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幼蟹培育技术小结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环境条件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大眼幼体蜕壳数量少、成活率低;光照可刺激并促进大眼幼体的蜕壳与生长,但长时间光照会影响Ⅰ期到Ⅳ期幼蟹的蜕壳生长;泥土和隐蔽物作为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成活率;苗种质量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到Ⅳ期幼蟹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河蟹上岸症,其主要特征是:蜕壳后上岸不下水,或赶下水后立即上岸,同时上岸和在水中的幼蟹大量死亡。这种病主要发生在I—V期幼蟹期,本病在幼蟹培育期危害极大,发病严重时,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特别是早繁苗更易患此病。针对此病,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门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主要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我们对如何控制此病的发生进行了研究,找出了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养殖管理措施,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根据我们的研究,认为河蟹上岸症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两点:(1)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4.
河蟹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止。早期人工育苗为幼体阶段,分蚤状幼体(Z)和大眼幼体(M)两个阶段,正常的蚤状幼体蜕皮5次,每次蜕皮分为一期,分5期,然后转为大眼幼体,但在2004年的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我市部分场家出现了幼体发育阶段性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了推进幼蟹培育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现将试验情况、培育方式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扣蟹运输后会发生什么问题?近年来,河蟹养殖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由.丁受条件制约,相当多的养殖户朋友无法实现白己培育一龄蟹种,需要从外地采购扣蟹甚至大眼幼体。因而,很多蟹农在放养扣蟹或大眼幼体时,这些苗种都经过了一个长途运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及致死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基文 《内陆水产》2001,26(10):35-35
1原因分析1.1缺乏钙、磷等无机盐类河蟹甲壳中的钙、磷等物质,主要通过吸收水和饵料中的钙、磷等而来。若水和饵料中钙、磷等无机盐类缺乏,则河蟹甲壳薄而脆,四肢极易残缺。河蟹不能正常蜕壳而死亡。1.2蟹种性早熟河蟹之所以能正常蜕壳生长,其主要生理机制之一,就是蜕壳期分泌蜕壳激素所致。2龄蟹及性早熟蟹,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加强,蜕壳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并且此时体内渗透压增大,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因此,淡水养殖中,放养2龄蟹及性早熟蟹种均在5月前后,第1次蜕壳期时大量死亡。1.3生物敌害河蟹蜕壳一般在午夜及黎…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5,(1):81-81
1.扣蟹运输后会发生什么问题?近年来,河蟹养殖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由于受条件制约,相当多的养殖户朋友无法自己培育一龄蟹种,需要从外地采购扣蟹甚至大眼幼体。因而,很多蟹农在放养扣蟹或大眼幼体时,这些苗种都经过了一个长途运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长江口天然蟹苗很少旺发,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幼蟹(俗称扣蟹)资源锐减。为了发展河蟹养殖,人工繁殖苗种已成为养殖主要来源,由于一些养殖单位不了解大眼幼体生物学特性,盲目购之养殖,有的设运到养殖地就全军覆没,造成很大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谈谈采购大眼幼体亟苗养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各养殖单位参考。1亲本问题在河蟹养殖生产中,人们发现取自长江原种作亲本繁殖的蟹苗具有生长迅速,个体大,保持长江原种属性等特点,很受养殖者欢迎。于是各地在人繁时纷纷选择长江原种作亲本,而一些人繁场,特别是北方和沿海…  相似文献   

10.
河蟹的脱壳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蜕壳是蜕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河蟹蚤状幼体经过5期蜕皮蜕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蜕变为1期幼蟹。河蟹在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为一生中最后一次蜕壳。  相似文献   

11.
孙家平  吴辉 《内陆水产》1999,24(3):24-24
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已成为目前河蟹养殖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培育成活率、控制规格、控制性早熟比例的方法,尤其是性早熟比例偏高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一个难题,人们普遍通过加大投放密度、控制投饵、控制水温等措施来控制性早熟比例,但仍没有解决根本...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多年养殖生产管理经验,笔者团队构建了我国北方地区河蟹大眼幼体运输、放养与养殖田苗种培育标准化养殖管理技术模式,有效提高了河蟹大眼幼体成活率、苗种产量和质量,并在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蟹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曲靖市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绝大部分地区水温都是河蟹的适宜生长温度。在市农业局科技示范园稻田开展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及商品蟹养殖示范研究表明,在不用任何蜕壳素的情况下,同期河蟹蜕壳周期比江苏等地有所缩短,个体有所增大。在曲靖师宗溜子田水库天然放养大闸蟹仅5个月,在不投任何人工饲料情况下,雄蟹最大个体达320克、雌蟹最大个体达280克,河蟹肉质鲜甜、黄膏饱满。曲靖市农业部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河蟹养殖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大水面河蟹放流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德亮 《内陆水产》1999,(12):23-23
河蟹大水面放流养殖是指将人工繁育或天然捕捞的蟹苗(大眼幼体)或仔星或幼星直接投放于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让其摄取天然饵料生物,自然生长直至起捕上市这一生产过程。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投放方式1.1投放蟹苗将大眼幼体(16-20万只/kg)直接投放于养殖水体中,当年少量上市出售,次年全部上市。1.2投放三期仔蟹将大限幼体经15d左右培育成三期仔蟹(1.5-2万只/kg)后再投放于养殖水体中.当年大部分上市,少量次年上市。1,3投放幼蟹直接投放幼蟹(15-300只/kg)于养殖水体中,当年起铺上市,当年见效。以上三种投放方…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2006,(12):81-81
1、扣蟹运输后会发生什么问题? 近年来,河蟹养殖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由于受条件制约,相当多的养殖户无法实现自己培育一龄蟹种,需要从外地采购扣蟹甚节大眼幼体。因而,很多蟹农在放养扣蟹或大眼幼体时,这些苗种都经过了一个长途运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将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出现Ⅰ期幼蟹爬岸的现象,幼蟹爬出水面,如不及时处理,蟹体表脱水,不久将大批死亡。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1998年盐都县中兴镇益昌村养殖户薛某,于4月5日从赣榆县通隆水产苗种场购买河蟹大眼幼体2kg,在78m2塑料大棚中育幼蟹。蟹苗进池后水温18℃-21℃,第3天开始蜕皮变态,4-5天后全部变成Ⅰ期幼蟹,变态率约90%,4月11日发现大量Ⅰ期幼蟹爬岸集群,并出现不少蟹在岸上死亡,采取淋水的办法驱赶幼蟹下池无济于事。2原因经了解,蟹苗下池后一直为阴天,外界水温较低,无法对培育池…  相似文献   

17.
幼蟹培育技术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对幼蟹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利用人繁和天然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提供相对稳定种源,已成为当前养蟹户的迫切愿望。为此,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文昌村陈忠义池塘中采用人繁蟹苗大眼幼体进行培育幼蟹试验,初获成功。现将培育技...  相似文献   

18.
河蟹变态至大眼幼体时,就具间隙性附着,变成Ⅰ期幼蟹时会全部附着。故在河蟹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附着物对提高河蟹苗种的成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们几年来进行蟹种培育的经验,介绍几种常见的附着物供大家参考。1棕片附着物先将棕片整理出来,取整去碎,用一竹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蟹是我国所有中华绒螯蟹产地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异地养殖效果最好的良种。崇明是长江河蟹苗种的主要产地。但近些年来,由于该良种资源的急剧衰退,南北不同水系幼蟹、蟹种的大量涌入,致使我地河蟹苗种混杂,众多购苗养殖户严重亏本。 为纯化长江河蟹苗种,重整长江蟹苗信誉,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养蟹业的发展,本公司特成立长江河蟹原种繁育场。该场以100%的长江水系亲蟹进行人工繁殖,为养殖生产提供纯种的长江蟹苗(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20.
河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蟹类,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多种类型水体的养殖。平山县在2002—2004年投放长江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成商品蟹的基础上,2005—2006年集中精力搞河蟹大眼幼体到扣蟹的培育,以满足周边广大养殖水域的苗种需求。现将培育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