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旨在研究氨基酸平衡低蛋白质日粮对育肥猪肠道抗菌肽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将20头(60±2.5)kg的育肥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个处理:14.0%CP日粮(14.0%CP),添加Glu、Lys、Met、Thr和Trp的12.5%CP日粮(12.5%CP),添加Glu、Lys、Met、Thr和Trp的11.0%CP日粮(11.0%CP),添加Glu、Lys、Met、Thr、Trp和BCAA(Val、Ile、Leu)的11.0%CP日粮(11.0%CP+BCAA)。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分为5d预试期和30d正试期。结果表明:(1)尿液尿素氮和尿酸含量随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2)低蛋白质水平日粮显著降低空肠黏膜、回肠黏膜β-defensin-2水平和ANG1、ANG4 mRNA表达水平(P0.05);(3)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部分回肠、直肠食糜微生物氨基酸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4)与14.0%CP组相比,12.5%CP组Observed species显著提高(P0.05),11.0%CP组Shannon、PD显著降低(P0.05),11.0%CP+BCAA组Shannon显著降低(P0.05)。4组之间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与14.0%CP组相比,12.5%CP组和11.0%CP组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11.0%CP+BCAA组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14.0%CP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2.5%CP组和11.0%CP+BCAA组(P0.05),与11.0%CP组差异不显著(P0.05),14.0%CP组弯曲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4.0%CP组粪肠球菌属、狭义梭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1.0%CP组和11.0%CP+BCAA组毛螺菌属FCS020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2.5%CP组和14.0%CP组(P0.05)。低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平衡日粮能提高氮的利用率,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在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BCAA有助于增加氨基酸的平衡性、维持肠道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饲喂不同蛋白水平开食料,研究其对断奶前后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0头20日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饲喂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9%(L)和22%(H)的两种开食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每天测定采食量,每隔30 d测量体重;在60和90日龄时饲喂前颈静脉采血,测定尿素氮;每组随机选取4头分别在30、60和90日龄晨饲后2 h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NH_3-N、VFA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两组间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日均采食量(ADFI)均差异不显著(P0.05);90日龄时,H组的尿素氮(BUN)显著高于L组(P0.05)。(2)饲粮蛋白水平对瘤胃pH、NH_3-N、丙酸比例、丁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无显著影响,90日龄时,H组的乙酸比例显著低于L组(P0.05)。(3)Chao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分别比H组显著提高20.7%、17.4%(P0.05),其余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4)门水平上,L、H两组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但两组间优势菌群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罗斯氏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和欧陆森氏菌属,但两组间优势菌群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蛋白水平对瘤胃发酵类型及瘤胃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了80头新生荷斯坦犊牛,体重(41.31±2.23)kg,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牛至精油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莫能菌素组开食料中添加3.6 g/kg莫能菌素,混合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3.6 g/kg莫能菌素,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任何饲料添加剂。饲喂70 d后,从每组中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牛3头,采集12头犊牛的瘤胃液,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瘤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门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混合组的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3)属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牛至精油组的瘤胃液中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奥尔森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球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梭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调节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提高犊牛瘤胃中蛋白质降解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产丁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可能避免或者缓冲莫能菌素对有益菌群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犊牛早期断奶开食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30头中国荷斯坦初生犊牛,分为6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6种开食料,用150kg鲜奶于42d断奶。通过不同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培育方式下,犊玷开食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应高于21.0%(DM),若以大豆饼(粕)为主体蛋白南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22.38%,并补加0.14%的蛋氨酸,不需使用鱼粉,开食料亦有很好的效果,开食料中添加5%的糖蜜会使开食料采食量提高15.6%。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开食料中粗蛋白水平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头56日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其中低蛋白(LP)组、中蛋白(MP)组、高蛋白(HP)组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6.81%、20.44%、23.92%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LP组犊牛的增重要低于其他2组,而HP组犊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8~16周龄犊牛开食料含20%的粗蛋白水平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研究高蛋白饲料添加虎杖对雏鹅生长性能、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将70只1日龄扬州雏鹅随机分为高蛋白组和高蛋白+3%虎杖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高蛋白组饲喂粗蛋白质为24%的高蛋白饲料,高蛋白+3%虎杖组饲喂含3%虎杖的高蛋白饲料。试验为期15?d。结果显示:与高蛋白组比较,高蛋白+3%虎杖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血清尿酸、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脂多糖(LPS)、IL-6、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高蛋白组比较,高蛋白+3%虎杖组盲肠菌群OTU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升高,在门水平,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在属水平,苏黎世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综上,高蛋白饲料中添加虎杖可以提高雏鹅生长性能,降低血清尿酸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 [关键词]虎杖|雏鹅|高蛋白饲料|肾功能|炎症因子|盲肠菌群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0.5%菊苣多糖对免疫抑制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168羽45日龄健康K9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羽。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喂基础日粮,菊苣多糖组和菊苣多糖+模型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菊苣多糖,模型组与菊苣多糖+模型组连续3 d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对照组与菊苣多糖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菊苣多糖组肉鸡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优于对照组、模型组(P<0.05),菊苣多糖+模型组优于模型组(P<0.05);105日龄时,菊苣多糖+模型组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高于模型组(P<0.05);4个采样期中,模型组IgA、IgG和IgM浓度最低,菊苣多糖+模型组的IgG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盲肠α多样性显示,菊苣多糖+模型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模型组(P>0.05),在门水平上,60、75、105日龄时,菊苣多糖+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模型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低于模型组;在属水平上,60、75、90日龄时,菊苣多糖+模型组另枝菌属相对丰度较...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16S rDNA技术研究甘露寡糖不同添加方式对哺乳期犊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影响,本研究选用出生日龄一致、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公犊牛20头,随机分为4组。CR组为对照组,饮用乳及开食料中均不添加甘露寡糖;ORa组在饮用乳中添加5 g甘露寡糖,开食料中不添加甘露寡糖;ORb组在开食料中添加5 g甘露寡糖,饮用乳中不添加甘露寡糖;ORc组在饮用乳及开食料中各添加2.5 g甘露寡糖(混合添加)。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了甘露寡糖添加方式对犊牛瘤胃细菌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寡糖添加方式会影响哺乳期犊牛瘤胃细菌总数,但对哺乳期犊牛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ORb组颗粒料中添加甘露寡糖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与放线菌门的丰度(P<0.05),极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的丰度(P<0.01),优势菌门增加为3种,分别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与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甘露寡糖不同添加方式导致哺乳期犊牛瘤胃细菌菌群结发生了改变,其中甘露寡糖不同添加方式对小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在瘤胃内丰度均产生了影响,但对ORa组与ORc组犊牛瘤胃细菌影响不及ORb组;且ORb组犊牛瘤胃细菌功能性菌属普雷沃氏-7属、氨基酸球菌属、优杆菌属和琥珀酸弧菌等均发生显著变化。基于以上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本研究条件下,甘露寡糖添加方式对哺乳期犊牛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开食料中寡糖添加方式对菌群结构产生部分影响,其中发挥瘤胃蛋白降解作用和淀粉降解作用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属、利用乳酸的新月形单胞菌属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而利用乳糖的优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降解半纤维素的小杆菌属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9.
选60头加拿大出生奶犊牛,分为6组,每组10头,在相同的饲管条件下,分别饲喂6种开食料,喂121kg鲜奶于42日龄断奶。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应高于20.0%。以大豆饼(粕)为主体的蛋白质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21.91%,并增加0.14%的蛋氨酸,保持氨基酸平衡,不需添加鱼粉,降低原料成本,开食料亦有很好的效果,故4号料为最佳配方。在开食料中添加5%糖蜜会使加拿大奶犊牛采食量提高16.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46头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犊牛,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头。其中,Ⅰ组采用传统饲喂模式(粉状开食料+干草+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粉状开食料,10日龄开始补充苜蓿干草和精饲料,干草自由采食;Ⅱ组采用现代饲喂模式(颗粒型开食料+牛奶),从4日龄开始补充颗料型开食料。两组均60日龄断奶。结果表明,Ⅰ组犊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两组的平均日增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前管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45d、60dⅡ组总蛋白(TP)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5dⅠ组尿素氮(BUN)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CP、EE和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犊牛腹泻率(2.39%)低于Ⅰ组(3.12%)。试验表明,断奶前饲喂颗粒开食料有利于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提高犊牛对固体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2月龄杜湖杂交公羔,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LW_CK)饲粮为精料+苜蓿,处理组(LW_EG)为精料+苜蓿+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试验期150 d,其中预试期20 d,正试期13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5只羔羊屠宰取瘤胃内容物,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羔羊瘤胃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处理组羔羊瘤胃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提高纤维水平后显著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与处理组羔羊瘤胃菌群共鉴定出195个属,处理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对照组优势菌属为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7)。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解琥珀酸弧菌属、密螺旋体属(Treponema_2)、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_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琥珀酸弧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适量提高饲粮中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部分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有利于育肥羔羊的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喂模式对犊牛肠道及胰腺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犊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头,其中Ⅰ组采用传统饲喂模式(干草+粉状开食料),4 d开始补充开食料,10 d开始补充苜蓿干草,干草自由采食。Ⅱ组采用现代饲喂模式(颗粒型开食料)犊牛于4 d开始补充开食料。60 d断奶。各组分别在0、15、30、60 d屠宰3头犊牛。结果表明:Ⅰ组犊牛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纤维日均摄入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粗蛋白、消化能、粗脂肪、钙和磷的日均摄入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犊牛小肠以及胰腺内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均高于Ⅰ组,尤其是胰蛋白酶以及糜蛋白酶在60 d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果提示,断奶前饲喂颗粒开食料有利于促进犊牛小肠以及胰腺内消化酶的分泌,利于提高犊牛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类型对荷斯坦哺乳犊牛生长发育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进行划分区组,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各组分别饲喂颗粒状开食料、粉状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共80 d,其中1~50 d为哺乳期,按照正常程序饲喂常乳+自由采食开食料;51~60 d为过渡期,减少常乳饲喂量+自由采食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自由采食开食料。犊牛从出生第7天开始饲喂开食料。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2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开食料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增加了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以口感化开食料的饲喂效果最佳。给犊牛饲喂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瘤胃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瘤胃液氨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具有显著影响。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氮浓度,增加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因此,在犊牛开食料的选择上,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可以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究泌乳期母兔乳中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变化。选用3胎次妊娠母兔12只,分别于泌乳第0天(分娩后0.5 h内,L0)、第3天(L3)、第7天(L7)、第21天(L21)、第35天(L35),取母兔新鲜乳汁进行16S rDNA测序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显示:1) alpha多样性方面,Chao1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表现为L0、L21极显著高于L7(P<0.01),L3显著高于L7(P<0.05);Shannon指数表现为L0显著高于L7(P<0.05),L21极显著高于L3、L7(P<0.01);Simpson指数表现为L21显著高于L7(P<0.05)。2)beta多样性方面,L0、L21、L35的微生物组成相似。3)在门水平上,L7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L0、L35(P<0.01),显著低于L21(P <0.05);L7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L3、L21(P<0.01),显著低于L0(P<0.05);L7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开食料对犊牛采食量、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选取16头荷斯坦初生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颗粒化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为10周,第8周断奶,断奶后各组随机选择4头犊牛在犊牛岛继续饲养1周,第10周转到小圈群养。各处理组从第3天开始自由采食开食料,并记录每天的采食量,每周称1次体重、量1次体尺。结果表明:1断奶后1周内口感化开食料组犊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颗粒化开食料组(P=0.038),而口感化开食料组1~9周的饲料报酬显著高于颗粒化开食料组(P=0.028);2两种开食料对犊牛的体尺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两种开食料对犊牛的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虽然口感化开食料组犊牛的采食量低,但两种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口感化开食料的饲料报酬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功能性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粪便评分、免疫功能及断奶应激的影响。30头娟西杂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正常开食料,试验组开食料中添加2 g/(头·d)甘露寡糖、3 g/(头·d)果寡糖及15 g/(头·d)的复合益生菌,试验正式期60 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犊牛平均日增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试验组的粪便得分低于对照组。与断奶前2 d相比,断奶后4 d对照组血清中IL-1、血中超敏C蛋白、结合珠蛋白和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断奶后4 d试验组血中超敏C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是血中IL-1、结合珠蛋白和皮质醇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断奶前期在犊牛开食料中补充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功能性寡糖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的性能,降低粪便评分,增强犊牛的免疫,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荷斯坦公犊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22%(低蛋白质组)、20.21%(中蛋白质组)和24.30%(高蛋白质组)的开食料。开食料采用限饲,试验在犊牛的8~16周龄进行,在10周龄和13周龄时,每组分别选取3头牛进行代谢试验。试验期为7d,采取全收粪法。结果表明,10周龄时,除粗蛋白质外,低蛋白质组的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均高于另外两组。13周龄时,除干物质外,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犊牛的粪氮、尿氮、吸收氮、沉积氮和氮的总利用率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由此可得,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存在影响,犊牛的吸收氮和沉积氮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氮的排放也会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8.1±0.5) kg和胎次相近的(35±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1(Ⅰ组)、2(Ⅱ组)、4(Ⅲ组)g·kg-1的苜蓿黄酮和50 g·kg-1的苜蓿草粉(Ⅳ组);预试验期3 d,正式试验期32 d。试验采集的结肠内容物,提取总DNA后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5个组共产生了48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共享327个OTU,占总OTU数量的67.56%,其中Ⅰ组的OTU数量最高。2)物种丰富度ACE指数(community richness the ACE estimator,ACE)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其中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物种丰富度Chao指数(community richness the Chao estimator,Chao)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其中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的Sobs(the observed richness,Sobs)、ACE、Chao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门水平上,各组间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各组间梭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Ⅰ组和Ⅲ组梭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粪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真细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Ⅱ组真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Anaerotruncus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Ⅱ组和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NC2004相对丰度有差异(P>0.05),其中Ⅲ组NC2004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UCG-014、Erysipelotrichaceae和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能够改变结肠微生物细菌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复合菌颗粒料对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出生后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0头安格斯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颗粒料不添加任何复合菌,试验组添加1%复合菌颗粒料(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活菌数为3×108 cfu/g)。试验期共10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抽取犊牛瘤胃液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和Simpo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Shannon指数和Chao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Sobs指数、Ac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主要是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属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两组第二优势菌属不同:对照组为理研菌科_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试验组为未分类_f_Muribaculaceae(norank_f_Muribaculaceae)。由此可见,复合菌颗粒料对犊牛瘤胃中MCP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并且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有增长的趋势,还可以增加犊牛瘤胃菌群丰富度,同时试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提高8.68个百分点,普雷沃菌属、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群以及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群等的相对丰度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 复合菌颗粒料|安格斯犊牛|瘤胃发酵参数|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低蛋白日粮中功能性添加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中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112头80 kg左右健康“大×长”二元育肥阉公猪,根据窝别、体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13.5%CP标准日粮)、SD+C组(标准日粮+75 mg/kg金霉素)、LP组(10.5%CP低蛋白日粮)、LP+C组(低蛋白日粮+75 mg/kg金霉素)、LP+OO组(低蛋白日粮+100 mg/kg牛至油)、LP+SP组(低蛋白日粮+0.16%小肽)、LP+SP+FAP组(低蛋白日粮+0.16%小肽+0.2%发酵穿心莲),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生产性能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中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和门水平上的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SD+C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LP组、LP+C组、LP+OO组和LP+SP组(P<0.05),LP+C组的料重比(F/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D+C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D+C组钙(Ca)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LP组的干物质(DM)、Ca、P和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