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纯 《水产养殖》2022,(4):57-58
通过对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多年的条斑紫菜养殖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条斑紫菜养殖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后续条斑紫菜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1网帘采苗和养殖前期苗帘的管理 1.1网帘采苗管理 由附着于网帘上的紫菜苗萌发的叶状体是紫菜养殖产量的基础.网帘上紫菜苗采集的质量、密度是影响紫菜养殖高产的第一关键因素.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紫...  相似文献   

2.
刘瑞棠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4):18-19,23
本文对近几年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一是坛紫菜壳孢子采苗后受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流速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五是养殖管理方式陈旧,导致退潮后苗帘污染物多,影响坛紫菜生长。为此作者根据近年发病情况,提出几项防病害技术措施,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坛紫菜冷藏网和浮筏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将是扩大紫菜养殖面积、提高产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如何达到一次性壳孢子采苗,以保证在一个海区的同一筏架上进行多次冷藏网换网浮筏养殖所需要的苗帘出好苗,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冷藏网和浮筏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将是扩大紫菜养殖面积、提高产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如何达到一次性壳孢子采苗,以保证在一个海区的同一筏架上进行多次冷藏网换网浮筏养殖所需要的苗帘出好苗,是该种生产方式的关键所在。直到目前对该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大都依照日本  相似文献   

5.
坛紫菜烂苗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8年9月中旬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和原因分析,一是受到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交换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为此作者及时提出防病害技术措施和对策,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1、从筏架材料、结构、养殖区布局及操作模式研制有较强抗风浪能力的养殖筏架及其配套技术,以适应开敞性滩涂海区养殖期较长、筏架负荷大的实际情况;2、引进江苏连云港紫菜收菜机,消化、吸收、创新;3、引进国家级紫菜种质库高产品系(Ⅱ系)、福鼎种系(Ⅲ系)、宁波大学HML坛紫菜品系(Ⅳ系),以苍南龙沙种系(Ⅰ系)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养殖筏架、布局能抵御2~3d的11级阵风,能规避损毁;改进后的收菜机能及时、高效地采收成菜,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筛选出Ⅳ系可作为后备推广品系,但有待进一步检验。该养殖技术模式将使坛紫菜养殖实现从港湾滩涂向开敞性滩涂空间突破,有望使类似滩涂的坛紫菜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1太平洋牡蛎的养殖方式福建省大体有3种养殖方式。一是筏式:适宜于潮时水深5米以上的海区.每筏为80平方米.用3层共30根毛竹构成。底层6很长10米的简竹纵排.中层20根长8米的毛竹等距横排,上层每边各2根10米长毛竹捆压在筏架两边。毛竹重叠处皆捆好.四角分别用4根木桩和聚乙烯绳顺流固定.木桩间距40米,大潮平潮时绳与水面成45度角。每台用6~8个各150公斤浮力的浮球使筏架上浮.每台佳400申。二是延绳式:亦适宜于干潮水深5米以上的浅海。用2条100多米绳平行且间隔5米顺流设置,4根桩间距为5米和100米。用数根5米的缩成毛竹为根档固定…  相似文献   

8.
1.1976年江苏省启东县紫菜发生了大面积病烂。通过调查、分析,初步认为与温度、营养盐、盐度因子的关系不大,主要是由于养殖筏架设置得不合理和密度过大,使养殖海区潮流受到阻滞,引起紫菜生理失调,造成病烂。从改善养殖海区的海流状况着手,减少养殖面积,分区设置筏架,区间留大、小航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利用冷藏网避开病烂期,可以起到稳定紫菜生产的作用,但出库时间不能迟至1月上旬。出库过迟不仅增加冷藏费用,而且紫菜的产量也减少到50%以下。  相似文献   

9.
坛紫菜固定桩悬浮式养殖技术是在潮间带筏架养殖和浅海浮流式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坛紫菜养殖由传统单一的潮间带养殖模式向浅海养殖跨出突破性的一步,开创了坛紫菜养殖新领地,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使闽东地区坛紫菜养殖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固定桩悬浮式养殖技术是在潮间带筏架养殖和浅海浮流式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坛紫菜养殖由传统单一的潮间带养殖模式向浅海养殖跨出突破性的一步,开创了坛紫菜养殖新领地,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使闽东地区坛紫菜养殖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各大紫菜生产企业就开始试制条斑紫菜收割机,进行机械化采收试验.苍南县是全国坛紫菜养殖大县之一,养殖面积高达5万亩,产值近2亿元,但是紫菜收割仍然停留在传统手工作业阶段,劳动强度大,且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下,从而阻碍了紫菜产业的发展.自90年代末以来,苍南县引进紫菜插杆式养殖方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支柱式(或称半浮动式)养殖方式,由于插杆养殖方式的筏架与全浮流筏架相似,因此在苍南县开展紫菜机械化收割是可行的.苍南县水产研究所积极引进、创新及推广紫菜机械化收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海带贻贝套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带贻贝营养具有成本低,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好,生产技术易于掌握,管理方便等特点。一般亩产海带1吨(干品)以上、贻贝2吨左右。亩产值达7000-8000元。现将海带贻贝套养技术简介如下:一、养殖海区选择:底质以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适于打桩下撅浮筏养殖。大潮时水深3-5m以上,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水质肥沃,无污染,终年海水比重在1.016以上。养殖筏架应顺流布设,且要求结实、坚固、耐用。二、材料选择:筏架主要由浮梗、浮子、铺梗桩四个部分组成。浮梗系聚乙烯绳,长60m,直径10~12mm(100一1500股);锚梗也为聚乙烯绳,…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条件:试验共设2~3个点,分竹簖和网簖,每只176~200米~2。 (二)围网工艺与下围方法 1.竹簖: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竹簖,制作方法是把毛竹劈成宽1厘米、高1.5米的竹片,用6~8道棕绳编织成竹排,竹片与竹片间隙为1~1.5厘米(1根2~3级毛竹可编2~2.5米长度的竹挂,需0.25~0.5公斤棕绳)。上层用3×2网线编结的2.2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网高1.5米,装上、下网纲钢绳4.5毫米,上纲处装1米防逃网,用5×12聚乙烯绳为纲。下网方法先把竹排插入泥  相似文献   

14.
<正>安阳市特种水产养殖场于2013年引进黄金鲫在安阳市彰武水库进行网箱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网箱的设置1.网箱结构网箱一般由网衣、框架、浮子、沉子等组成。(1)网衣:是网箱的主体部分,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形状为长方形等,前期面积120米2(8米×15米),后期面积300米2(10米×30米),高为3米,网目大小为3~5厘米,具体大小取决于鱼的规格,  相似文献   

15.
半浮动筏式条斑紫菜养殖大面积减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斑紫菜养殖业是连云港市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紫菜养殖面积约8万亩,约占全国条斑紫菜养殖面积的1/3。由于病害的频繁发生,连云港市紫菜平均亩产由1990年~1991年(连云港市高公岛)的1800kg下降到2006年~2007年的300kg~400kg。笔者对条斑紫菜养殖大面积减产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半浮动筏式紫菜养殖是连云港市紫菜养殖的主要养殖模式,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针对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紫菜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中江苏、福建、浙江沿海采用半浮动筏式栽培法栽植紫菜的海区大约有 10万亩 (合 6 6 6 7hm2 ) ,过去采收紫菜全部靠手工 ,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而且紫菜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江苏省南通市光华水产品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内有关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下 ,经过一年的努力 ,研制成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采摘机。据了解 ,这种半浮动筏式栽培紫菜采摘机由动力机械、采摘机、采摘机支架、收集箱等四部分组成 ,以小型柴油机为采摘动力 ,由东风 12手扶拖拉机为主驱动力 ,采用可折式支架支撑网帘 ,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红螺养殖新路子,开发近海筏式养殖新物种,变低质贝类为优质产品。龙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1998年至1999年利用贻贝套网进行红螺养殖试验,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管理,红螺试养获得成功。亩产红螺1400kg,产值2.2万元,利润0.8万元。现将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海区条件与筏架的设置 筏架设在近海及浪较小的浅海区,水深为7~8m,流速为0.3~04m/s,透明度1~1.2m,盐度为27‰~30‰,海底平坦,泥沙底质,水质无污染。 贻贝套网筏架吊养红螺,每亩设台筏架,筏架间距10m,横流…  相似文献   

18.
条斑紫菜人工育苗期预防绿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藻是条斑紫菜(Porphyta yezoensis)养殖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它严重地降低了紫菜的产量和品级率。目前,已有晒网、柠檬酸浸泡、冷藏网等多种办法除绿藻,均有一定效果。绿藻污染网帘,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紫菜养成前期海水中的绿藻孢子附着于网帘。二是紫菜网帘上前年残留的绿藻。三是采壳孢子苗时,绿藻孢子与壳孢子同时附着于网帘。因此,预防绿藻的产生应从育苗阶段开始,因为在育苗期,海水和果孢子水中的绿藻孢子亦能钻入贝壳,并可以与条斑紫菜营养藻丝一起生长、发育、成熟、放散,至秋季采苗时与壳孢子同时附着干网帘上,成为海区绿藻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条斑紫菜育苗中绿藻的预防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把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翁德全 《海洋渔业》1985,7(6):273-273
福建省东山县外贸局于1983年开始进行合浦珠母贝人工养殖试验,经两年的实践初获成功。为充分利用水域生产力,1984年10月22日将已附上坛紫菜苗的维尼龙网帘平挂于珍珠养殖台上,6台珍珠养殖台挂上5亩紫菜网帘。经两个半月的养殖,共获紫菜干品850千,值2,125元。每亩平均获紫菜干品170斤,值达425元。  相似文献   

20.
紫菜是当今世界上养殖面积较大的一个海藻养殖品种,也是浙江省温岭市主要的海水养殖食用品种,且该市可供开发紫菜养殖的浅海、滩涂资源比较丰富。20世纪80~90年代,科技人员和养殖户就开始研究推广“丁字型脚筏式半干露”养殖技术,在新世纪的开端又运用“冷藏网”技术适宜地开展多茬养殖,如今对传统的叶状体养殖旧器具进行改革,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加之合理利用浅海、低潮区滩涂,采用无公害养殖新技术开发黑状体紫菜(属坛紫菜改良型的一种)养殖具有良好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