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蚕豆人工春化技术的成熟,江苏省春化蚕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发展春化蚕豆产业对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春化蚕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深入剖析了春化蚕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春化蚕豆成本、加强推广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春化蚕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前和延长蚕豆采摘期,增加鲜食蚕豆种植效益,开展蚕豆春化处理时间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4℃下春化达20~30 d,可以显著提早蚕豆采摘期,拉长采摘周期,显著提高每株豆荚数和百荚重,从而提高鲜荚单位面积产量。春化处理30 d,可显著增加每荚粒数、荚长,降低始花节位。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株豆荚数、单株分枝数,未对单位面积产量造成显著影响。667 m2种植1 500株(株距35 cm)是最佳的选择,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用工,同时又能提高鲜食蚕豆品质。本次试验可为温岭市蚕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大粒鲜食蚕豆人工低温春化技术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典型的越冬作物,通过冬季低温自然春化,春季才能正常开花结荚。采用蚕豆苗人工低温春化处理技术,解决了鲜食蚕豆反季节生产、以及海南岛等热带地区发展鲜食蚕豆生产的瓶颈问题。本文总结了大粒鲜食蚕豆人工春化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子预处理、催芽育苗、人工低温春化等环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人工春化蚕豆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对鲜食蚕豆人工春化设施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品种选择、移栽技术、设施栽培管理(即温湿调控、株高控制、科学控水、巧施基肥等)、适时采收等,以期为鲜食蚕豆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甘肃甘南州的蚕豆种植产业最近几年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农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甘肃甘南州的蚕豆种植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蚕豆作为一种产业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我们对种植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全新的蚕豆栽培技术,切实提高蚕豆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就蚕豆种植过程涉及到的几个种植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甘肃甘南州蚕豆种植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蚕豆春化时间开展试验显示,春化处理时间越长,春化效果越明显。春化处理21 d后能显著提高蚕豆生长速度;春化处理12 d后能显著促进蚕豆开花,并缩短开花时间;春化处理15 d后能显著减少蚕豆分枝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春化处理蚕豆芽苗对蚕豆表型的影响。[方法]以鲜食蚕豆通鲜2号为材料,对蚕豆芽苗进行了不同春化温度、时间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蚕豆的分枝数随着春化温度的升高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而蚕豆的总荚数随着春化温度的降低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结论]为蚕豆芽苗人工春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工春化对不同基因型蚕豆生长表型及发育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蚕豆品种对人工春化响应的差异性,筛选适合江苏地区栽培的且适于进行人工春化的蚕豆品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0份蚕豆资源进行筛选,人工春化处理后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表型及生育形态。结果显示:春播蚕豆主要来源于北方,春化敏感程度低;冬性蚕豆主要来源于南方,春化敏感度高,适合江苏地区;移栽初期,春化处理的植株在生长高度、有效分枝数上不如非春化植株,生长后期逐渐持平;春化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非春化的提前10~60 d。根据提前开花时长初步筛选出云南尕巴山尕大豆、启东大青菜豆、盐城绿皮蚕豆等适合江苏地区的春化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一、选用良种选用大粒型鲜食蚕豆品种,如启豆5号、启豆7号、启豆10号等。选择籽粒大小一致、粒型饱满、无病虫斑的种子,春化处理前晒种2~3天。二、春化处理根据春化早熟栽培播种要求,一般可在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浸种,每亩用种量在3.5公斤左右,浸种催芽后转入春化处理。春化处理在保鲜库低温环境中进行,种植面积少的可在保鲜柜中进行。将催好芽的蚕豆种子装入筐或盘内,厚度不超过20厘米,并用湿毛巾垫于筐底和盖在蚕豆表面,温度调至5~6℃。  相似文献   

10.
蚕豆在昆明市种植的粮食作物中特色优势十分明显,随着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鲜食蚕豆面积逐年扩大。笔者阐述了昆明市鲜食蚕豆生产现状和种植优势,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产地优质品牌、成立昆明市蚕豆产业发展创新联盟等方面内容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助推昆明市鲜食蚕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当地常用鲜食蚕豆品种慈蚕1号,在春化栽培条件下,进行2个播种时期,3个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春化栽培的慈蚕1号单株荚数、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下,蚕豆的单株荚数有显著差异,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蚕豆种子进行0、7、14、21、28d的低温春化处理,待播种长成幼苗后分别取幼叶测量植物体内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春化时间增长,蚕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D和CAT的活性在春化处理14d时最高,POD的活性在春化处理21d时最高;丙二醛(MDA)含量的整体趋势则是先缓慢上升,到春化处理28d时大幅度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没有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蚕豆种子春化的时间最好在14d内,不宜超过21d。  相似文献   

13.
采用促成栽培新技术种植的鲜食蚕豆,可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能在满足市民口福的同时,增加菜农收入。为促进该技术在上海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蚕豆品种筛选及种子准备、催芽和春化处理、播种与育苗、土壤准备与种苗移栽、蚕豆苗的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对上海地区蚕豆促成栽培新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处理大棚促早栽培技术,是一项传统作物高效种植模式的新型耕作制度。通过调控大棚温湿度,模拟蚕豆开花结荚小气候,延长采摘期,产量可成倍增加。还可与多种瓜果蔬菜套种,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5.
沿江沙壤土地区大棚鲜食蚕豆—水稻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鲜食蚕豆—水稻生态高效种植模式中,大棚蚕豆采用单、双层棚膜覆盖栽培,并使用经过春化处理的芽苗移栽;水稻选择优质早熟水稻品种,采用塑盘湿润育秧,大田生长期利用大棚喷(滴)灌带进行湿润灌溉。一般亩产鲜蚕豆荚1 000 kg、优质稻谷300 kg,全年亩产值1.6万元左右。同时,通过蚕豆秸秆还田及设施内水旱轮作,提升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缓和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蚕豆为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兼用型作物。蚕豆营养价值高,富含糖、矿物质、维生素、钙、铁等。人工春化设施栽培鲜食蚕豆,可使其种植效益大幅度提升。此外,蚕豆还可与瓜果类、叶菜类、鲜食玉米等作物间套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正蚕豆又称为罗汉果、大豌豆,是豆科野豌豆属结荚果的一种类型。在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过程中,甘肃省临夏州蚕豆种植范围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在蚕豆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无公害蚕豆种植模式的全面分析可为蚕豆栽培技术的及时更新优化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整体蚕豆种植产量的有效上升。1无公害蚕豆高产栽培——整地施肥蚕豆在储水性能较优良的沙质土壤或者粘质土壤具有良好的生长效果。因此在蚕豆种植区域选择时应有效选择储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鲜食蚕豆“通鲜二号”春季反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蚕豆成为蔬菜补淡品种,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高效反季节栽培技术,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积极的社会效应。通过对蚕豆浸种、低温春化催芽提前打破休眠,并进行保护地设施管理,辅之温湿度、肥水、摘心等关键栽培措施,使蚕豆比一般露地种植提前近1个月采收,产量达1000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根反季鲜食蚕豆是云南省宾川县杨柳村的重要栽培农作物之一,它采用大棚栽培,选择通鲜二号鲜食蚕豆品种,严格遵循目标上市期,定植人工春化培育芽苗,可确保蚕豆在9月正常生长、开花、结荚、结果。该文主要对杨柳村反季鲜食蚕豆的具体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环境选择、品种选择、低温春化、整地播种、施肥、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低温和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长,处理萌动态和绿体植物态的蚕豆慈蚕1号种苗,处理后移栽入大田,调查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既是绿体植物春化型又是种子萌动春化型的植物。慈蚕1号在3~10 ℃,温度越低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在0~12 d 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越长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单位处理时间的春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