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通辽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市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及苜蓿的生产潜力及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的光合、光温潜力较大,降水生产潜力较低,热量条件是限制通辽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土壤生产潜力较低,其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通辽市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引起青海省马铃薯根腐类病害的镰刀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也是我国青海省主要的经济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镰刀菌根腐类病害中最重要的一种病害,其窖藏期发病率最高可达60%~([2]),根腐类病害已成为限制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形态学、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引起青海省马铃薯根腐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制法对光、温、水、土逐级衰减,计算黑龙江省黑土区各市县玉米、水稻、大豆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能量评价法测算并分析了三种作物的农业资源利用率。在光温生产潜力层次上,水稻利用率最高,为40.6%,其次是大豆31.4%,玉米27.7%。对于水稻还可以有59.4%的光热资源可以转化为产量,而大豆,玉米则更多,分别为68.6%和72.3%;在气候生产潜力层次上,大豆利用率最高;在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层次上,水稻的利用率最高。对于不同种作物来讲,黑土区农业资源利用率存在差异。三大主要作物光合、光温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但水分、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已较高,只能将其余小部分未利用的有限资源转化为产量,因此要提高产量,水分和土壤质量是主要的自然限制性因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待于从水、肥两方面着手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春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内蒙古春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和分析其变化特征成因,考虑不同生态区域和发育期,计算1981—2018年内蒙古玉米气温、降水、日照和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玉米气温适宜度低于0.5,是限制该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他地区主要是降水不足;近40 a内蒙古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适宜度增长在0.05·10a~(-1)以上,致使综合适宜度发展向好,但同时降水适宜度呈减少趋势,所以合理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是内蒙古玉米稳产增产的关键;从不同生育期来看,中西部综合适宜度偏低是因为降水偏少导致,而东部区主要是播种~出苗期和抽雄~成熟期的热量条件不足导致;通过分位法制定内蒙古不同生态区综合、气温、降水和日照的适宜度指标,指标划分结果与对应地区玉米单产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引起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通过大气环流的异常影响东亚季风系统,对宁夏气温、降水等农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影响。为了解厄尔尼诺对宁夏中南部山区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动态距平分析法,分析了宁夏干旱山区1961年以来厄尔尼诺发生当年和次年气候要素、农业气候资源及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厄尔尼诺造成宁夏暖冬,有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厄尔尼诺使冬、春季气温偏高,但夏季气温明显偏低,作物生长季积温减少,高海拔地区热量强度更加不足,影响玉米成熟。厄尔尼诺发生次年,中部干旱带春季降水偏多,有利于保障春播和作物苗期生长,但夏、秋季降水偏少,容易出现干旱,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南部山区春季、秋季降水偏多,有利于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但夏季降水偏少,特别是作物开花、灌浆初期降水偏少,不利于玉米、马铃薯生长。玉米灌浆中后期、马龄薯成熟期降水偏多,容易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厄尔尼诺发生当年小麦、玉米和马铃薯减产;厄尔尼诺发生次年,山区冬小麦、玉米和马铃薯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8.9%、7.8%和8.4%,均为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6.
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钤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黏虫、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重发风险高于上年,水稻纹枯病、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  相似文献   

7.
生物灾害发生种类繁多和暴发频繁,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粮食作物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分布遥感数据,重点分析中国1991年到2010年20年期间四类重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发生强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其空间分布范围。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10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病虫害发生面积均显著增加;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病虫害发生强度均显著增加。随着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大,其发生强度均呈增加趋势。病害与虫害相比,无论是发生面积,还是发生强度,粮食作物的虫害均高于病害。粮食作物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的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为了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目前应当加强农田景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对粮食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性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整合治理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物灾害发生种类繁多和暴发频繁,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粮食作物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分布遥感数据,重点分析中国1991年到2010年20年期间四类重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发生强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其空间分布范围。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10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病虫害发生面积均显著增加;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病虫害发生强度均显著增加。随着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大,其发生强度均呈增加趋势。病害与虫害相比,无论是发生面积,还是发生强度,粮食作物的虫害均高于病害。粮食作物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的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为了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目前应当加强农田景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对粮食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性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整合治理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各地小麦条锈病、玉米螟、水稻"两迁"害虫、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存在流行的风险,小麦条锈病、黏虫、二点委夜蛾、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但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6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7年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黏虫、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草地螟维持轻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11.
水分不足是限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地农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分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集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既可充分利用雨季雨水,又可消除土壤水分低值槽现象,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行集水农业是必要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3a小区试验,摸清新疆主要粮食作物在滴灌条件下作物系数和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灌区用水管理、编制流域综合规划等项工作提供科学的试验数据和决策依据。采用小区试验方法,以小麦、旱稻、玉米、土豆、谷子、大豆6种粮食作物为试验对象,设置灌水定额单因素4水平(300m3/hm2、375m3/hm2、450m3/hm2、525m3/hm2)随机分组的灌溉试验方案,利用测坑传感器实测各处理各年份作物需水量,利用气象数据计算作物参考蒸发蒸腾量,通过考种测产分析产量和灌水量关系。结果显示:滴灌条件下6种作物各生育期阶段作物系数0.45~1.21间,全生育期0.70~1.03之间;6种作物水分生产率在7.65~81.72 kg/(hm2·mm)之间。各作物的需水敏感期分别在快速发育期和生育中期。本研究摸清了滴灌条件下新疆主要粮食作物的作物系数和水分生产率的主要规律,为全区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和田间高效节水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主要小杂粮作物的干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杂粮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旱作作物种群。通过对主要小杂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生产力稳定性等的分析研究,表明小杂粮作物或具有抗旱的生理特性,或具有避旱的生长习性,生长发育与黄土高原春旱严重,秋季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耦合性较好,生产力稳定,具有较强的干旱适应性。为该区重视和发展小杂粮作物,建立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A short visit to the Bayanbuluk Grassland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Xinjiang, PRC, revealed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problems, including grassland degradation, loss of grassland biodiversity, soil erosion and flash flooding downstream, decreased pasture productivity, and poor livestock nutrition (especially in winter) leading to stock losses and flocks and herds of low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ose problems and then suggests some solutions. Short duration, high intensity grazing could be one of the solutions to both improving grassland condition and improving livestock nutrition. Local production of fodder crops for feeding in winter and spring deserves testing, using adapted strains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and trialling fodder root crop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se that the land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scientists, administrators, herders and farmers may be similar, and that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for land improvement through working together.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Bahiagrass (Paspalum notatum Flueggé) is a poor host of several soilborne pests of vegetable crops; therefore vegetable crops are commonly grown in a rotation with bahiagrass pastures in Florida. The herbicide aminopyralid provides foliar and soil residual weed control and increases forage production in bahiagrass pastures; however, the soil residual activity of aminopyralid makes carryover injury likely in subsequent sensitive vegetable crops. Field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five vegetable crops to soil residues of aminopyralid. RESULTS: At an aminopyralid soil concentration of 0.2 µg kg?1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for aminopyralid in this research), crop injury ratings were 48% (bell pepper), 67% (eggplant), 71% (tomato), 3% (muskmelon) and 3% (watermelon), and fruit yield losses (relative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at that concentration were 61, 64, 95, 8 and 14% in those respective crops. CONCLUSIONS: The crops includ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aminopyralid at soil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0.2 µg kg?1).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field bioassay must b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arryover injury will occur when these crops are planted on a site where aminopyralid has been previously applied.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除草活性放线菌DN5发酵条件及发酵产物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放线菌DN5发酵液活性物质的产量,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其发酵产物的性质.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钾,添加无机盐的种类为硫酸镁、硫酸亚铁和氯化钠时,放线菌DN5发酵液抑制活性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可溶性淀粉2.0%、硝酸钾0.15%、硫酸镁0.025%、硫酸亚铁0.001%、氯化钠0.075%、磷酸氢二钾0.075%.菌株DN5发酵的优化条件为:初始pH7.0,发酵时间96h,接种量1%,装液量80mL/250mL,温度28℃.菌株DN5发酵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4℃可储藏120d.杀草谱和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DN5菌株发酵液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和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等的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供试作物中,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和莴苣Lactuca sativa对其敏感;大豆Glycine max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等对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燕沟流域通过坡耕地改梯田、推广抗旱高产品种和地膜覆盖技术、增加化肥投入、大垄沟规范化种植、调整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改造了生产要素组合条件,使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粮田生产力发生了较大的跃迁。到2000年,燕沟流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1997年减少了59.1%,粮食平均单产较1997年翻了两番,粮食总产量较1997年提高了33.7%,实现了减地不减产和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立足宁南旱地小杂粮生产现状,通过分析影响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以持续增进降水生产潜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效率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化集成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培肥土壤、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加强产业化开发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