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3时段,设立4个观察点对纳帕海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观察记录,共记录到鸟类6目11科49种,其中冬候鸟40种.并对水鸟的群落组成、保护鸟类、种群变动、生境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小璐 《福建林业》2023,(1):42-44+48
采用样线法对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和区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14目35科86种鸟类,其中留鸟35种、夏候鸟13种、冬候鸟31种、旅鸟7种,以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为主。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中,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深沪湾自然保护区是冬季水鸟重要的迁徒停息地越冬地,也是夏季水鸟的繁殖地,需要加强对栖息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中游阆中段冬季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30种水鸟,隶属7目9科。调查中发现四川省重点保护物种有小??、黑颈??、凤头??,普通鸬鹚和黑水鸡5种。嘉陵江阆中段冬季水鸟的优势种为斑嘴鸭和骨顶鸡2种,共占观察水鸟总数的40.95%。研究显示人为干扰程度高的样线鸟类多样性较低,表明人为干扰是导致该区域鸟类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收集福建省观察记录的92条环志鸟类信息,从环志鸟类的种类、回收地点、记录频次、记录时间等分析福建省沿海湿地对迁徙水鸟的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2003—2020年福建观察到环志的鸟类有24种,均为水鸟,其中冬候鸟21种,夏候鸟3种;回收观察记录地点有14个,均位于沿海湿地,以围头湾观察记录最多;观察频次最多的为红颈滨鹬,数量最多的为黑脸琵鹭;观察记录最多的时间是2006年有18次,月份为4月份有27次。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至2011年初,对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域越冬水鸟的种类、区系组成和水鸟对不同生境选择特征。兴化湾西岸记录到越冬水鸟共8目12科26属46种,区系地理分布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1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32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18种;黑嘴鸥、黑脸琵鹭和反嘴鹬的单个物种种群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因此,兴化湾西岸是迁徙鸟类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在7种生境类型中,水产养殖场与滩涂围堰养殖区的越冬水鸟物种数和种群数量是最大的,农田作业区最小。因此,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对水产养殖场和滩涂围堰养殖区的选择偏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观察、拍摄等手段,采用定点、样线法及样方对辽宁葫芦岛龙兴湿地公园的鸟类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龙兴湿地公园共监测到鸟类20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9种。水鸟资源丰富,种类99种,种群数量162 232只。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占鸟类总种数的41.87%;鸻形目鸟类占鸟类总种数的20.68%。99种水鸟中鸻形目最多,占水鸟总种数的42%;鸥形目占水鸟总种数的19%;雁形目占水鸟总种数的16%。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监测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的影响机制,为鸟类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07—2020/07期间,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利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分别获取植物群落特征数据和鸻鹬类水鸟群落数据,通过转换变量,构建回归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鸻鹬类水鸟进行鸟类集团划分。[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1)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0科72属77种,鸻鹬类水鸟18种230只;(2)植物群落高度和植被覆盖度的比值与鸻鹬类水鸟个体总数和鸟类个体总数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状的鸻鹬类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响应程度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鸻鹬类水鸟划分成4个鸟类集团,其中集团4即中翼长、中嘴裂长、中跗跖长的鸻鹬类水鸟受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影响大于其他鸻鹬类鸟类集团。(4)目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中心未进行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而采取有差别的管理措施,属于无区别化干扰。[结论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特征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影响机制具有差异性;研究区无区别化的栖息地管理措施须结合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及不同性状鸻鹬类水鸟的生境需求而精准改进,建议针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差异性生境需求,精准管理不同的植物群落特征,同时增加不同类别的栖息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进行鸟类多样性与其生境选择的研讨,评价了该生态旅游区的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通过普查不同景观类型、观察并记录鸟类种类、栖息生境、行为,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类水鸟对养殖塘、芦苇丛、人工湿地的嗜好程度差别不大,鸬鹚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养殖塘,鹭类和雁鸭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盐沼生境,鹤、秧鸡类水鸟主要分布在盐沼生境,研究结果对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对福清兴化湾水鸟种类、数量及分布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6目9科17属2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白琵鹭、白额雁3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鸟类有小鸊、大鷉白鹭、白鹭、苍鹭、普通鸬鹚、银鸥、黑嘴鸥、白腰杓鹬等8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20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9种。种群组成以鸻鹬类、鹭类和雁鸭类为主,水鸟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有24种;结合地理区系分析,冬候鸟以古北种为主,夏候鸟和留鸟均为东洋种,旅鸟都为古北种。水鸟主要分布于水产养殖场和淤泥质海滩2种生境中。同时,对福清兴化湾湿地受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安徽四方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鸟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7目11科51种。其中,被列入《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16种;季节型中,有冬候鸟18种(35.3%),夏候鸟15种(29.4%),旅鸟12种(23.5%),留鸟6种(11.8%);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26种(51.0%),东洋界4种(7.8%)和广布种21种(41.2%)。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水鸟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水鸟数量最多,春秋两季水鸟种类最多;10月份水鸟多样性指数最高,12月份均匀度指数最高,7月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河岸定点观察和水面巡航相结合的方法,于1997~1998年调查了河南省典型湿地冬季水鸟资源。结果表明,现有冬季水鸟9目16科57种,其中迁徙水鸟50种,并对河南省冬季水鸟资源现状进行评价,为今后的长期资源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截距法和样带法对湖南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36科8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留鸟36种,夏候鸟22种,旅鸟1种,冬候鸟24种。湿地公园内鸟类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大,时间分布上物种多样性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空间分布上居民及种植区物种数量较多,水域物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3.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7目48科142属299种。其中留鸟31种,夏候鸟81种,冬候鸟37种,旅鸟15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Ⅰ级7种、Ⅱ级4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77种。属中日保护协定的候鸟154种,占协定总数的67.84%,属中澳保护协定的候鸟42种,占协定总数的51.9%。区系分布属于古北界种的有207种,东洋界种25种,广布种67种。按生境特点分为荒滩农田、水域和人工林3种生态分布类型,各有鸟137种、133种、168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5.8%、44.5%、56.19%。调查发现鸟类数量有减少趋势,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沿海冬季水鸟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面巡航和海岸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1997年1月调查了福建省沿海冬季水鸟资源,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现有冬季水鸟11目15科72种。并对福建省沿海冬季水鸟资源现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点观察法,对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院内鸟类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林科院共记录到鸟类44种,隶属于4目11科,其中留鸟25种,夏候鸟9种,冬候鸟8种,旅鸟2种。院内鸟类多样性与群落特征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受候鸟迁徙的影响,鸟类个体数量在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五大连池德都机场冬季留鸟资源信息进行评估,对机场内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7种,隶属于7目15科23属。其中雀形目鸟类13种,占48%,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各有3种,均占11%。鸽形目、鸡形目、鹃形目和?形目鸟类各有2种,均占7%。留鸟为19种,占70%;旅鸟和冬候鸟为8种,占30%。优势种为喜鹊、灰喜鹊、乌鸦和麻雀共4种鸟类,猛禽有红隼、红脚隼、毛脚鵟、长耳鸮、短耳鸮、鸺鹠等6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用固定样带法及辅助观察法调查记录了武汉桂子山地区冬季鸟类44种,隶属10目22科,鸟类密度为4.30只.hm-2,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647 7,均匀性指数为0.699 7。过去的17a间(1990~2006年),冬季鸟类由61种变为44种,减少了27.87%,其中冬候鸟减少了66.67%,留鸟增加了28.00%;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减少了75.00%,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增加了14.29%。分析了该地区冬季鸟类的变迁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4月,采取路线调查法和定点现察法对云南昆明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20种,隶属于6目7科.其中冬候鸟15种,占75%,留鸟5种,占25%.雁鸭类水鸟多栖息于开阔水域,鹬类和鹭类则多在沼泽和浅水水域活动.  相似文献   

19.
长沙县大山冲鸟类群落结构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长沙县大山冲共有鸟类81种,隶属12目27科53属,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湖南省级保护动物47种。按鸟类习性分类,该区有夏候鸟16种,冬候鸟12种,留鸟53种;按动物地理区划分类,该区有东洋界鸟类41种,古北界鸟类11种,广布性鸟类29种。该区人工林中鸟类的多样性指数为1.239 9。均匀性指数为0.727 1。  相似文献   

20.
拉市海湿地冬季水禽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2年3月到2004年2月,对拉市海对水禽进行调查,记录到74种水禽,其中6种为留鸟,43种为冬候鸟,2种为夏候鸟,23种为过境乌。过境鸟主要出现在10月、11月和次年的3月、4月。水禽的数量季节性分布是呈双峰状的,通过对22个普通常见种的分析,水禽在越冬期内的数量变化有3种类型:双峰型、单峰型、无序波动型。5普通种类在整个冬季是变化的,它们的数量变化在相邻的几个周内超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