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水产品中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莫西菌素、爱普利诺菌素、多拉菌素5种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快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ASE-SPE-H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快速溶剂萃取,乙腈为提取液,提取液浓缩后经C18小柱净化;经SHISEIDO CAPCELL PAK C18MG S5质谱柱分离,乙腈-2.5 mmol/L乙酸铵水(0.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电离负离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5种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5种阿维菌素类药物在2.0~5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7,莫西菌素在5.0、10.0、20.0μg/kg,其他4种化合物在2.0、5.0、10.0μg/kg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1.7%~93.5%,相对标准偏差为7.54%~13.26%。[结论]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净化较彻底,适合水产品中阿维菌素多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1药物剂型及用法三阶段驱虫法就是采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剂(第一阶段使用)和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注射液(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使用)两种药剂进行驱虫的方法。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剂:每袋5g,含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10m g,按使用说明每10kg体重用1.5g粉剂拌料内服。阿维菌素或伊  相似文献   

3.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2种常见杀虫药对中华鰟鮍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含量为6%的伊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71.68、45.04、37.81、35.69μg/L,安全浓度为0.001 3μg/L;含量为1%的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LC50分别为129.35、77.35、47.54、34.63μg/L,安全浓度为0.000 2μg/L。[结论]中华鰟鮍对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2种大环内酯类杀虫药较敏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量,否则极易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4.
牛奶中4种阿维菌素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乙腈提取牛奶中残留的4种阿维菌素类药物,加水和微量三乙胺稀释,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并衍生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2~5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4种药物的浓度与峰面积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99.对不舍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牛奶进行2~1000μg/kg药物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各药物的回收率为70.2%~110.4%,批内变异系数为3.9%~8.2%,批间变异系数5.1%~8.2%.按3倍信噪比计算,本方法对埃普利诺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的检测限依次为0.5、0.5、0.4和0.2μg/kg;按10倍信噪比计算,定量限依次为1.8、1.6、1.3和0.8μg/kg.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适用于牛奶中阿维菌素类药物的多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5.
农药中名称:依维菌素,英通用名称:ivermectin,农药登记名称:0.5%依维菌素乳油,理化性质:依维菌素属半合成大环内酯农用抗生素类杀虫剂,是以阿维菌素为先导化合物,在22,23双键经氢化选择性还原后的产物。与阿维菌素相比保留了其杀虫、杀螨活性,且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大大降低。依维菌素原药B1含量≥95%(依维菌素B1为B1a和B1b的混合物,其中依维菌素B1a≥80%),外观为白色结晶体粉末,熔点145—150℃;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6种杀虫剂对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福建省3个不同地理种群(福建福州、闽侯和沙县)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在田间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开展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以福州种群最敏感,其次是闽侯和沙县种群;6种供试杀虫剂对同一种群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在试验设计剂量范围内,6种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作用,药后14d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杀虫效果为82.99%~95.38%.[结论]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尚未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产生明显的抗药性,6种药剂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一、规模化兔场驱虫程序 1.对全场兔群普遍注射一次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 2.种兔产仔前10~15天混料使用杀球灵直到仔兔断奶,同时在产仔前10~15天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8.
<正> 一、驱虫程序根据兔场寄生虫病流行情况,筛选出高效驱虫药物。首先对全场兔群普遍注射一次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种免产仔前,10~15天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仔兔断奶前一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目的是防止个别带虫者混群后传染;肉兔育肥后2~3个月内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如莫能霉素)预防兔球虫病。仔兔混群后一周全部注  相似文献   

9.
1、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虽不致羊死亡,但直接影响羊的正常生长发育.每年春、秋季必须各驱虫一次.可选择的药物有:丙硫咪唑(抗蠕敏)、左旋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灭虫丁等,口服或注射.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阿维菌素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对目前阿维菌素类药物剂型的开发、育种和代谢工程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自主研发阿维菌素类药物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对鸡肉和虾肉中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进行比对。[结果]以5、10和20μg/kg 3个水平对空白鸡肉、虾肉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2.7%~98.6%,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鸡肉、虾肉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76、0.89μg/kg。[结论]这种方法与仪器检测结果相同,与仪器分析技术相比具有检测成本低、高效便捷等优点,适于肉制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驱虫 生猪在育肥前对仔猪要进行体内外驱虫。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左旋咪唑等药物,驱除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糙米、小麦、玉米等谷物类农产品中阿维菌素(ABA)、埃玛菌素(EMA)和伊维菌素(IVM)的多残留分析方法。选择乙腈作为提取溶剂,以三氟乙酸酐/N-甲基咪唑/乙腈法对农药进行柱前荧光衍生,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D)上完成多残留分析。结果表明,HPLC-FD对3种阿维菌素类有很高的灵敏度,它们在样品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1~2μg.kg-1;在保留时间12 min内3种阿维菌素类农药得到很好分离效果;ABA、EMA和IVM在糙米、小麦和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5.1%~109.3%,精密度分别为2.04%~12.44%,准确度分别为-14.9%~9.3%,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阿维菌素类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本报讯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对阿维菌素产生菌和米尔贝霉素产生菌的基因进行改造,构建出了新的工程菌,并从该工程菌产生的代谢物中分离出了新的大环内酯化合物——天维菌素。为明确天维菌素的杀虫杀螨活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药膜法)、粘虫(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饲料混药  相似文献   

15.
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5种农业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浸渍法、饲料混药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棉铃虫、杂拟谷盗、斑潜蝇、棉红蜘蛛、蚜虫等 5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棉铃虫的毒力均高于阿维菌素。饲料混药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杀虫剂敏感的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0 (初孵幼虫 )、3.6(三龄幼虫 )和 8.4(四龄幼虫 )倍 (LC50 比 ) ;浸渍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78.5 (卵 )、2 5 .9(二龄幼虫 )和 3.7(三龄幼虫 )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抗性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5 .5 (二龄幼虫 )和 3.9倍 (三龄幼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蚜虫、斑潜蝇幼虫、棉红蜘蛛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1 .9(甘蓝蚜 )、2 .4(棉蚜 )、2 .7(桃蚜 )、5 .7(斑潜蝇幼虫 )和 3.6(棉红蜘蛛 )倍。阿维菌素对斑潜蝇成虫触杀毒力是甲氨基阿维菌素的 37.1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杂拟谷盗毒力高于阿维菌素 ,但二者都没有辛硫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有效防控花生田蓟马的生物药剂,本试验以化学药剂乙基多杀菌素为阳性对照,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藜芦碱、阿维菌素4种生物药剂对花生田蓟马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药剂处理在药后1、3 d时的花生田蓟马的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药后7、14 d时金龟子绿僵菌处理的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均显著高于苦参碱、藜芦碱、阿维菌素处理;药后14 d金龟子绿僵菌处理的叶片受害率及叶片为害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生物药剂处理。与化学药剂乙基多杀菌素相比,金龟子绿僵菌对蓟马的速效性差,药后1、3 d时其虫口减退率显著低于乙基多杀菌素,随着时间推移,其虫口减退率呈上升趋势,7 d时达70.34%,与乙基多杀菌素处理(68.44%)之间无显著差异,药后14 d时达71.48%,显著高于乙基多杀菌素(58.94%);金龟子绿僵菌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校正防效趋势与虫口减退率趋势相一致,且在药后14 d时的叶片受害率(22.90%与23.22%)及叶片为害指数(6.28%与5.22%)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香葱发生蓟马、蚜虫、斑潜蝇危害,可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 000倍,或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5 000倍,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倍,或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1 000倍喷雾。  相似文献   

18.
阿维菌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阿维菌素类药物的发现、同系物的结构、作用机理、部分衍生物的合成及相关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简单介绍了阿维菌素衍生物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充实阿维菌素(AVM)环境毒理学的数据资料,及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应用阿维菌素类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以美国王鸽为试验动物,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浓度的AVM,建立了鸽染毒模型,通过对染毒各组鸽肝脏和肾脏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染毒鸽有肝脏和肾脏线粒体肿大、变形、空泡状、嵴不完整等改变,内质网板层结构减少、网膜连续性中断等改变,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依维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维菌素属半合成大环内酯农用抗生素类杀虫剂,是以阿维菌素为先导化合物,经氢化选择性还原后的产物,2006年在农业部获得批准登记,制剂为0.5%依维菌素乳油。与阿维菌素相比,保留了其杀虫、杀螨活性,且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