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2.
“鸽瘟”病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俗称“鸽瘟”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20%-60%以上的病鸽表现神经症状,主要剖检变化为皮下、腺胃、肌胃及肠道黏膜出血。  相似文献   

3.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I)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害肉鸽养殖业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多年来,虽然人们对本病高度重视,采用鸡用新城疫疫苗或一些研究单位研制的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专用疫苗对本病进行预防,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时有疫情发生,给养鸽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中草药复方制剂防治病毒病在医学临床成果丰硕,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发病特点、临诊表现和病变特征,对多种中草药筛选、组合,研制成"鸽瘟净"口服液,现将实验条件下防治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 该病病原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很相似,故浴称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各龄期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主要是水样下痢和神经症状,剖检以颈部皮下、消化道、腺胃乳头和脑部充血、出血为特征。预防:每6个月颈部皮下注时1次鸽Ⅰ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如无肉鸽专用疫苗,可用鸡新城疫油孔剂灭活苗代替。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方法,研究针对鸽Ⅰ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了1组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分离株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建立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鸽新城疫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小鹅瘟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La Sota疫苗株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基层快速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6.
鸽新城疫是由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能感染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鸽群,且受季节影响不大。病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在病鸽体液和排泄物中含量最高。其传播途径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创伤和泌尿生殖道外,也可因接触含有鸽新城疫病毒的尘土、被污染的饲料及饮水、工作者所使用的带病毒用具等导致健康鸽感染发病。由于肉鸽养殖经济效益高,近年来我区肉鸽养殖越来越多,鸽新城疫也时常发生,现就一病例的诊治情况谈谈对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2],其发病率为50%~100%,病死率达20%~95%。2004年12月份,吉林某养鸽场600余只肉鸽发生一起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疾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及发病情况,疑似为鸽  相似文献   

8.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一种流行于鸽群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已对养鸽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诊断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的保存期,对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3批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冷藏(2~8℃)保存12个月、室温(25℃左右)保存6个月,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无明显变化,均能达到《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质量标准》的要求。因此,在《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中规定该疫苗的保存期为:冷藏(2~8℃)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1.
几种方法控制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学芝 《中国家禽》2005,27(21):20-21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病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在某发病鸽场控制本病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紊乱、黏膜出血等;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若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并发,将给养鸽爱好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一、概述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瘟、鸽新城疫),是由禽血清Ⅰ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各种鸽(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以神经症状和腹泻为主要发病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达50~80%以上,已成为危害养鸽业最主要的疾病之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确诊广西某肉鸽场中出现神经症状的病鸽并为该场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案,通过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分离、病毒分离等方法对广西某肉鸽场病鸽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剖检可见病鸽肝脾肿大、坏死,花斑肾;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PPMV-1)、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和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PiHV)为阳性;对病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未分离到细菌;将病样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尿囊液血凝效价稳定在8 log2,其血凝性可被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但不能被禽流感病毒(AIV)阳性血清抑制。研究表明,最终诊断结果为PPMV-1、PiCV和PiH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1中药在防治肉鸽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随着肉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传染性疾病频频暴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其中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Ⅰ)病(鸽新城疫病)是危害肉鸽养殖业最为严重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各龄期鸽均有易感性,发病率可达20%~50%,死淘率达10%~~80%[1].许多鸽场应用鸡新城疫疫苗并未获得满意的效果.一些鸽场研发使用中药佐剂疫苗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预防效果.邹永新等[2,3]通过在发病鸽场分离抗原性良好的毒株作为种毒,研制成以蜂胶、黄芪、人参、扶芳藤为主的复合中药佐剂灭活疫苗,经实验室与田间应用证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免疫保护效果理想,其多方面功效均高于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一种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1986年前后,在我国鸽群中发现了该病。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是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变异株,它不同于典型的NDV,它与NDV是两个不同宿主的适应株。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本病的流行,已经给  相似文献   

17.
1鸽新城疫病原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对鸽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成为危害养鸽业的最主要疫病.该病与鸡新城疫类似,能造成病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和明显神经症状等,发病急,...  相似文献   

18.
鸽I型副粘病毒病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鸽I型副粘病毒病 (俗称鸽瘟 )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 (pigeonparamyxovirustype 1 ,PPMV-1 )引起的一种鸽的烈性传染病 ,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是肠炎、下痢和神经症状等。 1 981年首先在苏丹和埃及的信鸽中发现此病 ,随后迅速传播 ,到 1 985年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 ,我国各地陆续有发生该病的报道 ,而且在一些肉鸽饲养场呈暴发性流行 ,给养鸽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区近几年来养鸽业的发展比较快 ,广西大学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从区内几个暴发疾病的养鸽场的病鸽中分离并鉴定到…  相似文献   

19.
鸽Ⅰ型副黏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是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一变异株[1],其基因组为无节段的负链单股RNA,鸽子感染后常突然发病,在潜伏期、体温反应、死亡时间、死亡率方面与鸡新城疫均有差异,多表现为神经症状,病鸽呆滞和震颤,偶伴有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达80%~100%),该病的流行给养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副黏病毒(PPMV-1)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PPMV-1与鸡的NDV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有一定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在没有得到鸽PPMV-1疫苗的情况下,使用鸡的ND疫苗对PPMV-1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不过由于PPMV-1在鸽体内传代,已成为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