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滨海盐碱地基盘法造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推广基盘法造林技术在我国沿海盐碱地区的应用,以唐山市南堡盐场重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盘育苗、修筑台田、挖排水沟、铺隔离层、客土穴移植树苗等综合措施,探讨滨海盐碱地基盘法造林技术。结果表明:种基盘具有一定阻隔盐碱的作用,其出苗率降序排列依次为Ⅲ、Ⅳ、Ⅱ、Ⅰ,即以客土、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为5:1:2:2的种基盘出苗率最高,且蛭石和珍珠岩组合占优势的基盘配方出苗率高于草炭占优势的基盘配方;台田以南北两条“十”字式(炉渣)的排盐阻盐效果最好,炉渣隔离层比建筑垃圾隔离层的排盐阻盐效果要好;客土穴起到了较好的改土阻盐效果,大部分移植树苗成活。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碱地造林提供改土阻盐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滨海盐碱地基盘法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唐山市南堡盐场重盐碱地为例,采用基盘育苗、台田整地、客土穴移植树苗等措施,探讨滨海盐碱地基盘法造林技术。结果表明:基盘具有一定阻隔盐碱的作用,客土、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以5:1:2:2的种基盘出苗率最高,且蛭石和珍珠岩组合占优势的基盘配方出苗率高于草炭占优势的基盘配方,基盘苗早期受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大,不同配方的基盘对基盘苗的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量的影响大小还有待研究。台田的排盐阻盐效果以南北两条“十”字型(炉渣)的最好,炉渣隔离层比建筑垃圾隔离层的排盐阻盐效果明显。客土穴具有较好的阻盐效果,大部分移植树苗成活。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碱地造林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东段高寒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植物的土壤理化特征,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祁连山东段6种灌丛植被和高寒草地的土壤基本性状、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①祁连山东段高寒植被的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祁连山东段土壤总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无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③祁连山东段土壤最大持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土壤毛管持水量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变化规律则不太明显。④祁连山东段土壤初渗透率(0.58~2.81 mm/min)高于平均渗透率(0.05~1.26 mm/min)和稳渗透率(0.04~1.31 mm/min),6种高寒植被的土壤初渗透率表现为高寒草地>山生柳>硬叶柳>绣线菊>千里香杜鹃>金露梅>头花杜鹃;平均渗透率表现为绣线菊>金露梅>千里香杜鹃>山生柳>硬叶柳>高寒草地>头花杜鹃;稳渗透率表现为绣线菊>金露梅>千里香杜鹃>山生柳>硬叶柳>头花杜鹃灌丛>高寒草地。[结论]研究区域高寒植物类型的不同会对该区域土壤理化特征产生不同影响,即土壤理化特征与植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合适的番茄育苗基质,通过以农业废弃物牛粪、花生壳、蛭石等为材料,并按照一定比例制成5种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以通用基质(成分为河沙、珍珠岩、竹削)为对照,对其物理性状以及供试品种黑珍珠番茄幼苗生长的前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不同配方育苗基质的容重为0.47~0.81g·cm-3,总孔隙度为69.33%~83.03%,持水孔隙度为52.37%~66.02%,pH在7.20~7.97;综合番茄幼苗的形态指标,T3配方(牛粪:花生壳:蛭石:通用基质=2∶2∶4∶2)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长势最强,其株高、茎粗、地上地下部干鲜重最好,壮苗指数、出苗率最高,可用作番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5.
露天矿上覆岩土层中表土替代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表土缺乏地区,筛选适宜的表土替代材料是露天矿复垦的关键。通过对内蒙古某露天煤矿上覆岩土层的基本特征的分析,以当地表土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了表土层下Ⅱ层黄土(18.4 m厚)和Ⅲ层亚黏土(16 m厚)的原状基质及其风化物的理化性质与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同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各基质出苗率及土壤表层的结皮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表土层下Ⅱ层风化与原状基质分别属于粉黏土和黏土,pH值偏高,缺乏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成分,As、Cr、Cu、Ni、Zn、Pb等重金属含量较低,表层结皮严重对紫花苜蓿的出苗率影响较大;Ⅲ层风化与原状基质属于重黏土,pH值适中,营养成分含量不均衡,速效钾含量丰富,As、Cr、Cu、Ni、Zn、Pb等重金属含量较低,表层稍有结皮对紫花苜蓿出苗率的影响较小。分析结果表明:Ⅲ层基质在酸碱性、电导率、含盐量、出苗率等方面均接近当地表土,较为适宜作为表土替代材料,其风化后的土壤特性更优。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类型草本层生态学特性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东  汝海丽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100-10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黄土丘陵区4种典型植被类型(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白羊草群落、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草本层生态学特性,通过室内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测定分析群落间环境因子的差异,并对群生态学指标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重要值在4种群落中均很高,群落间各科物种重要值差异显著。(2)群落物种多样性表现为:人工刺槐林 > 人工柠条林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白羊草群落;群落盖度表现为人工刺槐林 > 白羊草群落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人工柠条林;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表现为:白羊草群落 > 人工刺槐林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人工柠条林。(3)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工刺槐林 > 白羊草群落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人工刺槐林,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和白羊草群落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较高。(4)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白羊草群落(8.43%)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7.60%) > 人工柠条林(6.43%) > 人工刺槐林(5.85%)。(5)群落盖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指标正相关,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相对复杂;群落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与土壤水分含量负相关,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固沙材料与5种典型草本植物的相容性影响,为九寨沟景区震后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改性纤维素类新型固沙材料和典型草本植物,利用基质吸力分析、植被模拟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探讨不同配比方式的固沙材料与草本植物的相容性机理。[结果]固沙材料基质吸力最终稳定在80 kPa左右,可以给植物根系生长提供稳定的供水环境;灯笼草和唐松草在两种配比的固沙材料中均有出苗,说明这两种植物与固沙材料相容性良好,从出苗率分布看,唐松草灯笼草金线草、茜草、夏枯草,其中唐松草出苗率达到30%;1∶3液固质量比的固沙材料含水率更高,植物株苗存活时间更长;种子出苗区域均位于固沙材料孔隙较大的位置。[结论]新型固沙材料基质吸力最终在80 kPa以内,1:2配比固沙材料的唐松草出苗率为30%,灯笼草平均根径达到2 mm,同时具有一定孔隙的固沙材料更适宜植物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新疆天然分布的草原锦鸡儿在西北地区植物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新疆荒山绿化的先锋植物,对新疆植被恢复具有潜在价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不同直播模式、不同播种量对草原锦鸡儿出苗率及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播出苗率及保存率均高于秋播,最高出苗率92.7%,保存率97%;播种模式中先覆膜后播种模式出苗率最高,春播以5粒/穴播种量出苗情况最好,出苗株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出苗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反而降低。因此,在高寒缺水地区,草原锦鸡儿采取春播5粒/穴先覆膜后播种模式,可以改善微环境,提高出苗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土壤保水剂含量对喷播基质物理性质及抗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保水剂含量对喷播基质物理性质及抗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剂含量处理中,保水剂含量与黑麦草出苗率及盖度、容重、孔隙度及抗冲性4种基质效应指标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符合二次多项式的回归关系。随保水剂含量增加,黑麦草出苗率及盖度、基质孔隙度及抗冲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基质容重随着保水剂的增加而减少。说明保水剂对植物的生长和基质改良作用是在一定的含量范围内,否则就会产生负作用。基质结构转折点是保水剂含量为0.3%,但保水剂含量为0.30%时,黑麦草出苗率和盖度分别最高(55%和0.48),当保水剂含量超过0.3%以后,基质容重会明显偏低(小于0.9),基质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抗冲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基质中保水剂含量应控制在0.3%以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基质结构,喷播基质具有较高保水效应的保水剂含量应在0.15%~0.30%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源发酵的玉米秸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分别以烘干鸡粪、尿素和硫酸铵为氮源发酵的玉米秸基质为原料,采用玉米秸基质∶蛭石=6∶4(体积比)为育苗基质,以草炭∶蛭石=2∶1(体积比)为对照,进行春季番茄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源及配比发酵的玉米秸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5%烘干鸡粪氮 75%化学肥料氮发酵生产的玉米秸基质,在番茄日历苗龄35 d、40d时,其幼苗平均株高与对照基质相近,平均茎粗、平均根体积、平均最大根长均高于对照;日历苗龄40 d时,番茄幼苗地上部、地下部平均单株干重均略高于对照,采用该氮源配方发酵生产的玉米秸基质可以替代草炭用于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11.
高传友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183-188,193
以广西南宁市不同棕榈科植物(棕竹、蒲葵、槟榔)为试材,研究和比较了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棕榈科植物株高、茎粗和冠幅均表现为槟榔 > 蒲葵 > 棕竹,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均表现为蒲葵 > 槟榔 > 棕竹,根区土壤pH表现为棕竹 > 槟榔 > 蒲葵,根区土壤养分大致表现为蒲葵 > 槟榔 > 棕竹,局部有所波动,其中不同棕榈科植物根区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不同棕榈科植物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产额(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氮利用效率(NUE)和光合磷利用效率(PUE)基本表现为蒲葵 > 槟榔 > 棕竹,局部有所波动,与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以及其根区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相一致,其中不同棕榈科植物Ls差异不显著(p > 0.05)。不同棕榈科植物一天各时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VAP)、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基本表现为蒲葵 > 槟榔 > 棕竹规律,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气孔限制导致了光合“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VAP)日变化随时间呈“W”变化规律。通过SPSS最佳曲线拟合不同棕榈科植物的Pn与PAR,CO2浓度和温度变化呈一致的二次曲线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棕榈科植物光合特性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其中Gs的相关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上所育的2 a生白蜡(Fraxinnus chinensis Roxb)、白榆(Ulmus pumila Linn.)、五角枫(Acer truncatum Bunge)、美国竹柳(Salix americana Linn.)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5个树种苗木根系的长度、连接数量、表面积、体积、分形维数及序级等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个树种苗木根系在其连接数量、长度、表面积和分形维数4个结构指标上均表现为白蜡 > 白榆 > 五角枫 > 美国竹柳 > 臭椿;在根系连接数量、长度两个结构指标上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即细根(d≤5 mm)数量、长度占据各自总根系的主体,细根是这5个树种吸收养分的主体;5个树种苗木根系的第1~3序级根系长度之和与1~4序级根系的连接数之和均分别占据各序级根系总长度与总连接数的70%以上和80%以上。白蜡和白榆0~4序级、五角枫0~3序级、美国竹柳和臭椿0~2序级是根系的主体。臭椿、美国竹柳两个树种的根系粗壮,特别是大径级(>5 mm)根系的表面积和体积占其本身的主体。综合根系的结构指标及序级分析结果,5个树种的根系发达程度和分生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为:白蜡 > 白榆 > 五角枫 > 美国竹柳 > 臭椿;白蜡和白榆两个树种的苗木根系数量多且有相对较高的根系序级,其侧根发达,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根系分枝能力,能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相似文献   

13.
胡红  曹昀    杨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284-287,292
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的盆栽试验,设置C0(5%),C1(10%),C2(20%),C3(25%),C4(30%)和C5(35%)6个水分处理,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对狗牙根匍匐茎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狗牙根匍匐茎的萌发率和幼苗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叶绿素以及单株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土壤水分含量与狗牙根幼苗特征值(幼苗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单株生物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3)利用高斯模型定量分析狗牙根匍匐茎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得出狗牙根匍匐茎萌发及幼苗的最适土壤水分生态幅为[14.78%,30.15%],极限生态幅为[5.65%,38.26%],水分含量对狗牙根匍匐茎萌发幼苗的单株生物量和平均叶片长度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60Co-γ射线辐射对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种子的生物学影响,本研究以金花菜干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剂量(0、400、600、800、1 000、1 200 Gy)辐射处理,测定了发芽率、植株存活率、幼苗株高、分枝数、开花数量、荚果数量等指标,利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金花菜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400 Gy可显著提高金花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400~1 200 Gy)逐渐降低;辐射剂量与成活率、幼苗株高、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低剂量(≤600 Gy)可促进金花菜的种子萌发、生长和结实,高剂量(>600 Gy)则抑制金花菜的生长和结实;金花菜干种子辐射的LD50为580 Gy。本研究结果为金花菜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海鸽  蒋齐    王占军  刘华  何建龙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225-229,235
为确定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温度和光照条件,利用生化培养箱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浓硫酸预处理、清水预处理的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浓硫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甘草种子发芽率,且发芽更整齐;(2)甘草种子从10~40℃都可以发芽,但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延缓甘草种子的发芽进程且抑制幼苗生长,乌拉尔甘草出芽和幼苗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3)清水预处理的种子适宜在光照10 h/d条件下萌发,浓硫酸预处理能够降低甘草种子萌发对光的依赖性,全黑暗条件能够促进甘草幼苗胚根和胚轴的生长。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适宜在20~30℃、光照10 h/d条件下萌发,20℃最适宜甘草幼苗胚根生长,30℃最适宜胚轴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金卫  孙漱芗  骆倩  王贤裕 《核农学报》1990,4(3):129-134
水稻种子在极低温(-196℃)条件下进行(137)~Csγ射线辐照,然后进行热冲击(65℃)后处理。结果表明,极低温加热冲击处理的辐射防护效应大于极低温处理。在10—50krad剂量范围内,水稻主要性状的突变率,极低温加热冲击组及热冲击组大于常温组,而常温组又大于极低温组;在70—90krad范围内,极低温加热冲击组大于极低温组,其余两组全部死亡。各处理组在最适宜诱变剂量下的突变频率:极低温加热冲击组最高,常温组最低,其余两组居中。  相似文献   

17.
宅配小青菜贮藏期间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宅配条件对小青菜品质的影响及准确预测小青菜的货架期,测定了3、10和20℃条件下盒装和袋装小青菜的失重率、Vc含量、黄化率、a*值、b*值和ΔE值的变化,采用动力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颜色、黄化率和Vc含量变化的综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10和20℃条件下,小青菜的黄化率、a*值、b*值、ΔE值变化均符合零级反应,Vc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以单指标分别建立了货架期预测模型,验证试验表明,各模型的拟合性良好(R2>0.9),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关性高(>0.93);基于主成分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更准确的货架期预测混合模型,该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0%,适用于宅配期间小青菜货架期的预测。本研究结果为小青菜的冷链宅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无需样品前增菌即可快速检测叶类蔬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本试验将β-环糊精和牛乳蛋白包被活性炭结合用于去除叶类蔬菜基质中的PCR反应抑制因子,从而促进该菌的回收,随后以iap为靶基因,进行PCR检测,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用性,并评估该方法所用主要试剂在冷冻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与prfA序列相比,该方法检测78株目标菌和63株非目标菌后,无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特异性为100%;该方法无需前增菌,可在4 h内完成检测,灵敏度为101 CFU·25g-1;该方法与常规培养法在实际叶类蔬菜样品中目标菌的检出率、活体菌检测率均一致(符合率100%);所用的主要试剂在-20℃冰箱中保存至少12个月后仍可正常使用,稳定性较好。综上,该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叶类蔬菜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且实用性较好。本研究结果为降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消费者造成的安全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樟树、桂花、冬青、杜鹃)为试材,连续3 a研究和比较了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性,并探讨了典型园林植物滞尘量及滞尘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南宁市不同典型植物滞尘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滞尘效应大小依次表现为樟树 > 冬青 > 桂花 > 杜鹃;季节变化对植物的滞尘效应影响显著,春、冬两季滞尘量较大,而夏、秋两季滞尘量较小,相同季节基本表现为樟树 > 冬青 > 桂花 > 杜鹃;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降尘粒径主要分布在2.5~100 μm,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在100 μm以下(占99%以上);比叶重(x)与叶片滞尘能力(y)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最佳(p < 0.001),即比叶重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则较大;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叶片保护酶(SOD,POD,CAT)和非保护酶(PAL,PPO)活性均表现为樟树 > 冬青 > 桂花 > 杜鹃,与植物滞尘能力变化趋势相一致,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樟树 > 冬青 > 桂花 > 杜鹃;相关性分析表明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滞尘量与叶片酶活性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上海4个防护林树种受水盐胁迫后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盐胁迫下不同树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生物量积累有明显差异;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水盐胁迫水平和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处于不断增加状态,但在处理水平和响应时间上树种间的差异较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苗高、地径、生物量、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5个形态和生理指标作为评价防护林树种耐水盐能力的主要指标;根据主成分得分值,4个树种耐水盐胁迫能力大小顺序为乌桕 > 落羽杉 > 喜树 > 栾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