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土地托管模式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更加有效的举措,是解决土地碎片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道路。本文总结了全程托管、订单托管和劳务托管三种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就黑龙江省土地托管现状指出农民固收传统观念、农村金融发展落后等六条制约因素,综合上述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对如何优化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模式从政府、农户、组织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具体梳理了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模式、现状,综合上述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省土地托管的制约因素,并对如何优化黑龙江省土地托管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是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变、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和农民收益主体不变的前提下,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探索,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托管合作社与农户共赢的一种新型生产服务方式。2011年兴化市陶庄镇试行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因土地流转带来的矛盾,而且全新的种植模式得到托付农户的首肯,在其他农户中也产生了强烈反响。为了更好地推行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的成功实践,加快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在更大范围的推广,笔者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分析了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的主要做法与成效、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推进土地全程托管种植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嘉祥县和汶上县的土地托管合作社经营模式为例,分析了土地托管产生的背景,介绍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在对土地托管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土地托管的创新方式、适度经营及政策和资金扶持等问题,对现阶段我国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土地托管模式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重点,符合农业发展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土地托管模式在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难点,对农业发展有较大的阻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行解决,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该文主要是对土地托管的意义以及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土地托管模式难点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SWOT矩阵分析思路,对山东省潍坊市土地托管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潍坊市土地托管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剖析,并通过两两组合,形成SO、WO、ST、WT 4种战略。结果表明,SWOT对于土地托管模式分析的效果显著,土地托管应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完善合作社组织体系,探索更多适合于农户的托管模式,促进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榆树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有效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目前,推广形成了以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为主导的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并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全市土地规模  相似文献   

7.
随着土地托管这种新兴的土地运转模式在我国的逐渐发展,土地全托管方式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分析辽宁省农机合作社的土地全托管增收的实体案例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土地全托管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提高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环境等优点,也存在着资金、人才、环境、市场风险和种植选择等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政策扶持、农业保险、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托管是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模式,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该文阐述了土地托管的形式与运行模式,介绍了山东省高唐县土地托管工作现状,论述了农村土地托管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关工作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42-245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对于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在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粮食产业联盟+服务产业园+市场化运作"的"垄上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对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的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等成功因素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推广和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并针对土地托管协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助力土地托管协会转型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安阳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强县,现有耕地面积102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70多万亩,总产70万吨以上。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提高粮食综合产量的重要举措,坚持依法、自愿和有偿流转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土地托管、半托管新模式,涌现出全托管、半托管、劳务托管、订单托管等模式,初步统计,全县开展土地托管8.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1.土地托管的模式调查。据调查,该县的土地托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浅析土地托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一种依托农业合作社进行的土地制度创新——土地托管分析与探讨,研究其对我国农业发展所带来的现实价值,提出加强农民对土地托管的认识,将土地托管与农田规划相结合,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托管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所实现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有益探索。文章以太谷县北六门村的土地托管为例,就土地托管、扩大规模经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托管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所实现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有益探索。文章以太谷县 北六门村的土地托管为例,就土地托管、扩大规模经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宝丰县土地托管的现状、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凤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2-12,18
土地托管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创新形式,符合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能够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便于开展机械化耕作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管理,可实现托管方与托付方双方互利共赢。介绍了宝丰县土地托管基本情况、总体成效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土地托管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民权益维护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模式,并对各种模式进行了总结评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模式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模式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得到的启示有两点:一是不同类型主体的有效配合可以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提高经营效率;二是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从土地租赁向土地托管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托管模式是农村改革的一项伟大创举,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国务院、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9年6月6日,温家宝总理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丰店村考察,在接见创造了粮食增产土地托管模式的薛拓时赞扬到“你们的土地托管服务很好”。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托管以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推进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意愿较弱等问题,近年来在山东、河北等地蓬勃发展。本文从农户选择视角出发,结合土地流转发育程度、托管服务方特征和补贴政策,重点分析土地流转和托管的不同适用条件及农户的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土地托管由于自身的制度设计和服务方的增收节支能力,为农户带来的托管收益高于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益,农户基于经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土地托管。但国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补贴政策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弱化了土地托管的比较优势,农户选择偏好弱化。本文分析有助于从农户选择视角重新认识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关系,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8.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但农民积极性不高,流转缓慢,新的流转方式"土地托管"符合农民群众对土地的需求,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从土地托管的盈利模式、托管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土地托管发展慢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业兼业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土地托管应运而生。一、土地托管的概念目前,社会上对土地托管的定义很多,在笔者看来,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在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农民受益主体不变及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下,农户只是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合作社或者种粮大户进行管理,合作社或者种粮大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种植大户、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未来农资行业为大户服务成为趋势。做惯了"一买一卖"传统经营模式的农资流通企业如何为大户服务?从哪儿切入?土地流转新政中关于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性的服务组织,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车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这不但为农资流通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也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新探索。由于土地托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全程服务,降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