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80~7.45;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其峰值分别为148mg/l和53mg/l.在静置条件下,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20~6.80;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脱胶完成时下降,峰值6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脱胶完成时,其去除率均达11%左右;微生物均在2-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 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 ,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 ,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在振荡条件下 ,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80~ 7.45 ;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 ,其峰值分别为 1 48mg/l和 5 3mg/l。在静置条件下 ,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2 0~ 6 .80 ;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 ,脱胶完成时下降 ,峰值 6 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 ,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 ,脱胶完成时 ,其去除率均达 1 1 %左右 ;微生物均在 2— 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 ;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在振荡条件下,对红麻干皮进行脱胶试验。测定了干麻脱落物量及发酵液中pH值、活菌量、总残渣量、COD、还原糖、挥发酸7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36小时内完成红麻干皮脱胶;脱落物量、总残渣量在脱胶完成后分别达到麻重23.17%、3.17%;pH值呈碱性,在脱胶完成时最高;微生物在0~12小时旺盛繁殖;COD在12小时出现峰值;还原糖在36小时达到最高值,其值为979mg/l;挥发酸变化规律类似于“U形”。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皮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量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54小时内完成红麻鲜皮脱胶;微生物在0~12小时旺盛繁殖;PH值为6.5~7.5;挥发酸峰值为236mg/l,COD在6小时出现峰值,为958mg/l;还原糖在0~24小时迅速下降。在静置条件下,48小  相似文献   

5.
红麻干皮加菌振荡脱胶过程中发酵液成份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在振荡条件下,对红麻干皮进行脱胶试验。测定了干麻脱落物量及发酵液中pH值,活菌量,总残渣量,COD,还原糖,挥发酵7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36小时内完成了红麻干皮脱胶;脱落物量,总残渣量在脱胶完成后分别达到麻重23.17%,3.17%;pH值呈碱性,在脱胶完成时最高;微生物在0-12小时旺盛繁殖;COD在12小时出现峰值;还原糖在36小时达到最高值,春值为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菌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发酵液中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浸振荡体系中,接种后发酵10h-12h,脱胶菌的活菌量、挥发酸、COD和残渣增量等均达到最高值,pH值降到最低,其值分别为5.13×10 9cfu/ml、133mg/l、2870 mg/l和453mg和5.91.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变化在整个脱胶过程中略呈"M"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红麻子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的成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脱落物和总残渣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其增加幅度随脱胶的进程而逐渐降低;pH值在脱胶前期迅速降低,随后基本稳定,脱胶完成后回升;COD、微生物活菌量、可溶性糖和挥发酸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后期下降。  相似文献   

8.
红麻干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成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红麻干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的成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脱落物和总残渣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其增加幅度随脱胶的进程而逐渐降低;pH值在脱胶前期慰藉降低,随后基本稳定,脱胶完成后回升;COD,微生物活菌量,可溶性糖和挥发酸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后期下降。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D和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T在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胶胶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株多粘芽孢杆菌对红麻博士、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4.0mL可在30h内完成干皮脱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 T1 1 6 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 ,结果表明 :红麻专用脱胶菌株 T1 1 6 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 9种脱胶酶 (和亚基 ) ,其中分子量为 70 80 0 D、6 1 6 0 0 D、6 0 0 0 0 D、5 1 2 0 0 D、430 0 0 D、41 70 0 D和 335 0 0 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 ,分子量为5 6 30 0 D和 2 880 0 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的扩大培养方法和人工接种脱胶适宜条件,并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立式双层通气搅拌培养罐,装罐容70%的糠饼培养基,接种后在35℃下搅拌不通压缩空气,仅靠接种口(塞无菌棉花)与环境对流交换气体,培养6小时获最佳扩大培养效果;浸泡人工接种红麻干皮重10~15%的菌液,35℃下湿润发酵,36小时可完成脱胶,添加适量磷酸盐或尿素,24小时即能完成脱胶;还进行了0.5~50kg规模的红麻干皮脱胶试验,与天然脱胶比较,时间明显缩短,精洗率提高,纤维品质改善。文中还就人工接种脱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研究Ⅰ.亚麻快速脱胶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广泛采集菌样、初筛、复筛和诱变育种等手段,获得了1株(编号为Ym68')亚麻快速脱胶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规模为100kg的亚麻快速脱胶试验.结果表明Ym68'在实验室条件下16h内可完成亚麻脱胶;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其脱胶周期缩短79%以上、综合出麻率提高7.3个百分点、纤维强力和长度分别提高50%和3.3%、COD降低17%左右,具有脱胶周期短、纤维产量高、品质好和环境污染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严理 《中国麻业科学》2005,27(6):300-303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了亚麻脱胶菌株活菌量测定新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波长在380nm-400nm之间,以肉汤液为基准液(空白),脱胶菌株培养液的OD值能较准确地反映脱胶菌株的活菌量,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脱胶菌株培养液OD值与脱胶菌活菌量的曲线方程为y=5×108x-3×107;该方法快捷、准确、简便而易操作,测定脱胶菌株活菌量适宜范围在2×107cfu/ml以上,测定样品相对标准偏差1.29%.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菌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拮抗放线菌BPS2发酵条件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er)]拮抗放线菌BPS2进行了发酵条件的研究,包括发酵液的初步筛选、碳源、氮源、初始pH值、装液量、发酵时间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000mL培养基中蔗糖2.0%、玉米粉2.0%、黄豆饼粉3.0%、蛋白胨0.6%、硫酸铵0.3%、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钠0.1%、碳酸钙0.3%,培养初始pH值为6,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mL,发酵周期为60h。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草本纤维植物的非纤维素物质生物降解机理,采用高效脱胶菌株DCE01对大麻韧皮进行浸泡振荡发酵,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DNS法、COD测定法、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生物降解非纤维素物质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发酵液中DCE-01活菌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6.5 h以后的增幅变缓;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催化活性在发酵过程中逐渐增大,在10.5 h时最大,依次为411.4 IU/m L、521.4 IU/m L和45.6 IU/m L;COD值以及酶降解产物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等单糖类组分的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而甘露糖被DCE01菌株用作碳源,其含量在19.8~23.6μg/m L之间小幅度变化,葡萄糖含量则随发酵时间延长呈现两次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对原核E.coliBL21(DE3)-pET28a-PelC和真核GS115-pPIC9K-PelC工程菌的表达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原核E.coliBL21(DE3)-pET28a-PelC工程菌表达果胶裂解酶,分子量约44ku;诱导表达19h后,果胶裂解酶活性在温度50℃、pH值5.4时,达到峰值,胞内表达酶活为24.01U/mL。真核GS115-pPIC9K-PelC工程菌分泌表达果胶裂解酶,分子量为43ku;诱导表达60h后,果胶裂解酶活性在温度50℃、最适pH值5.4时达到峰值,活力最高为14.2U/mL。两种表达系统的酶活比较,为以酶法脱胶方式改进传统酸碱脱胶工艺,推动绿色菠萝叶麻纺织产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