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嵩刺1号’是从嵩县实生皂荚优良单株中选育的良种。该良种枝刺粗壮且密集,成熟早,产量高,抗旱、耐瘠薄,抗病虫,适应性广,是生产药用皂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选育速生、抗旱广适的刺槐品种是黄淮流域的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所需。‘民刺1号’为自然选择品种,优树选自民权林场,经多点多年对23个优良无性系进行选育研究,结果表明,‘民刺1号’无性系在民权、西华、洛宁3个试点试验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豫刺1号’和其他刺槐品种。对‘民刺1号’、‘豫刺1号’(CK)、M3、M24、M30、R5进行抗干旱能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民刺1号’和‘豫刺1号’叶片Pn始终明显高于其他刺槐品种。持续干旱胁迫下,‘民刺1号’能有效通过降低Pn、Tr,大幅提高WUE来适应逐渐加剧的水分胁迫,耐干旱能力优于抗干旱的‘豫刺1号’。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洛宁试点造林成活率略低,但该试点9年生‘民刺1号’较‘豫刺1号’的材积分别高出民权试点和西华试点9.44%和14.66%,胸径和高度增益也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选育抗逆适应性强、生物量大、抗虫易管的新能源良种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收集的刺槐资源进行2级筛选,经多点区域化试验,选育出的'豫刺槐3号'在平原沙区表现突出,单株生物量最大,7 a生单株生物量达46.23 kg,比'豫刺槐1号'增益73.34%,在荥阳发展区比'豫刺...  相似文献   

4.
皂荚是河南省重要的乡土树种,近年来皂荚的果实及刺的价值不断提高,各地种植皂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皂荚良种苗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种子播种的实生苗已经严重影响皂荚的经济效益,选育良种迫在眉睫。河南省林科院皂荚良种选育课题组经过6年研究,选育出了河南优良乡土树种硕刺皂荚和密刺皂荚,对改善我省山区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皂荚品种‘硕刺’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Shuoci′)1 a生枝条为扦插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植物生长激素种类、不同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对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在日光温室的扦插池内、以粗河沙为扦插基质进行‘硕刺’皂荚硬枝扦插,在浓度为0.5~1.0g·L-1的IAA溶液中浸泡1.0 h,插穗生根率达到88%以上,每根插穗的平均生根数为8条,平均根长为3.7 cm,平均新枝长度为26.9 cm。  相似文献   

6.
以3种不同苗龄砧木、2种不同嫁接方法、3种不同规格芽片为参试因子,对‘豫林1号’香椿良种进行嫁接成活率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多重比较及分析,探索出一套‘豫林1号’香椿嫁接成活最佳组合,即1年生砧木+芽接+中芽片,嫁接成活率达到91.47%。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 a生香椿18个优良无性系的区域化试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表明:‘豫林1号香椿’为早期速生特性一直表现优良的无性系,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2.3~2.8 cm,两年生嫁接苗平均高可达4.1 m左右;平均胸径是对照的1.52倍,平均树高是对照的1.49倍。该品种比本地表现最好的香椿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39%和29%,且遗传性状稳定,抗性更强。2016年1月,经河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为林木良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开始于1974年,1983年成立了省刺槐良种选育攻关协作组,制订了刺槐良种选育的统一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了刺槐无性系的扩大繁育、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刺槐无性系测验林的营造、观察和优良无性系的区域性试验等工作。经过6年的观察比较及试验研究,选育出豫刺1号、豫刺2号、豫刺3号及豫刺4号四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豫刺1号(8048)是由南阳地区林技站1979年选育出的表型优树。树冠圆锥形,主干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选育的藤椒少刺优良无性系‘丹林1号’和‘丹林2号’为试材,系统对比了枝刺、叶刺及结实特性。结果表明:(1)‘丹林1号’和‘丹林2号’皮刺数、皮刺宽、皮刺长宽比均与对照CK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枝条皮刺数分别比CK减少72.72%、70.91%;‘丹林1号’、‘丹林2号’和CK皮刺长、皮刺间距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刺间距分别比CK增加81.14%、37.96%。(2)‘丹林1号’和‘丹林2号’复叶小叶数以3片居多,叶片及叶轴均无刺,CK复叶小叶以5片为主,具细小叶刺。(3)‘丹林1号’、‘丹林2号’和CK之间果穗长和果穗宽差异显著,其中‘丹林2号’果穗长和果穗宽最大,分别为12.54 cm、7.87 cm;‘丹林1号’和‘丹林2号’果穗均无刺,平均果粒数为98~101粒之间,与CK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该品种二○○○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枣1号(无刺鸡心枣)。其优良特性如下: 一、经培育树体无刺,方便了枣园管理。  相似文献   

11.
皂荚树是典型的多功能生态经济型树种,是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两山"转化的最佳树种;是同时具有短期收益、多种收益、永续收益和高效收益的珍稀树种。皂荚树即可作为生态造林树种,又可作为果树和木本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以结刺型、结果型、刺果兼用型和绿化型为良种选育方向,以产刺、产果和绿化大树为培育重点,融合药用、食用、化工、绿化和树下种养等多个方向,增加短期收入,降低投入风险。创新选育的皂荚新品种"天丁1号"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创新探索的"皂荚树五大直接经济收入、十大产业开发方向"高效益种植模式获得亩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皂荚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经济型树种,近几年对皂荚良种苗需求不断增大,选育良种迫在眉睫。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乡土树种课题组科技人员从2008年开始,在山西省设11个点,以皂荚果刺两用为目标,通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出6株皂荚优树。通过6 a的嫁接试验,对山西省6个产地的皂荚优良无性系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果刺两用皂荚最优品系为12号母树。嫁接5 a后,12号无性系单株产刺量1.06 kg,刺平均长度、平均粗度、平均重分别为16.21 cm,0.61 cm,4.84 g,荚果平均产量5.07 kg/株,荚果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平均厚度、平均重量、千粒重分别为23.41 cm,2.67 cm,1.08 cm,25.5 g,431.15 g.通过和母树比较,12号无性系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皂荚的栽培技术,论述了皂荚的生态效益、药用功能和实用价值,介绍了皂荚的果荚、种子、皂刺的经济价值,以期对皂荚资源的综合加工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相似文献   

15.
‘豫刺槐1号’是从刺槐自然群体中选择出的优良单株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主干通直圆满,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在西北、华北低山丘陵地区均可栽植。  相似文献   

16.
正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优质食用油。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油茶造林规划全部采用良种嫁接苗,嫁接苗可以确保所选良种的遗传增益,保存优良品种类型和优良单株的基因资源,并可提早开花结果,3~4年始果,7~8年后就可进入达50年以上的盛果期。油茶良种主要推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的‘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7号’(国家审定)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湿加松良种‘中林1号’是从国外引种经区域化试验后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其母本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父本为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变种(P.caribaea var.hondurensis)。‘中林1号’速生性突出,其6年生和10年生平均材积均超过对照母本湿地松35%以上。‘中林1号’干形通直,尖削度小,冠幅紧凑。湿加松‘中林1号’扦插繁殖容易,可采用嫩枝扦插育苗且造林成活率高。其木材基本密度0.414 g/m~3,木质素含量29.61%,综纤维素含量69.49%,α-纤维素含量41.56%,适用于建筑材、板材、纸浆材等工业用原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襄汾县皂荚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物候期及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皂荚在3月中旬芽开始萌动,1周左右开始膨大,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展叶期。清明节前后开始开花,花期持续10 d~15 d左右。皂刺的刺芽4月10号左右开始萌动,4月、5月为皂刺快速生长期。枝条从4月开始旺盛生长,叶片叶绿素、叶周长等指标在3月至7月总体呈增长趋势。5月中上旬皂荚进入果实生长发育期,果期可达6个月。10月下旬进入落叶期,约持续12 d.果实平均长、宽、厚、重量为23.7 cm,32.76 mm,13.02 mm,25.5 g,种子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千粒重为11.31 mm,8.43 mm,405.14 g.  相似文献   

19.
<正>12月27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的"皂荚良种选育及野皂荚低效林改造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历经7年时间,在对山西省皂荚和野皂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果、刺两用为目标,进行了皂荚良种选育和嫁接育苗技术研究;对野皂荚灌木林开展了嫁接改造、定向培育技术研究。该项目选育出果刺两用型皂荚优良  相似文献   

20.
山地1号杨是吉林省林科院历经近20a选育、适宜丘陵及高寒山地栽培的杨树良种。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多个林业局进行的区域栽培试验表明,10a生试验林,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