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端之年,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盘锦市育种工作面临着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盘锦市当今的育种状况,提出了关于加强盘锦市水稻育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这次在海南省三亚市"福建驻海南农作物繁育基地"召开了我省"九五"水稻育种攻关总结会.通过考察在海南基地我省水稻育种的情况,深有感触.我省广大水稻育种攻关人员,为攻克杂交水稻育种难关,艰难跋涉,勇攀科学高峰,为我省水稻育种上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有目共睹.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水稻育种攻关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任务,要通过水稻育种攻关人员的努力,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0,(15)
正我国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在水稻种植中有着充足的经验。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水稻的种植造成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水稻这种高产作物开始向着北方发展。盘锦市的地质条件以及气候都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如果要让水稻的产量更高,就需要根据盘锦市的环境条件、气候因素等内容采用对应的水稻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雨量不均,目前全球多数地方正面临着严峻的干旱问题。水稻作为三大作物之一,而且需水量特别大,因此摆在水稻面前的干旱问题尤为突出。简要分析了广西的水稻旱害情况,除了保证水利灌溉,提倡节水农业之外,进行抗旱的水稻育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水稻抗旱性的有关机理及其现阶段水稻的抗旱育种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十几年来超高产育种研究的进步和成就。作者就目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水稻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与21世纪面临的挑战,阐明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紧迫性,总结了国内外超高产育种的经验,提出了在江西生态条件下超高产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江苏省粳稻生产的现状及面临形势,分析了近年来淮稻系列水稻品种育种的基本方向和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中粳稻区水稻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淮稻系列中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综述了江苏省粳稻生产的现状及面临形势,分析了近年来淮稻系列水稻品种育种的基本方向和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中粳稻区水稻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稻育种面临的新要求 ,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水稻育种过程中的几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稻育种面临的新要求,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水稻育种过程中的几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黄耀祥开创的"水稻矮秆多穗高产育种",实现了水稻大幅度增产,促成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第一次飞跃后,由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和黄耀祥开创的"水稻丛生型半矮秆大穗超高产育种"——以大幅度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更取得了比原高秆水稻增产一倍的超高产,促成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第二次飞跃。根据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对成都地区粳型水稻生长季光合潜力(指生物学产量,下同)的科学测定,并结合水稻亚种间杂交非F_1出现的五大超亲优势,开展了 "丛生型高粗秆超重穗粳型吨级稻育种"——以倍量式提高生物学产量为新的主要增产途径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探索。在创制出核心种质后,已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得益于科技发展尤其是水稻育种科技的进步,自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应用以来,我国水稻单产先后实现了两次质的飞跃。新时期消费者对水稻品种和稻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当前的水稻育种效率仍不够理想,难以满足未来需求。作为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在育种过程中的杂交分离世代需要经过多代连续自交才能实现性状的纯合稳定。然而,大田环境下水稻生长周期长、难以进行周年种植,导致水稻育种周期长,成为水稻育种的瓶颈之一。快速育种(Speed breeding)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环境调节和生长调控等综合措施促进作物生长、开花和成熟从而加快作物世代进程的新技术,可以缩短从种子到种子的繁育周期,实现一年多代繁育,有望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升育种效率。本文以水稻为重点,从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的兴起、水稻快速育种的研究概况、水稻快速育种中的关键基因、影响水稻繁育周期的环境因素、快速育种与现代育种技术的融合等方面,系统梳理水稻快速育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重点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推动水稻快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水稻育种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盘锦市水稻生产育秧现状,从选址建棚、营养土配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大棚盘育秧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盘锦市水稻大棚育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一旦发生会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对于传统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到同一材料中,可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综合抗性。总结了水稻主要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现状,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临着以气温变异为主要特征的气候条件变异的新选择.本文分析了异常环境温度对水稻配子体育性的影响,并从育种方法上探讨了应对异常温度的相关策略,旨在为水稻安全生产和改良水稻品种的耐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称谓容易误导和误解;(3)我国水稻生产和品种选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建设高产稳产稻田,选育增产潜力大的超高产品种,改造中低产稻田,推广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重视生态条件特异稻区的高产品种选育;(4)概述了遗传学研究发展与水稻育种发展前景的关系,强调经典遗传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育种方法和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继续改良栽培稻种中的主导作用;呼吁我国新一代水稻育种学家关心遗传学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发扬谦虚务实的传统高尚风貌,为发展水稻育种科学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楚粳"水稻育种学术带头人,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育种栽培站站长李开斌研究员,1958年出生于云南牟定县,1977年于楚雄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楚雄州农科所从事"楚粳"水稻育种工作至今.30多年来,他怀着"让种田人吃饱饭"的心愿,努力拼搏,主持选育的"楚粳系列"水稻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亲切的称赞为云南的"袁隆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水稻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多数亚洲国家将高产作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1]。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始了水稻新株型育种[2],后被媒体宣传为超级稻。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借鉴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新株型育种经验,农业部于1996年正式启动旨在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项  相似文献   

19.
正谈到育种方向,高产要素是从来都不能少的。然而,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当下,优质、多抗、广适、专用等性状被育种家们逐渐发掘、创新和利用。年初,让我们共同跟着育种院士、权威专家们去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适应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新要求的育种方向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水稻:培育"四性"综合指数高的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华南稻区岗位专家谢华安培育将"四性"即丰产性、抗逆性、优质性及适应性,综合在较高水平上的水稻品种,能在生产上大面积生产应用,深受农民喜爱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水稻育种发生了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是50年代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下同);第二次是70年代开始的"半矮秆穗粒兼顾育种"(含杂种F1代优势利用--"杂交稻育种"和杂种非F1代优势重组的纯合利利用--"理想株型育种",下同).这两次水稻育种突破都首先发生在我国,都是以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即第一次绿色革命.这两次突破使水稻育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产发生了两次大的飞跃,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对粮食的需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