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运用双因子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浓度ABT3号生根促进剂和不同修枝强度对小叶紫薇裸根大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ABT3号生根促进剂和不同修枝强度对小叶紫薇裸根大苗移栽成活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浓度为200mg.kg-1 ABT3号生根促进剂和修枝强度为90%的小叶紫薇裸根大苗移植成活率最高,为98.3%。  相似文献   

2.
选取海南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甘什岭保护区)1~2年生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裸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无翼坡垒裸根幼苗进行异地移栽试验研究,分别对其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取2年生的无翼坡垒裸根幼苗,生根剂浸泡处理8h,移栽效果较好,苗木成活率高,且苗木发芽时间较早,苗木恢复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3.
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容器育苗不同基质,芽苗移栽不同截根长度、不同发育期,苗生长期遮荫试验表明:芽苗移栽时截根留2~4 cm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茎芽幼叶展开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7.53在%;全光照育苗对苗木生长明显大于遮荫条件下生长苗木;黄心土基质的苗木成活率、苗高、根系数量及生物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4.
对香樟绿化大苗装袋移栽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袋移栽培育袋苗对提高香樟造林存活率和生长有着显著成效,装袋移栽培育时间不同而造林效果也差别较大,以装袋移栽培育1~2a的袋苗造林效果最好,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45~46cm,第二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55~56cm,米径年生长量达1.58~1.61cm,分别比地苗相应提高了69.1%~70.3%、51.5%~53.4%和38.6%~41.2%;结合实践提出香樟大苗装袋移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香樟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芽苗切根育苗处理对紫荆木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种子胚根不同切根处理进行育苗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切根处理的成活率、苗高、地径等苗木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紫荆木芽苗切根处理保留胚根长2~4 cm,不仅成活率最高,紫荆木根系及植株的生长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猴欢喜播种育苗和栽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直播育苗和芽苗移栽育苗的方法,进行猴欢喜播种育苗和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芽苗移栽苗木生长情况较种子直播苗好,造林成活率也较种子直播苗高,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合辽西半干旱区油松的最佳造林方式,对容器苗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裸根造林3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方式下苗木保水性好,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高,造林的成本显著低于裸根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方式下苗木的保水性、成活率等均好于裸根造林方式,其造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杉苗造林,一般采用一年生实生苗的传统造林方法.造林时受季节和气候所限制,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生产成本高,出材率低.如果采用营养钵移栽杉苗造林(指一年生裸根杉苗移栽在营养钵中,通过人工培育后而成的造林苗木.),就基本上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造林,且成活率高达97%,成林时间可缩短3-5年.营养钵移栽杉苗造林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云马林场已试验4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杜英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种子直播育苗和芽苗移栽育苗的方法,进行杜英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芽苗移栽育苗,其1年生苗木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比种子直播育苗大30%和125%,每株苗木平均侧根数多92 5%,出圃移栽成活率高11%。移栽1a后,苗木年平均抽高和平均地径分别比种子直播苗大186%和7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3.
杉苗造林,一般采用一年生实生苗的传统造林方法。造林时受季节和气候所限制,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生产成本高,出材率低。如果采用营养钵移栽杉苗造林(指一年生裸根杉苗移栽在营养钵中,通过人工培育后而成的造林苗木。),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开展了欧李分蘖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沙培催根再转土培处理的欧李分蘖苗成活效果较好,较直接土培栽植的分蘖苗成活率高出20多个百分点;欧李分蘖苗移栽套塑料袋有增加地温和保湿的效果,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带土坨移栽欧李分蘖苗效果较优,比裸根移栽成活率高出30个百分点。该试验结果可为该地区欧李分蘖苗移栽、繁殖优质种质资源以及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罗盛健 《防护林科技》2006,(4):22-23,37
通过对湿地松不同切根处理、不同深度切根的育苗及其切根苗造林等试验,探讨幼苗切根对苗木质量、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湿地松育苗采取芽苗截根移栽,8月底苗期切主根和侧根,切根深度9~11 cm,苗木质量最优,造林成活率可达98.7%,幼林生长各项指标表现最好,并提前郁闭成林,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田青苗芽苗移栽就是在温床催芽,待芽酋长至4~5cm“脱帽”后,移栽到大田范床上,培育大田苗。芽苗移栽育苗,苗木分布均匀,生长整齐,利于集约管理,可减少除草用工,可多出苗、出壮苗。在苗芽移栽前,将芽苗的根尖部分切除,这就是芽苗切根移栽,通过切报能促进项报形成,根系发达,提高造林成活率。江西省信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于1991年春,在该公安西乡日光村农户何良山的育苗地上进行了湿地松大田直播和芽苗切根移栽2种育苗方法的对比试验。两种育苗方法育苗地各1亩,采用畦间隔对比,其回地选择清苗种子、土地利用率、三犁三耙、土…  相似文献   

17.
对观赏草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裸根、带土球等不同处理分株移栽试验。结果表明:萌芽期各处理成活率均达到100%,分蘖数差异不大。在旺盛生长期,裸根移栽成活率除悍芒、须芒草外,其他品种都达到80%以上,带土球移栽成活率均为100%;分蘖能力带土球处理高于裸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移栽技术处理试验,结果表明:3月底至4月初(清明节前)是深山含笑3年生苗的移栽适期,剪除全株叶片和留存叶基约1/4叶片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7.2%和98.8%,留存部分叶片对移栽苗尽快恢复生长有好处,4月中,下旬移栽则应选择保水性能较好的土壤(如黄泥土)作圃地,剪除全株叶片和留存叶基约1/4叶片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6.6%和97.2%,如在保水性能较差的砂质土中移栽,则应剪除全部叶片,梅季移栽需坚持带土并剪除全部叶片,成活率可达90.67%,如在移植苗上方搭棚遮荫,则成活率可提高到95.33%,裸根和裸根打泥浆移栽的效果都很差,成活率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19.
沙冬青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冬青以种子繁殖为主,出苗容易,移栽成活率较低。本文从育苗、苗期管理、造林及移栽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营养袋沙冬青幼苗做了5种移栽对比试验。所得数据通过Duncan’s新复极差分析表明:移栽地在移栽前浇水和移栽地在移栽后浇水在成活率和生长量方面的差异性都不显著,它们与蘸泥浆和生根剂处理和裸根(对照)在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裸根(对照)在成活率方面与以上4个处理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以上4个处理之间在成活率方面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朱砂根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种子不同处理方法、选用不同土壤基质、贮藏方法、苗床覆盖、遮荫处理以及不同育苗密度进行试验对比,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将朱砂根1年生播种苗的高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苗木硬化期4个时期,并进行苗木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朱砂根播种育苗以种子去果皮、混沙湿藏,营养土(袋)播种,播后床面用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以75%的拱棚遮荫朱砂根的生长量最大,以株行距8 cm×8 cm(150株/m2)的密度合格苗产量最高,成本最低;田间苗床播种育苗比营养袋播种育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大,但朱砂根为常绿植物,建议在生产上推广营养袋育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