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BSTEM(Excel中的宏计算)为基础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河岸阿拉尔大桥断面和沙雅大桥断面河岸进行稳定性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阿拉尔大桥断面和沙雅大桥断面在枯水期时河岸稳定系数Fs最低均为1.36,在枯水期时河岸稳定系数最高分别为2.43和2.25,表明河岸在枯水期时稳定性最强,退水期时稳定性最差;2,两断面河岸在洪水期时冲刷后退最为严重,最大侵蚀宽度为2.36 m和2.51 m,分别占全年侵蚀宽度的45.7%和45.9%。  相似文献   

2.
西汉水流域为嘉陵江的重点产沙区,自1989年开始全面实施"长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在控制流域水土流失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西汉水干流控制水文站礼县站、大桥站和镡家坝站自建站到201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礼县站以上区域在降水量仅减少10%的情况下径流量减少了56%、泥沙量减少了80%,说明"长治"水土保持工程在蓄水保土、减少流域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吴尧    肖天贵    赵平  李勇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343-349
为获得成都盛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2008—2020年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成都地区盛夏7月、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盛夏平均降水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2)成都盛夏以夜间降水为主,雨带明显向东传递,降水峰值主要出现在3:00—4:00,并且中东部在午后还存在一个次峰值。(3)小时强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贡献率在空间上分布基本一致,最大值区均位于大邑和邛崃的交界处,低值区出现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简阳地区。(4)2013年、2018年、2020年小时强降水的次数明显偏多,这是由于副高异常偏西偏北导致。(5)成都西部地区小时强降水的频次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但极值却偏小,成都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更容易出现在3:00左右。综上,通过对成都盛夏降水的研究,为该地区降水监测、城市防洪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热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代表站地温、土壤含水量及降水资料,运用统计模拟方法,分析了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及土中热交换特性,评述了水热耦合效应。地温的日变化特性用谐波分析方法描述,各季典型天气下24小时热通量值由热平衡台站规范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各层次地温的日变化基本表现为一阶谐波,这种正弦的波形尤以晴天最为明显。不同季节典型天气下土中热通量的变化由正值转为负值的时间基本一致出现在16时,阴天提前1时,由负值转为正值的时间基本一致出现在7时,冬季阴天出现在9时。水热交互作用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文峪河水库站7月份的水文要素摘录为例,通过大量试算并综合考虑测站河流特性,选定了水位变率、水位变幅、流量变率、时距等控制参数及控制时段作为切入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文峪河水库站的摘录控制条件为:水位变率0.8、水位变幅空白、流量变率0.4、时距空白,加摘控制时段确定为7月10日8时至9月10日8时和10月25日8时至12月31日8时。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水库站摘录控制条件参数及控制时段的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与青海省水土保持局于2013年8月13日在西宁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成都山地所所长邓伟、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宋玉龙分别致词。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中部BJ站土壤湿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在高原能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GAME-Tibet期间观测的青藏高原中部BJ站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00:00~230:0逐时高分辨率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4~210 cm深度土壤湿度的日、季节和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显著2,0~210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微弱;土壤湿度日振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衰减,但在210 cm深度又出现增加的趋势;4 cm、20 cm、60 cm、100 cm1、60 cm和210cm深度土壤湿度的平均日振幅分别为0.97%、0.22%、0.03%、0.01%、0.01%和0.03%。(2)根据土壤湿度在时间尺度和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将土壤湿度年内的变化过程划分为积累期(3~8月)、衰减期(8~12月)和相对稳定期(12~3月)3个阶段。(3)2001~2005年,BJ站4 cm、20 cm、60 cm、100 cm和16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表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21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则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湿季,土壤湿度显著地受到降水的影响,干季,土壤湿度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87年8月6—11日,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共同主持,在成都召开了泥浆(重点是水沙流体)流变试验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清华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电力部黄委会水科所和西北水科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等8个单位的30名代表。特邀代表有成都科技大学华国祥教授、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陈光曦高级工程师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数理室副主任韩式方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宜宾市南溪区气象局一般站自2016年1月1日使用新型自动站(DZZ5)以来,提升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由于气象自动站仪器的更新,启动DZZ5型自动气象站将导致新型站和备份站观测数据存在差异。基于此,研究新型自动站(DZZ5)与备份自动站(CAWS600)观测数据差异,得出各气象要素的订正数据,确保南溪区一般站气候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港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序变化和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位于黑龙港流域的武强、深泽、饶阳、晋州、献县5站1957-2009年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算法,计算各站不同时间尺度ET0,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其趋势倾向,并应用滑动R/S分析方法研究该流域不同时间尺度ET0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线性趋势分析显示,各站历史上自1957年以来的ET0年总值的气候倾向率在-33.81-10.79mm.10a^-1,即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倾向率不同;各月ET0倾向率在-11.27-2.02mm.10a^-1,大多数为负值,其中5、6月份各站的下降趋势最大;春、夏、秋、冬季ET0倾向率为-15.87-1.30mm.10a^-1,且夏季各站之间的差异较大,尤以饶阳站与其他4站间的差异最大。气候要素倾向率的对比分析表明,5站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下降趋势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由于风速下降、日照时数减少、日最高最低气温上升造成的;5、6月份下降趋势明显则主要是由于风速下降、日照时数减少、日平均气温上升减缓、相对湿度上升明显造成的;饶阳站与其他4站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2、3、11、12月风速下降和日照时数减少以及日最高最低气温上升趋势减缓、相对湿度和气压下降明显,以致这些月份的ET0倾向率大于0,形成秋季和冬季ET0倾向率大于0,年尺度ET0年际变化下降趋势不明显。R/S分析结果显示,5站全年和各季ET0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分维数均小于1.5,说明各站全年和各季节ET0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持续性,即ET0在未来将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除饶阳外的其他站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成都经济区放射性环境评价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1/25万土壤化探数据中铀、钍、钾的含量数据,对成都经济区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评价。介绍了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情况和环境放射性水平,通过成都经济区地质情况和成都经济区放射性环境分布情况,分析了地质条件对成都经济区环境放射性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地质条件影响放射性水平的原因。最后总结了成都经济区地质环境对天然放射性水平分布情况的影响规律:除龙门山褶皱带和峨眉山-瓦山断块少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γ射线内外照射指数都在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控制式的范围内;地质构造、地表出露岩层和地表水对放射性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热条件和施肥对黑土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位于我国东部3个不同气候带(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站、封丘站、鹰潭站),设置水热变化梯度下的土壤置换试验,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水热因子和施肥对单作玉米的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候条件下,施用NPK肥均提高了黑土中细菌群落的碳源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表示)。在玉米抽雄期,施肥处理(NPK)黑土中AWCD值大小顺序为:鹰潭站(中亚热带)>海伦站(温带)>封丘站(暖温带),不施肥(CK)处理为:鹰潭站(中亚热带)>封丘站(暖温带)>海伦站(温带)。说明不施肥时黑土中微生物代谢活性随月均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而施肥和降水影响了温度对黑土中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黑土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在海伦站(温带)和封丘站(暖温带)之间变化较小,而在鹰潭站(中亚热带)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指纹发生明显改变。气候条件变化导致的黑土中微生物代谢碳源的分异主要表现在:α-丁酮酸、腐胺、D,L-α-甘油、L-苏氨酸(r>0.9);而施肥导致的黑土中微生物代谢碳源的分异主要表现为: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和丙酮酸甲脂。总体上,不同气候带水热条件的变化和施肥均影响了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代谢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地形闭塞的山坡下部冬季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龙海站过去50a(1959-2009年)的低温历史资料分析,并没有达到荔枝树遭受冻害的标准,但1991/1992年度、1999/2000年度冬季位于该站西南偏南11km的双第华侨农场的荔枝树却遭受了较严重的冻害。为探寻冻害产生的真正原因,本文利用2008/2009年冬季在龙海气象站和龙海市境内的双第华侨农场自动站(位于地形闭塞的山坡地下部)观测的气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龙海站相比,双第站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偏低、最高气温偏高、气温日较差偏大;两站日最低气温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468r0.001,n=90),两站的日最低气温差值随着龙海站最低气温的降低呈增大的趋势,说明龙海站的最低气温较低时双第站的会更低。采用差值法对龙海迁站(2001年)前后的年度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了均一性订正,采用线性回归关系式推算出1991/1992年度和1999/2000年度冬季双第站的最低气温为-4.9℃和-3.8℃,这就是双第华侨农场当年冬季荔枝树发生冻害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已经持续活动了38天的燕子岩北坡山体塌滑现象,于4月1日19时40分至20时40分,在一连串中小型崩坍之后,终于发生了一次大型滑坡。这是四川省今年发生的又一起大型山地自然灾害。据现场测算,这次崩落总量约30余万立方米,石亭江支流中河被堵断,形成一座高达60余米、底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不同区域地表太阳总辐射模型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994−2016年四川省7个辐射站气象数据,在3个辐射区(川西高原I区、川东盆地II区和川西南山地III区)中评价了6种地表太阳总辐射(Rs)估算模型在3种天气类型(晴、多云、阴)下的适用性,并分析基于天气类型的组合模型在不同区域的模拟效果,以探寻最适宜全省不同区域的Rs估算方法。结果表明:(1)各经验模型在四川省整体表现良好(决定系数R2介于0.554~0.934,P <0. 001),I区(甘孜和红原站)模拟效果最好的为日照时数模型A−P(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210±0.714MJ∙m−2∙d−1),II区(成都、绵阳和泸州站)、III区(峨眉山和攀枝花站)模拟效果最佳的均为混合模型Chen(II区MAE为1.510±0.027MJ∙m−2∙d−1,III区为1.930±0.006MJ∙m−2∙d−1);(2)6个模型在四川省3种天气类型下的模拟效果呈晴天>多云>阴天的规律,日照时数模型(A−P和Ba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晴天时的Rs,混合模型(Chen和Ab模型)则在多云和阴天时模拟效果更佳,I区在晴天、多云、阴天3种天气下模拟效果最好的模型分别是A−P(整体评价指标GPI为0.850)、Ab(1.294)、Ba(0.862),II区分别为A−P(0.381)、Chen(1.358)、Chen(1.742),III区分别为Chen(0.204)、Chen(0.857)、Chen(0.526);(3)基于天气类型的组合模型(M新)模拟各区Rs的效果均比未组合前各模型的效果好(3个区GPI分别为0.558、0.582、0.134)。因此,推荐使用基于天气类型的组合模型来估算四川省Rs。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1983年分8月35日、4月1、8、14、20日共5期地膜覆盖播种;1986年分3月23日至4月10日共4期地膜覆盖和露地播种;1987年分3月17日至4月27日共7期地膜覆盖和露地播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期刊编排格式规范化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994年10月11日至19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和《山地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院期刊编排格式规范化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县攀钢疗养院召开。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农业》2010,(4):7-7
6月7日在成都举行的2010年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指出,当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需要创新突破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变点分析方法对朝阳地区1952—2016年最大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雨量频次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朝阳站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建平站呈现弱增长趋势,朝阳站5月、6月日最大降水量呈现弱增长趋势,而7、8月呈现弱递减趋势,建平站夏季基本呈现弱增长趋势,朝阳地区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变化趋势较弱;朝阳地区年及夏季月最大日降水量突变点主要分布在1990年代;发生大雨和暴雨等级的雨量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95%,各站均在8月出现大雨的几率最高,分别为54%和38%,7月出现暴雨几率最高,分别为41%和50%。  相似文献   

20.
选取湖北省9个代表站历史倒春寒灾害序列资料,分析1951-2010年倒春寒过程中最大降温幅度、最低日平均气温、持续天数变化的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倒春寒评估模型,探讨湖北省倒春寒发生影响程度。结果表明:60a来,湖北3月倒春寒发生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4月倒春寒频次以20世纪60、70年代最多,80、90年代明显下降,而2000-2010年又有所增加;倒春寒发生过程中,平均最大降温幅度的年代际间变化不大,但3月最大降温幅度大于4月;3、4月倒春寒过程最低日平均气温按年代比较显示,在2000-2010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1951-2010年,倒春寒持续天数平均为4.1d,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运用评估模型对2010年4月12-15日的倒春寒过程评估表明,9个代表站中5站为中度倒春寒,4站为轻度倒春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