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苗立枯病是东北地区针叶树育苗上的重要问题,其中以落叶松、樟子松、和红松等幼苗发病较重,油松和赤松等幼苗发病为轻。幼苗发病征状有土内腐死、猝倒、立枯、地上腐烂、和一、二年生大苗发生枯萎落叶等五个类型。诱致松苗发生侵染性立枯病的病菌,有 Rhizoctonia、Pythium 和 Fusarium等三种菌类,其中 Rhizoctonia 尤为主要。松苗立枯病发生的轻重与育苗措施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或位于山脚下坡的苗圃或苗床,一般发病较重。种子经雪藏混砂催芽处理后,能提早种子萌芽、出土和齐苗,有降低发病程度的作用。光照多少对幼苗发病有影响。根据苗圃的调查观察,全光育苗发病率低,遮蔭育苗发病率高;但在沈阳试验结果还不能证实这一点,相反的半遮蔭育苗要好些。  相似文献   

2.
大豆丝核菌病在荆州地区已上升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4—43%;减产10%左右。 一、为害症状 丝核菌病自大豆苗期到开花结荚期都会发生。一般以开花盛期到结荚期为害最重(7月中旬—8月下旬)。丝核菌病在田间往往先出现发病中心,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蔓延,在高湿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造成落叶,落花、落荚,最后整个植株成光杆而枯死。  相似文献   

3.
针对2017—2019年唐山地区姜瘟病的发生动态及发病因子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唐山地区姜瘟病为害严重,地上部茎叶和地下根茎均能感病,常引起全株枯死。2017—2018年定点监测,姜瘟病发病率在9.80%~11.52%之间,6月下旬始发,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病害流行盛期,9月中旬以后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姜瘟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受气温、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当日均气温达到23.5℃以上开始发病,随降雨量的增多病害蔓延加速。唐山地区6个主栽品种以本地品种冀姜5号田间自然发病较轻,另外5个外地引入品种病株率、病情指数均明显偏高,提示外地调入的带菌姜种是主要侵染源。此外,随土壤连作年限的延长和化肥施入量的增加,姜瘟病发病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蔬菜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孙耀林,王岩,刘久名(黑龙江大庆市三环企业集团四牧场163001)蔬菜苗立枯病,俗称死苗病,主要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幼苗,也能侵害豆类等蔬菜幼苗,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是危害蔬菜幼苗的主要病害之一。l蔬菜苗立枯病的发...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riae)近年来发生3种严重病害,通过对太子参发病叶片和块茎的病症观察,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株和土壤病原微生物后再用16Sr DNA测序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其病原菌分别为茄匐柄霉(Stemphyl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同时,在太子参根腐病的病土中也分离出病原菌匍枝根霉(Rhizopus slolonifer)。这些病原菌导致的病害为太子参褐斑病、太子参立枯病和太子参腐烂病。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化学防治颜显菊(陕西省汉阴县植保站立枯病是陕西汉阴水稻旱秧上的主要病害,每年四月中下旬常因低温阴雨和寒潮侵袭,使水稻秧苗发生立枯病,一般病株率在15%左右。病原菌以禾谷镰刀菌为主,还有腐霉菌、丝核菌等。对于立枯病除了加强苗田管理外,...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是蔬菜兼水果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中,番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叶霉病、灰霉病、青枯病、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等,影响番茄的生长,造成番茄减产。为了有效防治番茄病害,笔者介绍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1番茄立枯病1.1症状与诊断幼苗受侵染后,茎基部或根部出现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上下左右扩展,细缢呈线状,上部叶片逐渐发黄,干枯死亡。发病初期,病苗皮层变色腐烂,地上部分白天中午表  相似文献   

8.
1959—1989年,通过对花生根结线虫生活史及温、湿度的研究证明:该线虫在山东省烟台地区每年发生三代,以卵或幼虫在土壤内越冬。幼虫侵入根组织田间土壤最低温度为12.5℃,发育完成一个世代所需天数的长短,随土壤温湿度的变化而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5月中旬至6月下旬,土温于16.33—25.64℃。土壤含水量于6.94—12.58%为该线虫的侵染盛期。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花生病毒病及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5—1987年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花生上流行的病害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黄花叶病害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害。血清鉴定451份花生病害样品,黄花叶病害样品受CMV-CA侵染占95.7%,轻斑驳病害样品受PMMV侵染占91.3%,中后期病害样品受CMV-CA和PMMV复合感染较普遍。CMV种传率2%左右,种传病苗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出现,6月病害进入高峰。三年CMV-CA流行程度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苗期蚜虫发生早晚、发生量及苗期降雨量。PMMV种传率低于1%,病苗出现稍晚,但病害扩散快,6月上旬进入高峰,7月上、中旬发病率达100%。三年流行程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从高梁重病地块的病苗上,分离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6种真菌,其中以前三种的分离量比较大。致病性测定表明:立枯丝核菌的AG5是高梁苗病的病原菌,而其它5种分离菌只能造成微侵染,基本上不是致病菌,也不能促进立枯丝核菌对高梁幼苗的侵染。苗龄10-15天是从田间分离病菌的最好时期。多数表面消毒剂不适合立枯丝核菌的分离。不正常的温度、光照、湿度条件,容易导致错误的病原学结论,接近自然发病的条件的控制是研究病原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植物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learuw E.F.Smith)是一种重要细菌性病毒,在我国马铃薯、甘薯、花生、番茄等许多种农作物上造成很大危害。近年国际上对青枯菌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已在分子水平上开展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各地禾谷镰刀菌菌株间的致病力有强弱的不同,小麦品种对江苏禾谷镰刀菌菌株的抗病性也有强弱不同,但无一品种免疫。江苏各地禾谷镰刀菌菌株的致病力和品种的抗病性都没有特异性差异,所以,还不能认为江苏的禾谷镰刀菌有不同的生理小种存在。建议在江苏可以当地毒性较强的菌株作为麦类赤霉病抗病性鉴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保护学报》1983,10(3):145-146
黄瑞纶先生(1903—1975),字子荣,河北任邱人。值兹黄老八十诞辰,生前友好怀念殊深!黄先生1928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留任本系助教,1930年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化学系攻读农业化学,193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关于有机物中微量、汞测定的论文,被评为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返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授、系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An autoradiographic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14C-labelled assimilates, derived from 14CO2 fed to the aerial parts, was made at te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Oxalis latifolia H.B.K. and Oxalis pes-caprae L. Changing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of labelled assimilates to the underground parts of both species were revealed. These pattern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ing of control by defoliation and by foliageapplied herbicides.
Etude autoradiographique de la distribution des métabolites marqués an 14C à différents stades de développement de l'Oxalis latifolia H.B.K. et de l' O. pes-caprae L.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麦白粉菌菌株之间的有性杂交,获得1个白粉菌杂交分离群体。对该群体中各个体在鉴别寄主上进行了无毒性/毒性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对应于小麦抗病基因Pm 4a、Pm4b和品种白免3号、Era抗性的小麦白粉菌无毒性分别由1对基因控制;对应于Pm 3b的无毒性/毒性分离在杂交群体中偏离1对或2对基因的分离比例。对应于Pm4a、Pm 4b和白免3号抗性的3个无毒位点之间完全连锁,在杂交群体中共分离;该3个位点与Era抗性对应的无毒位点之间不具有连锁性。  相似文献   

16.
7. CONTROL OF TIPULA SPP. LARVA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侧沟茧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的触角上存在5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A型、B型、C型,槽状感觉器,锥形乳头状感觉器,刺形感觉器和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为研究该蜂寻找生境和寄生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84年9月至10月在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调查中共发现了4种廿八星瓢虫的寄生性天敌,其中包括瓢虫姬小蜂,啮小蜂、金小蜂和一种尚未定名的寄生蜂。以瓢虫姬小蜂分布广泛,被寄生后的瓢虫形成蛹干尸。经室内饲养证明啮小蜂为瓢虫姬小蜂的寄生蜂。金小蜂仅只采集到一头标本,它的寄生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瓢虫姬小蜂已引种到美国农业部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 P E G( M W 6000)对当年生绵刺嫩枝进行渗透胁迫处理,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物( S O D)、过氧化氢酶( C A T)的活性和丙二醛( M D 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绵刺嫩枝在渗透份胁大于- 2.0 M Pa 迫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 S O D 活性,脂质过氧化作用较弱,膜系统基本完整; 渗透胁迫小于- 2.0 M Pa。 S O D 活性明显下降,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膜透性增加。 M D A 含量与 S O D 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 - 094217); C A T 的活性随渗透胁迫强度增大而逐渐增强,达到一个峰值(- 2.5 M Pa)后,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绵刺嫩枝中 C A T 和 S O D 活性具很强的抗水分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两个已经鉴定的小麦叶锈小种和两个未经鉴定的培养物共4个培养物中,分别分离出25个单孢子堆进行繁殖和鉴定。结果表明,没有一个培养物的群体组成是同质的,都包括多种毒力不同的类型。在已被鉴定为小种叶3和洛10类型(80-7-58)的两个培养物的群体中,都包括有14种毒力不同的类型。有的培养物的群体组成比较简单,只包括3种不同的类型。在鉴定小种时,如果叶锈菌的群体包括几种毒力不同的类型,在鉴别寄主上由某致病类型产生的感染型侵染型,可以掩盖其它类型产生的抵抗型侵染型。通过单孢子堆后代的毒力分析,就可以使被掩盖了的致病类型表现出来。本研究从4个培养物分离的100个单孢子堆的后代经鉴定可以区分出24种毒力不同的类型,这说明小麦叶锈菌的毒力是很专化的,群体组成也是复杂的。如果用斯塔克曼建立的鉴定小种方法,仅作一次或简单地鉴定,将不能揭露出叶锈菌群体中包括的客观存在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