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华 《云南林业》2011,(4):36-37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森林云南"建设,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为基础和  相似文献   

2.
景宁县林业总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公益型生态林场,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实现林业总场成为森林、湿地生态文化的示范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验区,森林、湿地生态康养休闲的核心区,成就了畲乡景宁生态建设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运用创新思维,以城市自然特点、资源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为基础,通过聚焦多元化的生态空间、生态公共服务供给、森林城市的文化标识等,阐述森林城市的特色化建设。文章以江西省萍乡市森林城市建设为例,探讨以文化为引领,服务城市居民,带动乡村发展的萍乡森林城市特色。将萍乡星罗棋布的自然遗产地作为"火种",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文化要素,铺展市域森林旅游与休闲林业等绿色产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进行森林生态布局,从外围山体到城乡结合部,再到城区,一波一波排浪式向城区推进建设,形成"森林包围城市之势";阐述了萍乡森林文化遗产传承与培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北省从城市这一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最薄弱环节入手,以倡导森林生态文化为先导,加大城市林业建设力度,林业生态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都取得显著的成效。一、倡导森林生态文化是建设现代林业的科学选择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5.
《云南林业》2012,(1):17-17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十一五"以来,云南省曲靖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建设,奏响了兴林富民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国有林业企业是新疆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对实现新疆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以及示范、带动乡村和区域现代林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新疆的林业企业必须建立起体制顺、机制活、有创新的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为总体目标的现代林业企业,才能使新疆的林业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使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繁荣昌盛。在现代林业企业的建设中,体制机制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新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7月,湖北省荆门市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其基本内涵就是以林业生态、林业产业、林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以人为本,实现荆门国土绿化高标准发展和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荆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立省"战略,推进"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和荆门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林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现代林业的建设内容与目标出发,以现代林业的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以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为Ⅰ级指标,资源状况、生态状况、经济效益、产业管理、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建设为Ⅱ级指标,包含37个Ⅲ级评价指标的现代林业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地评价和衡量区域现代林业发展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阐述三明市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明市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定位不够明晰、形式不够丰富、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提出从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建设基础,创建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发展文化走廊、生态文化基地等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入手;实施以客家文化、朱子文化为底蕴,以林业改革、国土绿化为支撑,以展会+森林城市建设为提升内容;同时加强林业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宣传、加强林业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及项目建设等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区划要求,以生态优先、生态恢复和治理为重点,以提供优质的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为目的,充分考虑林区的森林生态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进行了三级区划,对各三级区进行了论证,并从林业发展布局和奋斗目标、森林经营、保护和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议,从而为建设林区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构建林区现代林业空间布局,促进林区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