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立霞  张文华  潘娟 《饲料工业》2012,33(10):15-17
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黔东南稻田野生月鳢全鱼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重(38.91±7.89)g的月鳢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5.28%、18.48%、2.51%和2.67%。含有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59.74%(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2.20%,占氨基酸总量的37.16%;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含量为24.34%。试验共检出26种脂肪酸,其中的20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4.15%,EPA、DHA和DPA含量分别为5.83%、7.66%和1.54%。  相似文献   

2.
采用60 d的单因素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38%、41%、44%、47%、50%、53%对体质量为(5.21±0.15)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和肝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以探明大刺鳅幼鱼配合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刺鳅幼鱼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35%~38%蛋白质组相比,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大刺鳅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获得最大值,饲料系数获得最小值,分别为116.7%、1.55%/d、203.29%和0.99,差异显著(P<0.05)。随蛋白质水平升高,大刺鳅幼鱼胃蛋白酶、肠道胰蛋白酶及淀粉酶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50%蛋白质组的酶活性最高,为14.49、4 374.67 U/mg prot.和1.02 U/mg prot.。肝脏胰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分别在50%、53%蛋白质组达到最高,与35%~41%蛋白质组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表明大刺鳅幼鱼体内蛋白质代谢活力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增强,鱼体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利用率有一定提高。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生长速率指标的回归分析,大刺鳅幼鱼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0.7%~52.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半刺厚唇鱼(P0.05),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野生半刺厚唇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而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值(AAS)均接近或大于1,化学评分值(CS)均接近或大于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9.83和73.20。氨基酸平衡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蛋白质品质较好。研究表明,半刺厚唇鱼的营养价值较高,是较优经济鱼类,养殖半刺厚唇鱼的营养价值仍然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黑脊倒刺鲃在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黑脊倒刺鲃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25%、1.83%、2.67%、77.25%;检测出氨基酸18种,占干重的75.07%,呈味氨基酸占干重的27.82%,∑EAA/∑TAA和∑EAA/∑NEAA分别为40.68%、68.58%;检测出脂肪酸27种,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24.1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3.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2.51%。试验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5.
刺鲃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鱼卵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本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刺鲃鱼卵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刺鲃鱼卵(鲜样)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7.66%、粗脂肪含量为3.18%、水分含量为64.26%、粗灰分含量为3.09%。刺鲃鱼卵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7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10种,总氨基酸(TAA)含量为23.21%,EAA含量为9.28%,NEAA含量为13.93%;EAA构成比例符合FAO/W HO标准,分别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进行评价,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9.26%。刺鲃鱼卵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3种饱和脂肪酸(SFA)、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2.68%、48.40%、28.93%;C20∶5n-3(EPA)+C22∶6n-3(DHA)占脂肪酸总量的8.53%。刺鲃鱼卵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硒含量丰富,其中锌、铁含量分别高达90.986 5、31.386 3 mg/kg。由此得出,刺鲃鱼卵营养丰富,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野生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幼鱼及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并为其营养标准的制订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资料,试验检测了野生绿鳍马面鲀幼鱼、成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绿鳍马面鲀幼鱼、成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分别达16.30%、15.75%;粗脂肪含量较低,分别为0.49%、0.89%,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WHO/FAO)和鸡蛋蛋白标准;幼鱼氨基酸总量(15.02%)、必需氨基酸总量(6.3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42.01%)、非必需氨基酸总量(7.33%)、鲜味氨基酸总量(5.52%)均高于成鱼,氨基酸组成优于成鱼,氨基酸营养价值也高于成鱼。  相似文献   

7.
野生与养殖三疣梭子蟹营养品质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分析比较野生和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肌肉、肝胰腺及生殖腺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结果表明,粗蛋白质以肌肉中含量最高,养殖蟹平均为81.69%,野生蟹平均为74.02%;粗脂肪以肝胰腺中含量最高,野生蟹为57.28%,是养殖蟹42.42%的1.4倍.共检出38种脂肪酸,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最丰富,其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中的含量;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LIFA)总量及EPA+DHA含量则表现为肌肉>卵巢>肝胰腺(P<0.05);EPA+DHA两者含量之和高达20.21%~36.91%,占PU-FA的2/3以上;C18:2(n-6)、C18:3(n-3)和C20:4(n-6)等PUFA的含量,均表现为野生蟹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景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三疣梭子蟹的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的比值(E/T)、与非必需氨基酸(NAA)的比值(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且野生蟹肌肉的E/T和E/N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由此可知,三疣梭子蟹营养组成合理,且野生蟹品质优于养殖蟹.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分析美洲大蠊全成分及饲用安全性。试验对美洲大蠊常量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重金属和微生物以及其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美洲大蠊粗蛋白含量为71.2%、粗脂肪18.4%、粗灰分8.8%、粗纤维7.0%,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秘鲁鱼粉,K、P、Zn、Fe、Mn、Cu、I和Mo含量高于秘鲁鱼粉;美洲大蠊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48.72%,属于完全蛋白质,且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例(EAA/TAA)为39.57%;重金属及其他有害成分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研究表明,美洲大蠊作为一种优质的功能性蛋白原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300日龄以上的尼西鸡公母各23只,对其腿肌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尼西鸡腿肌中粗蛋白含量为22.82%,灰分含量为1.24%,粗脂肪含量为1.91%,水分含量73.63%;②除去水分后,尼西鸡腿肌中17种氨基酸的总量达82.59%,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93%,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1.18%;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值为38.69%,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为63.28%;③尼西鸡18种脂肪酸的总量为28.58 mg/kg,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1.5 mg/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50%以上,为17.08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8.74 mg/kg;④尼西鸡腿肌磷、镁元素含量分别为1 227.45和275.17 mg/kg,钙、铁、锌、铜元素含量分别为24.61、12.27、7.03和1.02 mg/kg。⑤尼西鸡腿肌营养成分具有性别差异性,公鸡腿肌水分、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鸡(P0.05或P0.01),且氨基酸评分高于母鸡;母鸡腿肌粗脂肪、1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鸡(P0.05或P0.01);矿物元素含量无性别差异性(P0.05)。综上,尼西鸡腿肌氨基酸组成平衡,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不同性别尼西鸡腿肌营养成分特点不同,可以针对其特点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胴体率、肥满度以及全鱼、肌肉、皮肤、肝脏、肠道、性腺等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肥满度、皮肤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背肌、腹肌、皮肤、肠道、头部等部位以及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泥鳅,腹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泥鳅(P<0.05)。两种鳅的肌肉、皮肤、性腺、肠道和肝脏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和26种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中谷氨酸含量最高,8种必需氨基酸(EAA)中,色氨酸含量最低,赖氨酸含量最高(性腺中亮氨酸含量最高)。结合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得出大鳞副泥鳅肌肉和皮肤部位的氨基酸评分均小于泥鳅,各部位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低于泥鳅。两种泥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大鳞副泥鳅肝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泥鳅(P<0.05)。除亚油酸外,大鳞副泥鳅背肌、性腺和皮肤中∑PUFA的含量以及各部位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均低于泥鳅。综上,大鳞副泥鳅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泥鳅,从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来分析,大鳞副泥鳅的蛋白质质量略低于泥鳅。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布氏鲷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评估和讨论其肉质的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布氏鲷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7.6%、18.6%、1.5%、1.5%;肌肉中18种氨基酸的总量为鲜重的17.67%,其中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2%,是其美味的主要因素;必需氨基酸指数75.17,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肌肉中含有1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EPA+DHA含量占8.91%;营养元素种类丰富,矿物质中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铁含量最高。布氏鲷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鱼类。  相似文献   

12.
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的营养品质。试验选取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15尾(体重71~139 g、体长13.4~18.9 cm)、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3尾(体重90~147 g、体长14.8~20.4 cm)、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0尾(体重578~639 g、体长31.3~36.7 cm)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68.07%,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分别高出了32.3%、20.6%(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则为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1龄和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P0.05),各样本间肌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本的肝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粗蛋白质含量按照野生1龄、养殖1龄、养殖2龄的顺序依次显著降低(P0.05),而粗脂肪含量则呈现与粗蛋白质相反的变化。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而且在含量上养殖红鳍东方鲀大多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红鳍东方鲀肌肉中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为丰富,且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为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最后为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且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相似,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差异不大(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以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51.54%,但是各样本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均较丰富,其中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DHA的含量分别比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高出了24.7%、27.2%(P0.05),而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EPA+DHA的含量也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由此可知,红鳍东方鲀营养组成合理,且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评价投喂膨化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取太湖区捕捞野生鳙(野生组)、膨化饲料池塘主养鳙(池塘组)、网箱生态养殖混养鳙(网箱组)各12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及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重金属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池塘组鳙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鳙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的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肌肉弹性、凝聚性和胶黏性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的鳙肌肉中重金属镉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鳙肌肉中铜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 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池塘膨化饲料主养鳙的肌肉具有高脂肪及EPA和DHA含量更丰富的特点,但肌肉硬度、回复性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达氏鳇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淡水鱼类。本文分析了人工养殖和野生达氏鳇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和野生达氏鳇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90%和16.6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94%和2.22%,粗灰分含量分别为5.82%和5.42%,水分含量分别为73.16%和74.42%。野生达氏鳇的饱和脂肪酸(SFA,28.36%)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36.85%)显著高于养殖的SFA(18.45%)和MUFA(27.47%),而野生达氏鳇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26.26%)显著低于养殖的PUFA(29.97%),人工养殖达氏鳇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的EPA+DHA含量,分别为9.32%和14.10%;人工养殖和野生达氏鳇肌肉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0.28%和40.00%,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3.51%和32.87%。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洮羊的品种特性,购买1岁、4岁公(羯)、母羊各一只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性能,以洮羊背最长肌检测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剪切力、pH、色度、背脂厚、眼肌面积等。结果表明:1岁公羊宰前活重29.2 kg、胴体重10.6 kg、屠宰率36.3%,1岁母羊宰前体重25.0 kg、胴体重9.59 kg、屠宰率38.36%;4岁羯羊宰前活重43.05 kg、胴体重20.3kg、屠宰率48.92%,4岁母羊宰前体重33.15 kg、胴体重14.8kg、屠宰率44.62%,母羊屠宰性能大于公羊,羯羊屠宰性能最优。洮羊肉肉色鲜红,肉细而紧密,肉质细嫩,出肉率高,高蛋白、低脂肪、钙、磷含量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有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且其他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较高。经测定脂肪酸37种、其中饱和脂肪酸1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11种。4岁羯羊脂肪酸总量为6.115 43、饱和脂肪酸总量0.181 87、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5.779 69、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0.153 87;4岁母羊脂肪酸总量5.651 21、1岁公羊脂肪酸总量3.754 51,1岁母羊脂肪酸总量4.490 8...  相似文献   

16.
美国鲥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鲥鱼是一种营养丰富、适合养殖的鱼类。本文对美国鲥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美国鲥鱼含肉率平均为68.70%,鱼肉水分含量为71.67%、粗蛋白21.39%、粗脂肪1.27%、粗灰分1.32%。本试验实际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66.81%(干样),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9.06%,占氨基酸总量的43.5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57.92。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5.87%,占氨基酸总量的38.72%。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与池塘精养草鱼营养品质的差异,选取相同饲料源的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23.89±71.54)g,平均体长:(340.86±8.88)mm]和池塘精养草鱼[平均体重:(680.35±155.13)g,平均体长:(334.00±21.40)mm]各12尾,测定形态指标与肌肉剪切力、质构特性、色泽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1)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2)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3)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和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TAA分别为77.11%和76.61%,TEAA和TDAA分别占TAA的40.87%和40.43%、46.10%和46.06%。4)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69.68%)高于池塘精养草鱼(68.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1.78%和18.58%,两者差异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0.44%;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EPA含量为0.10%,DHA含量为0.55%。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钾、镁、铁、铜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钠、锌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由此得出,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营养品质总体上优于池塘精养草鱼。  相似文献   

18.
西藏3种蒿属植物营养成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国标法对西藏3种蒿属植物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和青蒿(Artemisia annua)的主要营养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种蒿属植物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差别较大,大籽蒿粗蛋白含量最高(3.34%),青蒿最低(2.01%),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也较大,常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钾含量最高,镁含量最低;微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铁含量最高,硒含量最低;3种植物均含有16种水溶性氨基酸,大籽蒿氨基酸总量最高(17.59%),青蒿的最低(7.99%)。因此,在牧草匮乏季节,藏沙蒿、大籽蒿和青蒿均可作为西藏后备牧草,供牛羊等牲畜饲用,其中大籽蒿营养价值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乡土野生饲用灌木胡枝子的营养价值,对胡枝子花和叶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胡枝子花富含17种氨基酸,总量8.76%,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达1.19%;胡枝子花粗蛋白质含量16.95%,粗纤维含量17.50%,总黄酮含量3.80 g/kg,并含有钾、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胡枝子花含有16种脂肪酸,总量734.50 g/kg,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226.15 g/kg,其次是亚油酸,为202.05 g/kg。胡枝子叶粗蛋白含量高达15.30%,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4.25%、6.50%,粗脂肪含量4.60%,钙含量1.24%。  相似文献   

20.
两个黄河鲤鱼群体肌纤维特性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河南黄河鲤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肉质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人工养殖的河南黄河鲤鱼和野生黄河鲤鱼为研究对象,分为野生组、养殖组,测定这两组鱼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机体必需微量矿物质元素钙和磷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野生组黄河鲤鱼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P0.05);养殖组黄河鲤鱼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略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黄河鲤鱼的磷含量略高于养殖组(P0.05),钙含量低于养殖组(P0.05)。肌纤维特征分析表明,两个群体黄河鲤鱼的肌纤维直径平均值差异显著(P0.05),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