殖良种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育种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2年~2003年从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分别引进的4个地理群体的大菱鲆构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选育指标,经过1代群体选育、2代家系选育,培育出快速生  相似文献   

15.
津新鲤 【品种来源】1988年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建鲤乌仔175万尾,在此基础上,自1991年起,以抗寒能力、生长速度、繁殖力等为指标,经过17年连续6代群体选育而得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的人工选育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健 《水产学报》2005,29(1):1-5
中国对虾经过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的经济性状。选育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抗逆性强,发病率不足1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40%以上。对不同世代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同工酶:在13个基因位点中,MDH-2、GPI、MPI、PGM-2和PGM-3五个位点呈多态。PGM-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选育群体在删位点上发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呈依次递减趋势。(2)RAPD:对5个世代进行了RAPD分析,各世代间多态性比例呈下降趋势,F6代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除F3与F4之间遗传分化弱之外,其他世代间已发生了中等程度的分化。(3)SSR:对5个世代进行了8个基因位点分析,共产生108个等位基因,群体间的杂合度呈下降趋势,R保持了B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值均小于0.05,说明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较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5,(2):51-52
<正>培育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1年引进的美国密西西比州斑点叉尾鮰选育系中的6个高选择指数家系雌性个体为母本,以2003年引进的美国阿肯色州斑点叉尾鮰选育系中的6个高选择指数家系雄性个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  相似文献   

18.
“四大家鱼”首个人工选育新品种津鲢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连君 《河北渔业》2011,(9):34-35,60
津鲢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历经50余年,采用群体繁殖和混合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成的我国"四大家鱼"首个人工选育的新品种。2010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推广。在近十年12个省市自治区的推广中,深受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19.
唐首杰  杨洁  赵金良  王成辉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16,40(12):1850-1865
人工驯养和选育是家养动物适应性进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大陆尼罗罗非鱼引进群体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驯养和选育,是研究鱼类在驯养、选育条件下适应性进化的良好材料。本实验以尼罗罗非鱼1个埃及土著群体为对照组,以中国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尼罗罗非鱼5个驯养群体和4个选育群体为实验组,采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了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瓶颈效应。结果显示,土著群体、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5.433、5.113~6.515和3.239~6.734,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12、0.796~0.859和0.657~0.858,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68、0.753~0.819和0.601~0.818,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323、0.166~0.342和0.249~0.314。LSDt检验结果显示,受人工选择的群体(驯养群体、选育群体)与土著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AE和HE)无差异,3个驯养群体(EGY群体、WY群体和GD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显著高于1个选育群体(XJF群体)。瓶颈效应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土著群体、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群体缩小的现象。其中,土著群体、2个驯养群体(WY、EGY)、2个选育群体(JNM、XJF)在近期可能经历过遗传瓶颈,其他群体在新的突变和基因流的作用下,群体规模可能已恢复。有效群体大小分析显示,土著群体、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的有效群体数量分别为177、29~117(平均值为57.4)和84~123(平均值为102.8)。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尼罗罗非鱼驯养群体的持续利用和选育群体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为鱼类在驯养和选育条件下群体遗传结构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 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