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β-葡聚糖酶主要包括内切β-1,3葡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外切β-1,3葡聚糖酶、β-1,4葡聚糖酶,属于水解酶类,对谷物中的β-葡聚糖具有水解作用。其主要用途:一是应用于啤酒生产中,可解决因大麦中难降解、黏度大的β-葡聚糖引起的麦汁和啤酒过滤速度慢的问题;二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消除谷物中的β-葡聚糖在家禽、家畜肠道内产生的黏性的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产β-葡聚糖酶菌株有细菌和霉菌,然而,目前,β-葡聚糖酶生产菌大多由于产酶活力低、发酵培养基条件复杂而受到限制。因此,须对产酶菌株进行选育。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实验室构建的微生物菌库中筛选获得1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HHL,结合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HHL最优产酶条件为以改良察氏培养基为培养基,pH 6.0,接种量8%,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144 h。此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8.74 U/mL。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从自然界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采用七叶苷显色技术分离和筛选β-葡萄糖苷酶菌株,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广西河池喀斯特地貌自然植被区筛选出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将其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pH值7.0、温度28℃、装液量40 mL/250 mL,经过优化后该棘孢曲霉菌株的产酶能力达到了42.75 U/mL,相较于出发条件提高了10.9倍。研究表明,研究筛选得到的棘孢曲霉能够稳定产生β-葡萄糖苷酶,经固体发酵技术优化后产酶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且在中性条件下产酶量最高,在饲料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3种诱变方法对黑曲霉3.316进行诱变,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编号为Ch2),并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变菌株Ch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氮源为蛋白胨,质量浓度2%,碳源为麸皮,质量浓度2%,表面活性剂吐温-80加入量2 mL,培养温度35℃,通气量200 r/min,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培养72 h,诱变菌株Ch2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302.96 U/mL,比优化前的酶活力提高了6.4%,比诱变前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86.5%。  相似文献   

5.
《饲料与畜牧》2008,(3):57-57
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  相似文献   

6.
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技术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确定其酶促反应适宜条件,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作为筛选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从玉米青贮饲料样品中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并通过形态学和系统进化树方法鉴定分离菌。同时对培养时间、pH和温度等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并产生清晰透明圈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粗酶液中滤纸酶活为1.5U/mL,外切葡聚糖酶活为1.3U/mL,内切葡聚糖酶活为6.4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2.3U/mL。酶促反应的适宜条件为pH 5.5,温度50℃,粗酶液为培养3d后发酵液上清。解淀粉芽孢杆菌分离株具有一定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在玉米秸秆生物降解与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拟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3.3002)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系统地测定了各种纤维素酶的酶活.结果表明,最优产酶培养基组成为:稻草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4:1,最佳氮源为2.5%(NH4)2SO4,最佳发酵时间120 h,培养温度35℃,接种量15%,pH 5.0,培养基含水率5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系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酶活力达4700 U/mL,葡聚糖外切酶(Cb)酶活力达3440 U/mL,葡萄糖内切酶(C1)酶活力达到1620 U/mL,滤纸酶(FPA)酶活力达到1935 U/mL.  相似文献   

9.
试验筛选得到了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枯草芽孢杆菌Z-1。利用七叶苷和柠檬酸高铁铵为底物,通过显色反应,在土壤中初筛得到15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复筛得到5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其中Z-1活性相对最高。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DNS法对粗酶液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安宁温泉周围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较好的β-葡聚糖酶产生菌W-9,并对其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酶活性为82.64U/mL。对W-9所产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70℃,70℃条件下保温时,酶活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蚕沙生物转化资源化处理效率,从蚕沙废弃物中筛选出1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DC-15,优化产酶条件并评估其对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的强化作用,以期为蚕沙高效资源化处理提供优质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菌株DC-15的纤维素酶活力,并优化其产纤维素酶条件。结果表明,获得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DC-15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该菌株最优生长及产酶碳源和氮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蛋白胨;最适接种量、产酶温度和pH分别为2%、37℃和7。优化后菌株DC-15的纤维素内切酶(CMCase)、滤纸酶(FPase)、纤维素外切酶(CBH)最高酶活力分别可达11.66、11.62、10.01 U/mL;菌株DC-15回补蝇蛆生物转化蚕沙体系后(6 d),蚕沙纤维素降解率为7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6%。获得的菌株DC...  相似文献   

12.
采取广西凭祥市原始森林土样为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分离纯化后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得到两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PX-10与PX-14)。PX-14有相对较强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葡聚糖内切酶活达到5.3 U/mL、滤纸酶活达到5.9 U/mL,根据PX-14菌株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鉴定为产黄青霉。对其所产的葡聚糖内切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X-14的葡聚糖内切酶最适温度为50℃,在40~50℃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最适pH值为8.9,在pH值为8~10之间有较高的pH值稳定性;Co~(2+)、Cu~(2+)对该酶有促进作用,Zn~(2+)、Fe~(2+)等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该菌具有较强的蔗渣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β-葡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允超  范志恒 《饲料工业》2007,28(20):42-43
<正>β-葡聚糖酶是一类能降解谷物中β-葡聚糖的水解酶类的总称,β-葡聚糖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是采用枯草杆菌经过液体深层发酵制得。β-葡聚糖酶包括内切和外切β-1,3-葡聚糖酶、内切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是饲用β-葡聚糖酶的有效成分。β-葡聚糖酶能降解β-葡聚糖分子中的β-1,3和β-1,4糖苷键,使之降解为小分子,失去亲水性和粘性,改变单胃动物肠道内容物的特性、消化酶的活性、肠道微生物的作用环境等,从而有利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瘤胃真菌是栖息在瘤胃中的、能够分泌高效纤维素酶的严格厌氧真菌。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的复合酶,主要有内切型葡聚糖酶、外切型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3种。由于瘤胃真菌纤维素酶能够高效地降解纤维素,因此可被广泛应用于纤维素、新饲料、新式酶原、处理有机垃圾等方面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较高的酵母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探讨。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一株酵母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酸性、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所筛酵母菌Y3为酿酒酵母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3.27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2.22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4.21 U/ml,耐酸性、耐模拟胃液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试验筛选到酿酒酵母菌Y3是一株较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地球上最大量的可再生性碳源物质。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复合酶,一般认为它包括3种成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即内切酶,也称Cx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也称C1酶、外切酶;β-1,4-葡萄糖酶即纤维二糖酶。纤维素的降解必须依靠3种组分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酶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其活力的大小,而多种因素可影响酶的活力,如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等。另外,酶制剂生产厂家为提高酶制剂的稳定性,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饲用纤维素酶高产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的一组酶系的总称,它不是单种酶,而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其中3种主要酶分别是:内切葡聚糖酶(Cx或CMC酶),外切葡聚糖酶(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3类酶在发挥作用时表现出协同效应,尤其是C1+Cx的组合表现出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从发酵饲料的微生物中筛选分离鉴定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曲霉菌株。试验利用PDA培养基对黑曲霉进行分离,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判定菌株分类地位;检测该菌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定性研究该菌的酶谱,选择不同碳源诱导其产内切葡聚糖酶、滤纸酶及木聚糖酶活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得到1株曲霉,经鉴定该菌为黑曲霉,编号为0729。在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30℃,培养第2 d,由木糖诱导黑曲霉产内切葡聚糖酶活和滤纸酶活最高,培养第1 d滤纸诱导的木聚糖酶活最高。研究表明,发酵饲料中富含可降解纤维的微生物资源,黑曲霉可以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对开发反刍动物饲用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通过定向筛选获得能够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所筛选的芽孢杆菌B1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7.31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5.26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32.46 U/ml,能够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耐模拟胃液能力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结果提示,本试验筛选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13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并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为降低粮食加工副产物中纤维素含量、提高其利用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豆豉为材料筛选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并用京尼平甙法检测相对酶活。以相对酶活最高的野生菌为出发菌(经镜检为杆菌),通过UV和LiCl诱变育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确定最佳条件为:黄豆粉1%、酵母膏1%、麸皮2%、KH2PO40.1%、NaCl0.5%、起始pH值7.5、装液量30ml、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7℃、转速70r/min。在该条件下,用京尼平甙法测得该菌株的相对酶活为0.826,水杨苷法测得绝对酶活为5.49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