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前作土壤对烤烟生长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前作土壤在相同条件下对烤烟生长和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作物为水稻和油菜的土壤对烤烟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其烟叶化学成分的协同性得到明显改善;而前茬作物为烤烟的土壤对促进烤烟生长的效果不如前茬作物为水稻和油菜的明显,且其烟叶化学成分指标明显变差;而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土壤,不仅明显抑制了烤烟的生长,而且对其烟叶化学成分的协同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一年两熟条件下水稻、黑麦草、菊苣、红薯4种前茬作物对烟株生长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作物为水稻的烟株田间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烟叶化学成分也比其他处理更为协调。前茬作物为菊苣和红薯的烟株田间长势差别不明显,前作为红薯的烟株烟叶钾含量比其他处理低。前茬作物为黑麦草的烟株田间长势最差,且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不如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两熟种植模式一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种植模式,冬季作物以小麦为主,夏季则以玉米、大豆、棉花和薯类等作物为主。为研究不同夏播前茬作物对后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玉米(T1)、大豆(T2)、花生(T3)和甘薯(T4)四种夏播作物,在播种前和收获后检测田间土壤养分变化,以及后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大豆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29.75%和43.93%,远高于其他前茬处理;花生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播前相比基本保持平衡;四种前茬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玉米前茬和花生前茬处理下,小麦产量和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大豆前茬和甘薯前茬处理,小麦产量比甘薯前茬处理分别提高38.15%和31.13%。花生前茬能够有效提高后茬小麦籽粒干基蛋白、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大豆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籽粒的干基淀粉含量,甘薯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的出粉率。总的来看,选择花生做前茬,在保持后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同时,能够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4.
朝阳地区春小麦播种面积比较大,小麦下茬复种作物种类也比较多。经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下茬复种四粒花生的经济效益要比复种向日葵、大豆等作物大幅度增加。每公顷增加1609.50~2487.50元。  相似文献   

5.
不同茬口对小麦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茬口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测定玉米、大豆、花生、甘薯4种不同作物收获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对不同茬口下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茬相比,大豆茬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花生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甘薯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下降;大豆、花生和甘薯茬有利于小麦植株养分的积累,并能显著提高千粒重,但甘薯茬的小麦产量显著低于玉米茬。因此,大豆和花生可作为冬小麦种植区两熟复种模式的适宜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6.
大豆重迎茬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国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大豆重迎茬种植现象在部分地区有抬头的倾向。大豆重迎茬种植是制约大豆产量的主要瓶颈问题,为了解决大豆种植行业面临的重迎茬问题,开展大豆重迎茬障碍机制及对策研究对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综述重迎茬种植在大豆、土壤环境和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重迎茬大豆化感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着重阐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重迎茬条件下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以期为充分认识和解决大豆重迎茬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的除草剂叫长残效除草剂 ,近年来一些长残效除草剂投入市场 ,因我国农民种植规模小 ,轮作复杂 ,施药技术水平低 ,这些除草剂在土壤中长期残留 ,虽无除草作用 ,但可对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 ,轻者抑制生长 ,减产 ,重者死亡 ,绝产。长残效除草剂已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应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种植规模轮作方式选择除草剂 ,不能只贪便宜 ,顾眼前 ,选用长残效除草剂 ,给明年乃至几年对后茬作物埋下隐患。已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今年种什么作物介绍如下 :种大豆选上年没用过莠去津的地 (每公顷用有效量超过 2kg)。种水稻 …  相似文献   

8.
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北美和中国北方地区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和间/套作两种种植模式下覆盖作物对玉米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使玉米平均增产5.9%,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减产2.5%。不同种类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对玉米产量的效应不同,豆科、十字花科和覆盖作物混播分别使后茬玉米平均增产13.0%、1.6%和18.1%,禾本科覆盖作物使后茬玉米平均减产2.7%。中国北方地区豆科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增产8.1%,北美地区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减产9.6%。研究结果表明,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在北美和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均对玉米产量具有积极影响,以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为主的混播增产的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9.
邱东萍 《江西棉花》2002,24(3):40-40
作物间作系统中 ,前茬作物残留在土表对后茬作物群体密度和产量有影响。例如 ,它影响种子与泥土接触和土温 ,病菌形成以及植化相克等。另外 ,可能还改变作物苗上折射光颜色。太阳光中 ,远红光 (fr)和红外光 (r)对作物生长及形态建成影响最大。fr/r光合比率能调控光合产物分配 ,从而影响根冠大小、形状。fr/r比率高 ,表明参与茎生长的光合产物多 ,而用于根生长的光合产物少。大田条件下 ,作物生长对邻近植株反射来的远红光量高度敏感。反射的远红光量影响fr/r率 ,它通过作物细胞色素的作用可调整群体密度。而细胞色素可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关中平原地区不同作物茬口对冬油菜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不同 茬口,包括休闲茬口(FW)、大豆茬口(SW)、毛苕子茬口(HW)和玉米茬口(MW)对冬油菜土壤养分含量、地上部干 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磷养分吸收积累、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冬油菜生产适宜的前茬作物,为加强冬 油菜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休闲茬相比,大豆茬、毛苕子在冬油菜关键生育时期土 壤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以大豆茬提升土壤养分效果最为明显,而玉米茬各土壤养 分含量均有所下降;大豆茬、毛苕子茬冬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休闲茬分别提高26.05%、13.12%,玉米茬下降 2.74%;氮素积累量较休闲茬分别提高30.86%、14.86%;磷素积累量较休闲茬分别提高37.03%、20.35%,玉米茬氮、 磷素积累量较休闲茬降低12.76%、3.48%;与休闲茬相比,大豆茬、毛苕子茬冬油菜籽粒产量显著提高29.48%、 17.77%,玉米茬与休闲茬冬油菜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茬、毛苕子茬增产归因于土壤养分、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磷养分积累量以及单株角果数的增加。因此,在关中平原地区,大豆、毛苕子是冬油菜生 产适宜前茬作物,而大豆是提高冬油菜籽粒产量、氮磷养分积累的理想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11.
重迎茬大豆对其产量的影响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管理局二道河农场孟敬泽,高波二道河农场自1984年垦荒以来,生产上主要的种植作物是小麦大豆,种植业结构非常单一。在两大作物中尤以大豆面积为大,每年都占粮豆作物的50%以上。由于大豆比例过大,重迎茬便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取北方5种作物轮作茬口和休闲土壤种植不同大豆品种,出苗后22d制备植株的根渗出物观察对大豆孢囊线虫(SCN)卵孵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茬口土壤种植后获得的根渗出物对SCN卵孵化率不同,抗线3号在不同的茬口条件下根渗出物对SCN卵孵化率差异很大,豆麦米轮作、米豆米迎茬和豆麦豆迎茬条件下对SCN卵孵化具有促进作用,但在麦豆麦迎茬、连作12a大豆和休闲条件下根渗出物对SCN卵孵化具有抑制作用.合丰25只在连作12a大豆条件下对SCN卵孵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豆麦米轮作、麦豆麦迎茬、米豆米迎茬和豆麦豆迎茬条件下均表现为对SCN卵孵化的抑制作用,在休闲条件下与对照差别不大.抗线4号在6个茬口中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基本与对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的经济作物,在彰武县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是马铃薯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必须作为两茬作物进行种植方能取得较好效益.因此,我们研究了以早熟花生为下茬的马铃薯-花生复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前茬作物小麦设置施用氮肥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研究它对土壤肥力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麦季氮肥的施用明显提高了稻季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造成土壤背景氮偏高。与低土壤背景氮相比,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反应明显降低,氮肥利用率的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土壤背景氮过高是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施用氮肥有使稻米品质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夏播作物前茬对后茬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开展田间二因素试验,设置两个不同施肥水平(常规施肥和不施氮肥)和三种夏播作物前茬(玉米、大豆和花生),分析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LAI)、叶夹角(LA)、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Fv/Fm),以及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温度(Ts)和土壤呼吸速率(Rs)变化,并在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不施氮肥条件下不同前茬的小麦LA略增,而LAI、IPAR、SPAD、Fv/Fm、SWC、Ts和Rs均有所降低。不施氮肥条件下,花生前茬的小麦LAI、IPAR、SPAD、Fv/Fm、SWC、Ts和Rs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前茬(P<0.05),其中花生、大豆和玉米前茬的SWC较CK的降幅分别为13.56%、13.39%和10.77%。与CK相比,不施氮肥条件下,花生前茬的小麦LA较CK的增幅在3种前茬中居中,小麦...  相似文献   

16.
施磷、钾肥对生长在印度西姆拉地区酸性山地棕土上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inn.)有效。鉴于肥料价格和山地运输费用的提高,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肥料,有必要评价它们对后茬作物的后效。为此,1970~1979年在西姆拉的 Fagu 田间曾进行施用磷、钾肥或厩肥的小区试验,以便在马铃薯轮作制中确定它们对下茬马铃薯的后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文镇开展了5种不同前茬作物(茶树-星油藤、水稻-星油藤、香蕉-星油藤、玉米-星油藤、空地-星油藤)对星油藤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以空地-星油藤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电导率与空地土壤pH、电导率均呈显著差异。微量元素全锰、全铁、全锌和全铜的含量低于世界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重金属元素全锌和全铜单项污染值小于1。以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的土壤肥力水平依次为:玉米-星油藤茶树-星油藤香蕉-星油藤水稻-星油藤空地-星油藤。综合考虑,以前茬作物为玉米和茶树的星油藤土壤肥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施药后连续种植不同作物评价了咪唑乙烟酸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108g/hm~2、216g/hm~2处理在壤土、砂土处理区对花生田杂草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花生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均在90%以上,但216g/hm~2有效量处理对花生生长产生轻微药害,其中壤土处理花生产量明显低于对照处理;对后茬作物安全性表明,施药后4个月种植小麦、12个月种植玉米、棉花,壤土、砂土处理组咪唑乙烟酸108g/hm~2处理对小麦、玉米、棉花药害不明显,216g/hm~2处理对后茬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均产生轻微药害,小麦株高、鲜质量、分蘖、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玉米出苗后叶片黄化,苗期株高、鲜质量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棉花苗期株高、鲜质量、成株期株高、铃数、铃质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施药后12个月种植甘薯、黄瓜、西瓜各药剂处理区药害明显,其中后茬作物甘薯、黄瓜在相同剂量处理下壤土处理组药害较砂土处理组严重。因此,在使用咪唑乙烟酸防治花生田杂草后,尽量避免种植甘薯、黄瓜、西瓜等作物,可与小麦、玉米、棉花进行合理轮作,但应考虑施药土壤环境、控制咪唑乙烟酸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甘蔗在次季种植过程中甘蔗根茬对土地翻耕、对蔗农劳动效率的影响和甘蔗根茬粉碎后做肥,对于次季作物增产有促进作用;并结合现有甘蔗种植特点,初步验证了甘蔗根茬粉碎还田机使用效果及技术经济指标,从而提出甘蔗根茬粉碎还田机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郑东辉 《杂粮作物》2009,29(6):412-412
通过两年的试验,总结出不同用量的阿特拉津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程度,从而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应用阿特拉津,以致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使人们受到的药害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