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控制灌溉系统或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系统中必须安装必要的控制保护装置,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水流的流向、流量和总供水量,它是根据系统设计灌水方案,有计划地按要求的流量将水流分配输送至系统各部分的设备,主要有各种阀门和专用给水部件.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控制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温室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控制系统核心,并用计算机对运行状况进行观测、调节地源热泵温室空调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利用室内外大气温度数据来确定系统所处的工况,实现对热泵机组、循环水泵等的运行控制,同时系统根据水源侧循环水的温度、压力调节水流流量,根据负荷侧空调使用情况调节运行状态,以此实现整个系统的节能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在多相流实验中,离心泵恒流量控制要求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好、控制精度高,普通PID控制器难以满足要求。根据离心泵的流量特性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将模糊控制快速响应与PID控制无差调节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新的模糊PID控制器。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PID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综合性能更好,适用于离心泵流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刨花板施胶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确立了被控对象的二阶系统模型,针对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外加干扰问题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ADRC);利用非线性函数fal()设计了三阶扩张状态观测器,能够对系统的总扰动进行快速、实时的估计;针对自抗扰控制整定参数较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的方法调整惯性权值,对ADRC中的6个参数进行寻优整定,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自抗扰控制器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参数整定的工作效率.仿真试验表明: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策略,能够使施胶系统的流量输出基本不受控制对象参数改变和外加干扰的影响,有效抑制外部扰动对施胶系统流量控制精度的干扰,具有比PID控制器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关系室内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验证土壤剥蚀率模拟公式,系统地研究土壤剥蚀率与坡度和流量、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在较大坡度(3°~30)°和流量(2.5~6.5L·min-1)范围内进行了径流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剥蚀率是坡度和流量的幂函数,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坡度和流量与土壤剥蚀率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流量对土壤剥蚀率的影响明显大于坡度;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大而增加,两者呈幂函数关系,利用水流剪切力可以更准确的预测土壤剥蚀率。  相似文献   

6.
<正>闸门是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通常设置在取水输水建筑物的进、出水口等咽喉要道,通过闸门灵活可靠地启闭可用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及土槽径流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和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其对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及土槽径流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和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其对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ESP(E1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现代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汽车底盘控制研究的重点.汽车ESP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模糊控制器可以有效避免传统PID控制理论的缺陷,但是其动态性能较差,稳定性不足.该文在总结两种控制器优劣的基础上,对模糊控制器进行改进,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在极限工况下对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将两种控制器的控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对提高控制器稳定性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温室大棚中的智能浇灌,设计一套以STM32为核心的智能滴灌系统。该系统具有土壤检测、水流控制和声光报警功能。系统采用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湿度,用步进电机控制水流开关,若发生情况用蜂鸣器和发光二级管(LED灯)进行声光报警。  相似文献   

11.
九点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器,它不依赖于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而是根据控制行为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从相平面的角度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寻求这种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以该控制策略为基础,设计了基于九点控制器的水轮机调节系统。在MATALB环境下,通过仿真的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九点控制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和精度高等特点,可有效地改善水轮机调节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溢洪道控制段是控制水流下泄的关键部位。因此,溢洪道控制堰的体型设计,要求尽量增大其流量系数,以提高溢洪道的泄流能力,保证枢纽工程安全。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洪道控制堰体型作出修改,从而改善大海波水库的泄洪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神经网络逆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密度纤维板(MDF)施胶系统控制器设计方法。将MDF施胶系统作为被控对象,利用静态神经网络和若干积分器组成的动态神经网络构造出被控系统的逆系统,该逆系统与被控系统串接在一起所组成的系统是伪线性的。通过将PID控制器与神经网络逆系统结合在一起,构建出神经网络逆复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逆复合控制器能使系统获得优良的跟踪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很好地实现对MDF施胶系统的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文章模拟了某人工开挖的景观湖在不同供水方式和供水流量下的水流流场。模拟结果说明,同级流量下分散供水比单点集中供水更能有效提高湖内整体水流流速。按分散供水方式,不同量级的供水流量下湖区内水流运动速度与来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为保证湖区内水体的流动性,在与生态治理方案相协调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增加湖区分散供水点的流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类具有未知界扰动和子系统部分已知的非线性大系统,结合神经网络逼近方法、滑模控制研究了一种新的分散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所设计的分散控制器分为两部分,一是等效控制器,二是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用来减小系统的跟踪误差,起鲁棒控制作用。文中用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未知函数,将网络权值误差引入到网络权值的自适应律中用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算例证明了所设计的鲁棒分散控制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继电器控制J的海水流化冰制取设备的稳定性差、可移植性差、扩展能力弱等缺陷,提出了通过欧姆龙CP1E系列PLC控制海水流化冰制取设备,利用PLC系统编程简单、扩展容易、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并结合海水流化冰制取设备的控制要求,设计了PLC控制系统的硬件接线图和软件梯形程序图,最终通过欧姆龙上位机控制和显示海水流化冰制取设备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6个不同坡度和6个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海涂盐碱土坡面进行上方来水径流冲刷试验,对试验中得到的盐土坡面冲刷侵蚀产沙率和几个典型的径流水动力学参数与坡度、流量的相关关系以及产沙率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抗冲刷性能。结果表明,产沙率Rs分别与坡度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流量呈良好的对数关系。雷诺数Re与流量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坡度无显著相关关系。坡面水流剪切力τ和水流功率ω与流量和坡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剪切力τ、水流功率ω与产沙率对数相关,都可以很好的预测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的产沙率。对比相关系数,水流功率ω能更精确预测产沙率Rs。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涂围垦区盐碱土地工程边坡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喷药机人工操作农药流量控制精度低、过程监控实时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通信的农药流量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流量监控软件和流量控制装置组成,通过蓝牙模块实现无线数据通信。设计了上位机操作界面,实现了流量监控功能;下位机采集并处理流量数据,经过PID算法实时调节驱动器进而控制泵转速,实现流量闭环控制。进行了流量传感器标定试验和喷药流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流经流量传感器的液体流量和其输出脉冲频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系统设置流量值与实际流量值的最小相对误差为1.72%,平均相对误差为2.63%,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3、夏季机械通风与降温3.1设计原理湿帘风机系统一般由排风机、湿帘箱、循环供装置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排风机将吸收了太阳射热而提高了温度的空气排出温室,带走辐射,使温室内处于一定的负压状态。由于室外气压于室内气压,室外的空气便可透过湿帘表面进入内。过帘空气中的显热由于湿帘水分的蒸发而被收,从而使自身的干球温度得以降低。蒸发了的分由供水装置不断地进行补充。多余的水汇集起后,经过过滤,流回贮水箱(池)。湿帘风机系统的转由控制器执行控制。3.2总通风设计流量Q的确定3.2.1总通风设计流量Q的计算公式通风的主要功能是排除多…  相似文献   

20.
跟踪式光伏发电技术是提升光伏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分析了多种跟踪式光伏发电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授时的跟踪式光伏发电控制器,根据时间换算出太阳在空中位置,控制太阳能电池板追踪太阳。控制器采用两级分布式控制设计,中央控制器通过TCP/IP网络向区域控制器授时,区域控制器通过 IRIG-B码向独立控制器传送时间信息,实现整个电站的跟踪控制。同时介绍了研制评估系统、系统的各组件移植操作系统和开发配套软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