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9,(18):23-23
吉林省长白县宝泉山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针对各村的产业基础和农户发展产业的实际情况,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进计划”等,扶持各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黄烟富了河底村 河底村位于宝泉山镇河谷地带,四面环山,耕地面积有限,且很多都是坡地,但该村独特的地理位置极适合黄烟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深入乡村对所包村庄——大象村进行了五天的实地调研,并帮助该村完善了村委发展规划,深入农户了解和掌握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最后就该村在蔬菜产业方面的发展将给予积极扶持,力争添砖加瓦,大力促进该村蔬菜产业稳步发展。蔬菜产业是文水县大象村近年来发展兴起的优势主导产业。文水县2010年以来针对温室大棚蔬菜栽种大力扶持,大象村因势利导,响应号召,在村委、  相似文献   

3.
农村作为农民生计、农业产业、城乡互动的承载空间,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冀南边缘村庄W村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多产业交融薄弱、村庄整体破败、农民生活困苦等突出问题,行政中心村庄R村也面临着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文教发展存在瓶颈期、教育回报周期长致使很多人放弃教育道路等问题。两个村庄要破解分散资源难集中有效利用、社会资本难进入的关键性问题以求得村庄进一步发展。代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现实的W村和R村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是具有普遍性的中国农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瑶族女村主任赵小芳的带领下,龙纳村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金橘种植、成立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让这个原本位于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实现了产业脱贫。就在周边村庄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龙纳村却迎来了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青年。在瑶族女村主任赵小芳的带领下,龙纳村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金橘种植、成立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让这个原本位于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实现了产业脱贫。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郑州城区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越来越多郊区的村庄被纳入了城区的范围。耕地被征用了,那些农民却留在原居住地,有一部分供他们建房居住的宅基地,后来也随着周围耕地的逐步征用而渐渐被纳入城市之中。从此,村民们没有了田地.只有以租房、打工和经商为生……于是,村庄进入了城市.形成了“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市包围农村”的新格局。这便是河南省郑州的“城中村”、“城中村”的行政设置是“村”,管理机构是“村委会”。常住人口是当地的“村民”。 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大花园.那么星星点点闪烁于其间的都市村庄就是一簇蔟含苞待放的野百合.都市的繁华和绚烂时刻牵引着都市村庄跳动的脉搏,花园里的姹紫嫣红时时吸引着野百合怒放的欲望…… 有人说都市村庄是城中村,实际上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有人说都市村庄是睛雨表.随时预示着城市的风云变幻; 有人说都市村庄是野百合.总有一天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不管以往的、现在的都市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也不管未来的都市村庄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的轮廓和构想。但要想了解一个完整的城市就不得不走进都市村庄,就不得不深入“城中村”,因为这里不仅有生活在最底层的打工族,也有打拼未来的都市白领.更有祖孙几代生活在一起的都市村庄的村民;这里不仅隐藏着都市的暗疾.也飘散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市村庄更像是一株是隐于市的野百合,以她更敏感的触觉,更清晰的脉络.吐纳着另一种异样的都市气味。 近日,记者带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走进了郑州的都市村庄.走近生活于都市村庄的人群.或许.从他们(她们)酸甜苦辣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或领悟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发轫于1980年代初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代表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历经30多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村庄治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村民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而排斥了党支部,发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然而,当前首都乡村振兴普遍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各类型村庄产业发展面临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困境。通过对北京市 13个涉农区 48个乡镇 116个村的 1 272个农户的调查,具体分析了首都乡村三无村、拆迁村、倒挂村、空心村和传统村五类村庄产业振兴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五类村庄,围绕完善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分类推进首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9,(5):916-921
研究小尺度撂荒耕地景观格局有利于准确掌握撂荒耕地特征并进行空间格局调控,提高耕地利用率,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利用ArcGIS 10.1及景观指数,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对不同特点村庄的撂荒耕地从不同景观层次进行斑块特征及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斑块层次上,城边村和偏远村与工矿产业村、农产业村相比,大部分撂荒地块面积小,分布离散,但是各村形状都呈简单规则分布;与斑块层次相比,类型层次撂荒地块斑块面积较大、破碎程度较小,地块形状较复杂,聚集程度更大;在类型层次中,相同行政尺度下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景观格局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性,并针对不同特点的村庄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方志 《新农村》2010,(4):16-16
江苏省江都市郭村镇大彭村地处老通河以南,华嘶公路贯穿此村。该村有住户1005户,人口3698人,耕地面积252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20多年前,村民靠几分薄地维持生计,生活贫困,村庄落后。但劳务输出改变了大彭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目前,每年农民工转移就业达1389人,占总劳动力的81%,劳动力转移获得的收入约3500万元。村民生活有了根本改善。这是大彭村党支部、村委会发展劳务输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据《成都商报》报道一个曾经贫瘠的村庄,如今成为“中国西部第一村”;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子,村民们却有着许多让城里人羡慕的福利:全体村民享受退休医疗补助,子女读书免费,生活用电补贴,老年人每月领退休金等等;还有近一半的村民住进别墅群。这就是彭州市宝山村。  相似文献   

11.
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尤其是对农村来说,贫困是一个治理制度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构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3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治理的难题,并进一步以贵州省麻江县干桥村扶贫"第一书记"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改变贫困村庄乡村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贫困村庄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发生了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参与意识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改变。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应重视村庄内部自主治理、多主体合作治理,同时引导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我开始担任山西省清徐县桃花营村大学生村官。桃花营村耕地面积2600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土地平坦,无工业污染,村内劳动力资源丰富,村民有多年种植蔬菜、葡萄的经验,是一个拥有发展大面积设施蔬菜种植环境与条件的村庄。由于受资金、资讯、观念等方面的限制,村民仍然大面积种植玉米,经济效益差。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统筹考虑城市与乡村、生活与生产、生态与建设等核心问题,创新发展动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引导适宜产业发展,引导村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本文以兰州新区榆川村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4.
广西平乐县沙子镇治平村渡河自然村位于平乐、阳朔、恭城三县(自治县)交界处,村域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1户408人。就这么一个小村庄,通过村民十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在山上挖杂树移植发展到目前拥有几十亩高端园林盆景花卉和百亩育苗基地,产值达3000万元的园林产业。  相似文献   

15.
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桥镇.有个叫儒鸿村的小村庄.附近的村民都管它叫“打铁村”。全村2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靠打铁维持生计。近些年,儒鸿村的村民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品种,依靠打铁这一古老的手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法律之窗     
北京市平谷县在依法治村中,坚持村级治理从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入手,坚持依法建制、按制理事,使村务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过去,平谷县大多数村曾经制定过村民自治章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和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各村的村民自治章程不同程度地显露出一些问题,诸如章程不规范、依法建制按制管理的力度不够,可操作性差等等。为此,该县组织村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长白县宝泉山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针对各村的产业基础和农户发展产业的实际情况,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进计划"等,扶持各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老鸭村地处安徽省岳西县,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因此气候有点反常,村民收入仅靠一亩三分薄田,还常患"青风灾"。一到灾年,稻谷结不出稻穗也是常事。而就是这样一个"过惯了苦日子"的村庄,近几年村民们靠着种植茭白和务工,走上了脱贫致富、产业兴村的路子,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老鸭村",演绎出一段新时代的发展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村庄规划涉及多方利益相关群体,由于传统村庄规划"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无法体现各方利益相关者所反映的问题,因此,尝试在村庄规划中建立一套基于问题导向和村民参与的村庄规划范式。结合山西省灵石县尹方村村庄规划示范项目,通过半结构访谈和村庄调查,充分挖掘村庄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运用问题树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村民收入等方面的问题树,向村庄规划的利益相关者更直观地展示村庄内部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其核心问题。最后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村庄规划目标,以期为今后其他项目制定更符合村庄发展实际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首歌在短时间内使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这首歌何以有如此威力?记者为此进行了专访。歌声浸润村民心长塘村是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的一个边远山村。该村山多田少,土地贫瘠,是湘东区乃至萍乡市最贫困的村庄。去年年初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仅600元。村里没有村部,村干部提包办公,人称“提包村”;该村社会治安情况差,敲诈与打砸抢案件时有发生,使过往路人担惊受怕,被赣湘边界人称之为“藏坑村”。贫穷的长塘村的发展让各级领导操心。去年初春,萍乡市委扶贫督导组进驻长塘村,协助村党支部大力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