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投饵管理龙虾是杂食性的,尤喜食水生动物性饲料。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米糠、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皤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每天投喂饲料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5-6时。因小龙虾有晚上摄食的习性.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1/3,下午喂2/3。5~10月份日投喂量占存塘虾总重量的5%~8%,可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及时增减。春季和晚秋水温低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一天投喂1次。  相似文献   

2.
正"长嘴就要吃",泥鳅也不例外,但是如何吃出最佳成效,这是饵料的投喂技巧。为了使泥鳅吃饱吃好,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在泥鳅的投喂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四定四看"的原则。一、"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在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投饲料。1.定时待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上摄食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投喂饲料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从而使泥鳅养成按时来摄食的习惯。一般日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下午14—15时投  相似文献   

3.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渐趋旺盛.做好成鱼池的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的重要环节.1注意投饵施肥池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大.根据鱼的生理特点,春季成鱼池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投喂的方法是先投喂精饲料,以后逐渐投喂人工栽培的青饲料和鲜嫩草.饲料要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上午投喂1次或上、下午各投喂1次.  相似文献   

4.
六、及时投喂开始投喂时,应进行引食驯化,在全池大范围遍洒配合饲料进行诱食,然后逐步缩小驯食范围,直至将池鱼引诱到设有投饲机的食场内摄食,实行“四定”(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集体“就餐”制。一般投喂配合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2%~35%,水温达到10℃左右时,晴天下午3~4时投喂1次,投饲率为2%左右;水温达到15℃以上时,每天分别于上午9~10  相似文献   

5.
刘勃 《农家致富》2006,(9):39-39
饲料与驯化 驯食在夏花放养后第2天即开始.用于培育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主要有鱼粉、蚕蛹粉、豆饼粉,常规鱼类颗粒粉碎料亦可.要求蛋白质含量较高(38%以上)。日投量:体长3厘米的鱼苗250~300克,万尾:体长5厘米的鱼苗500~600克,万尾:体长6厘米的鱼苗1—1.2公斤,万尾:体长7.8厘米的鱼苗1-5公斤/万尾。一般日投饲料2次(上午、下午各1次),可在池塘周边泼洒投喂(上风处多投),也可在池塘边搭多个食台投喂。开始驯化的前10~15天.采用较细的粉状饲料(30目左右),随着鱼种个体的生长,粉状饲料的颗粒逐渐加粗。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鱼吃食及生长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华鲟仔鱼从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丰年虫和水蚯蚓到能正常适应摄食人工饲料这一过程中鱼苗所处不同阶段的食性转换驯化,结果表明:初次开口摄食在8-10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营养完全依靠外界供给,即由内营养阶段转为外营养阶段。此时开始投丰年虫,成活率达85%;养殖7-10d改投喂水蚯蚓,水蚯蚓依仔鱼口径大小剁碎成段,此阶段成活率为80%;养殖30日后开始投喂微粒饲料,鱼苗出现大量死亡,成活率陡降至60%;待鱼苗能正常摄食微粒饲料后改投喂颗粒饲料,成活率又回升至70%。  相似文献   

7.
正1.合理投喂饲料小暑到大暑,水温多在25~30℃,是鱼、虾、蟹摄食旺季,生长速度也快,要抓紧时机,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每天投喂量和次数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状况灵活掌握,投喂次数以上、下午各一次为宜。当天气晴朗,水中溶氧量高时,应多投;当天气闷热或下雨,或水质恶化、水中氧气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水温渐渐下降,鱼类的生长速度逐渐变慢,但此时水体的致病细菌减少,鱼类发病少,因此,秋后是鱼类生长和育肥的黄金季节.   (1)秋季气候温和,是鱼类育肥的好时期,此时,需要大量投饲施肥,以保证不同食性鱼类的摄食需要.饲料投喂量原则上是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决定,即鱼类吃多少就喂多少,保证量足,同时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后投喂配合饲料;而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以施无机肥为主,做到勤施、少施,一般每5~8天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1亩)施尿素2公斤、磷肥3公斤,要求施肥后水色呈黄绿色或油绿色.进入冬季后,水温较冷,此时原则上不投饲施肥,但是,在水温7℃以上时,应适当投饲,使鱼不落膘,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3.饲喂 一般在鳝种放养后的3天内不投喂,让其适应环境,从第3天傍晚前开始驯食,用60%~70%的鲜饵浆,如新鲜鱼浆,加30%~40%的配合饲料拌和均匀后放置30分钟,按黄鳝体重1%投喂于网箱内的食台上,一般经7天左右驯化黄鳝能正常摄食。正常摄食后,逐渐将投喂时间前移,直至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17时分两次投喂,并逐步减少鲜饵浆的比例,相应增加配合饲料比例,最后使两种料的比例达到4:6或3:7,投喂量增加到黄鳝体重的3%~4%。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投喂频率下黄颡鱼幼鱼的摄食节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对黄颡鱼幼鱼在日过量投喂8次和投喂1次条件下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日过量投喂8次时黄颡鱼幼鱼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节律,摄食率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0: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8:00。夜间时段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时段摄食率,不同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极显著。日不同时间段过量投喂1次时,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3: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但8个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投喂8次组的日摄食率远高于1次组。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为夜行性摄食,但投喂频率、投喂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其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11.
加洲鲈的治种培育可用水泥池或士池。鱼苗孵出后约2~3天开始摄食,即需投喂生物饵料,如轮虫或丰年幼虫。每天投喂5~8次,每次投喂量视池中剩余量而定。经2~3天,当鱼苗长到1厘米左右时,可以开始投喂小型蚤类;当鱼苗长到1.5厘米左右时,可投喂大型蚤类:长到2厘米时,可喂水蚯蚓。  相似文献   

12.
吴草 《农家致富》2005,(22):40-40
适量投饲 秋冬季,鱼病高发季节已过.天气正常.养殖鱼类浮头危险也减轻.可适当加大投饲量.让鱼日夜吃饱。如“青绿饲料养殖为主的,须提高投喂商品饲料的比重。但也要防止投故太多或饲料变质危害鱼体和恶化水质。这段时期投饲量一般约占全年总投饲量的40%左右。随着水温降低.鱼的食量减退,可减少投喂量,只要求保鱼不掉膘.维持到捕捞收获为止。此期投饲量只占全年总饲量的10%-15%。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月(乙)农村百事通   1999年冬春,我地有3家农户瞄准城镇观赏鱼需求看好的前景,将普通鱼池稍加改造,转产培育观赏性金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只需一年饲养,667平方米(1亩)均可出产12厘米以上大规格金鱼近万尾,收益是饲养食用鱼的2~3倍,是目前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养殖业.   1.清淤整塘如在来年春季开始放养金鱼苗,可在秋冬起鱼后清除部分淤泥,最多只保留20厘米厚的淤泥,修筑、加固池埂,并在池塘四周用塑料窗纱扎上1米高的围墙,防止蛙、鼠、蛇入塘.养殖池大小以667~1334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为宜,底土以保水性能好的壤土为佳,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水、井水、库水为主,必须保证一年四季特别是夏季不能断水,严禁使用受污染的水.   2.鱼苗投放鱼苗下池前1个月,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80公斤,加水溶解后,用灰浆全池泼洒消毒池塘;鱼苗下塘前2周,按每667平方米用100~150公斤发酵腐熟的猪、牛、鸡粪施基肥,促进水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刚投放的鱼苗做好饵料准备;投放鱼苗时,要严格掌握放养密度,放养当年鱼苗的,应选择投放1.5~2.0厘米长的鱼苗,太小不易成活,密度以每667平方米4万~6万尾为宜.为了生产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商品鱼苗,可投放已有5~6厘米长的1龄鱼苗,密度以每667平方米1万尾左右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当年鱼苗下塘时,应特别注意孵化池水温、水质与池塘水温、水质的一致,防止温差过大导致死亡.并在下塘前挑选一次,挑出单尾和弱质金鱼.放养1龄鱼苗时,需挑选头型、鳍型、色彩、体型等方面都较好的鱼苗下塘,以利于提高金鱼品质和商品价值.在容易生长水草的鱼池,每667平方米可套养10~15尾草鱼苗,以防止水草暴长.   3.日常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饵料投放.鱼苗下塘初期以投喂天然水域内捞取的鲜活鱼虫为主,中期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粉、豆饼、次粉、麸皮等)为主,后期适当增加饲料营养,增强鱼的体质,以利于金鱼越冬.投饵每天四次,上、下午各二次,投喂应沿池四周每隔2~3米设一个投饲点,以便于金鱼就近摄食.投喂量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饵量在3%左右.另一方面,要注意水质管理.鱼苗刚下塘时,鱼体小,不宜在深水区活动,池塘水以50厘米左右为宜.随着鱼体的生长,天气变暖,应逐渐加注新水,每次5~10厘米,至盛夏时应将池水加深至1米,使金鱼能进入深水层避暑,防止发生烫尾病.入秋后水位可适当下降,以利于提高池水温度,延长金鱼生长时间.金鱼下塘后一般不需施肥.   4.敌害防治金鱼游动缓慢,极易遭受敌害生物如泥鳅、蛙、蛇、鼠、鸟等侵害,应严加防范,坚持早晚巡塘,以避免疏忽大意而造成大的损失.这是比食用鱼养殖需更加小心的地方.   ……  相似文献   

14.
三、饲料投喂 投喂高效饲料是无公害养殖成功的保证。无公害水产养殖提倡使用全价膨化配合饲料,对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建议每周至少投喂一餐青饲料。饲料投喂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坚持少量多餐,每天投饲3~4次;同时以不影响鱼类下一顿抢食能力为前提来掌握目投喂量,就是每餐只喂8成饱,具体掌握到每餐投喂饲料时,到有60%~70%的鱼群离开时就可以停止投喂。  相似文献   

15.
<正> 1 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量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16.
7.投饲①以养鲢鱼、鳙鱼为主的池塘,除保持适宜肥度外,还应适当投喂一些青草、饼粕或配合颗粒饲料等,供摄食性鱼类摄食.精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摄食性鱼体重的1%~5%.使用配合颗粒料应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25%~28%.②主养鳙鱼的塘,在生长季节还可投喂适量的鳙鱼专用料,以加快鳙鱼生长.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6,(3)
正投喂饲料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部分养殖户由于不懂饲料的科学使用与管理技术,不能识别鱼类的饥饱,不讲究投喂方法,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所以,水产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饲料的科学使用与管理技术。1.科学投喂饲料春季水温低,鱼体小,食量少,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适量的精饲料。当气温达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可占鱼体总重量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每天投喂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河蟹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希望能吃上“大、清、满“的河蟹.要想养出大规格、高品质的商品蟹,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四定投饵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尤喜动物性饲料.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搞好饲料搭配与组合.日常投饵要做到(1)定时: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20%~30%;下午4~6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70%~80%.(2)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品种要多样化,避免投喂单一的饲料,一年里的前、中、后期总的原则是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使河蟹能够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3)定量: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的5%~10%,具体可根据气候、水温、河蟹摄食等情况灵活调整.(4)定点:一般每口池塘可以固定4~8个投饵点,便于及时观察、检查河蟹摄食情况.……  相似文献   

19.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开始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  相似文献   

20.
<正> 1 饲料投喂。鲢、鳙鱼以池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草鱼、团头鲂以青饲料为食,鲫鱼以鳖、鱼的残饵等为食,并都辅以部分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大致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为存塘吃食性鱼体重的3%~5%,青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草食性鱼体重的10%左右。鳖的饲料主要有螺蛳、鲜杂鱼以及配台饲料等,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每灭上午9时左右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