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通过对纤维制备过程中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纤维产量、纤维质量及热磨机能耗三者之间的约束关系,确定了以调节纤维产量来调整纤维质量和热磨机能耗的优化方法,进而为优化热磨机的运行参数及其节能与降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地描述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纤维热磨质量对纤维板成品质量的影响,对纤维的热磨过程中木片纤维之间的缝隙和木片细胞孔穴的结构模型,以及气体分子与人造板孔穴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描述.利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对人造板的木片热磨中细胞在高压空气下的扩充及人造板木片的结构表征设计方面进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在人造板热磨特征研究中,GCEMC采用的人造板木片细胞孔穴与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建立模型的算法,并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不同树种的纤维得浆率,能够准确描述人造板的热磨特性,从而优化热磨机尺寸.  相似文献   

3.
针对纤维分离过程中磨片动能与浆料流动压力能之间的能量转化过程,运用流体力学对其能量转换机制进行分析,导出浆料总能与其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浆料的涡流流动是造成热磨机能量损耗的主要原因。对周向齿及磨齿倾角影响能量转换机理分析表明:周向齿造成浆料涡流运动;磨齿倾角的不同设置方式影响浆料的外排速度、纤维分离时间、纤维形态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热磨机磨片精磨区内纤维运动的分析,阐述了纤维的流体特性;根据流体力学的运动学原理求解磨片精磨区间隙内纤维流体的运动轨迹模型,并建立纤维流体在精磨区内的轨迹方程;结合磨片的结构参数,运用轨迹方程推导磨齿作用频数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计算实际磨片的磨齿作用频数和统计纤维的研磨质量数据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纤维流体在精磨区内的流动属于库特流动,并符合Naiver提出的线性滑移模型;其运动轨迹呈螺旋形,主要受磨片角速度、磨片间隙、磨片齿倾角的影响;磨齿作用频数受磨片结构参数影响,并与纤维的研磨质量具有相关性,合理的磨齿作用频数能够保证较高的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5.
将热磨机磨片把木片原料研磨为纤维的过程转化为木片断裂的形式,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其研究。当磨片研磨木片时,木片的破坏简化为Ⅱ-Ⅲ复合型(滑开型+撕开型)裂纹的扩展问题,建立木片断裂过程的力平衡方程,研究木片断裂力学模型,分析纤维研磨过程中磨片施力方式与木片原料研磨之间的关系;运用含斜裂缝有限板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推导热磨法木片断裂的断裂判据,并对磨片参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磨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热磨机磨片把木片原料研磨为纤维的过程转化为木片断裂的形式,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其研究。当磨片研磨木片时,木片的破坏简化为Ⅱ-Ⅲ复合型(滑开型+撕开型)裂纹的扩展问题,建立木片断裂过程的力平衡方程,研究木片断裂力学模型,分析纤维研磨过程中磨片施力方式与木片原料研磨之间的关系;运用含斜裂缝有限板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推导热磨法木片断裂的断裂判据,并对磨片参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磨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热磨机磨片间隙的控制需求和调整方式的分析,运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设计了磨片间隙电液比例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说明了系统对磨片间隙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对磨片磨损的补偿控制原理,得出了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参考国产某型热磨机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证实了磨片间隙电液比例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符合热磨机对磨片间隙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纤维的流动特性及热磨机实际工况下的压力参数和设定的动磨片转速,选择一对动/静磨片;将由动/静磨片和磨片间隙组成的研磨流场区域,划分为3个域,对纤维在研磨流场区域中的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在研磨流场区域中的压力、速度、剪切应力分布,与实际工况中磨片的磨损状况相符;3种参数分布相互关联,符合流体力学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大枣膳食纤维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大枣膳食纤维饼干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大枣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方法:在单因素变量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实验进行产品配方的优化,通过对饼干味道、形态、组织状态等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配方。结果:大枣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是大枣膳食纤维15 g,面粉80 g,玉米淀粉20 g,鸡蛋30 g,黄油25g,小苏打1.0 g。结论:选取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纤维分离过程中磨片间纤维的受力状态,建立了热磨平面内纤维受力的力学模型,讨论了模型中各项作用力对纤维运动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蒸汽平衡点以内的区域,纤维做匀变速运动;在蒸汽平衡点以外的区域,纤维做变加速运动;影响纤维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是动、定盘磨齿对纤维的作用力Fr和Fs;摩擦阻力Ff、蒸汽压力S与离心力Fc,主要影响纤维在Y轴的运动状态,其中S与Fc在蒸汽平衡点以外是促使纤维加速外流的主要因素;周向齿对纤维的运动有阶段性阻力,对其运动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辣椒耐高温高湿生理生化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探讨辣椒生理生化性状与耐高温高湿的关系.对分别处于高温高湿和正常条件下的10个辣椒品种(系)21个生理生化性状耐高温高湿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各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参试品种(系)中极耐高温高湿的品种(系)有I、G二个品种(系).与耐高温高湿关联度最大的是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4个生理生化性状,它们在高温高湿双重逆境胁迫下所受的影响最大,与辣椒耐高温高湿性关系最密切.因而可以选用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辣椒耐高温高湿的以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改性工业木质素和木纤维为原料,采用高速混合一平板热压的技术路线,制备环保型纤维板。单因素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木铵填料量、板坯含水率、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对材料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优化确定的工艺参数为:氧化改性木质素磺酸铵填料量25%、板坯含水率20%、热压时间7min、热压温度17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达到GB/T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辣椒叶片总RNA提取与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方法提取辣椒叶片的总RNA,研究辣椒叶龄和基因型对总RNA提取的影响和筛选辣椒总RNA提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方法2为辣椒叶片总RNA提取的最佳方法;从新叶中提取的总RNA的亮度高,完整性最好,中龄叶次之,老叶最差;辣椒材料0860-1总RNA的28 S和18 S条带明亮,质量浓度最高,材料0876和08122的这些条带较暗,质量浓度低.  相似文献   

14.
赵明烨  戴蕴青  苏春元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70-11072,11099
[目的]探寻更加合理的香椿加工方法。[方法]对香椿进行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和热烫处理,测定加工处理前后样品的总抗坏血酸、总酚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制与热烫均对香椿中的抗坏血酸、多酚、亚硝酸盐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及短时间的热烫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较小,长时间热烫及热风烘干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相对较大;烘干、冻干、热烫5 min以上,香椿多酚的损失率均达60%以上,较短时间的热烫对总酚含量影响相对较小;热风烘干和热烫可使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反而使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使香椿的食用安全性下降。[结论]短时间热烫是较为合理的香椿加工方式,可有效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保留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辽河流域棉区不同铃期和铃位棉花纤维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辽河流域棉区棉铃纤维品质受外部环境条件影响的程度,采用对比法试验设计,对2 个棉花品种(‘辽棉19 号’和‘AC-33B’),3 个坐果时期(伏前桃、伏桃、秋桃)、2 个坐果位置(1~4 果枝、5~8果枝)棉铃的棉花纤维品质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了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伸长率,以及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的大小。结果表明:‘辽棉19 号’和‘AC-33B’的纤维品质都达到了短季棉A级或AA级的标准,同时马克隆值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对于不同铃期和铃位的棉铃,其纤维品质的各项指标以及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表现有所不同,但规律相似,即前中期(伏前桃、伏桃)形成的中下部(1~4 果枝)棉铃综合品质优于后期(秋桃)形成的上部(5~8 果枝)棉铃,说明环境条件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总体来说,伏桃的纤维品质表现较优,应该成为高产优质栽培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重-差示扫描热量法联用测得造纸污泥分别与脲醛树脂胶粘剂(UF)和酚醛树脂胶粘剂(PF)两种胶合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热反应特征。通过分析可得出,造纸污泥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明显吸、放热现象,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在加热过程中UF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而与UF混合物则没有明显的热反应特征。造纸污泥与PF混合物在加热过程中有吸、放热反应,较之UF混合物热反应特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综合采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气候风险因子,进行小麦生长灾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小麦的主要灾害类型不同,其中,干热风灾害是各生态区主要的生产风险灾害,小麦产量最终形成受到干热风灾害的威胁最大;建立了生产风险灾害预警模型,不同生态区条件下模型的风险因子不同,模型的显著性也有差异。多因子回归预警模型为风险因子判定和产量预警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选取竹造纸污泥纤维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纤维形态、红外特征和润湿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纤维形态完好,红外特征峰明显,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具有很好的可再利用性。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制种亲本的生理差异的比较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湿度下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开颖过程中,浆片中可溶性糖增加量不等于其所含淀粉水解生成量,不育系浆片中可溶性糖的增加较多地依靠外部输送,恢复系则主要靠浆片中淀粉的水解。温汤促颖时,开颖颖花浆片的膨大、可溶糖及淀粉总含量均不及正常开颖时,浆片膨大不是开颖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