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采用稀土金属镧离子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新型除氟吸附材料,考察其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方法】利用浸渍法制备负载镧离子量不同的改性壳聚糖,采用间歇吸附试验研究镧改性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去除效率,确定最佳镧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条件,研究吸附平衡时间、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水中共存阴离子对镧改性壳聚糖吸附除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分析镧改性壳聚糖的表征。【结果】当La(NO3)3·nH2O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25(记为LaCh3)、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时,镧改性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氟离子的吸附容量为3.76mg/g,去除率达到75.0%;LaCh3对氟离子的吸附速度较快,2h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在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2.0~15.0mg/L时,随着氟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LaCh3对氟离子的去除率逐渐降低,而吸附容量逐渐增加;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在4.0~6.0mg/L时,LaCh3对氟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能够达到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1.0mg/L);LaCh3对氟离子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其值在饮用水pH值范围内变化不大,pH>10.0时,吸附容量明显降低;LaCh3对氟离子的吸附受水体中CO32-和HCO3-的影响较大;FTIR分析显示,LaCh3中的La3+主要与壳聚糖中的羟基配位结合。【结论】与纯壳聚糖相比,镧离子改性后的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效果非常明显,可用于饮用水的脱氟处理。  相似文献   

2.
王国贞  李倩  朱慧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79-16380
[目的]研究改性活性炭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方法]用AlCl3对常见的煤质活性炭进行改性,并考察了AlCl3浓度、不同活性炭、吸附剂用量及吸附时间对氟离子吸附去除的影响。[结果]经0.5mol/LAlCl3溶液改性的煤质活性炭,用量为8g/L时,其在24h内对10mg/L氟离子的去除率达96%以上。[结论]该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732型改性树脂脱氟剂的制备方法和离子交换方式、酸洗、铁交换量,以及再生和其他共存离子等对脱氟剂饱和吸附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732型改性树脂脱氟剂可能的脱氟机理。结果表明,采用酸洗和动态交换方式可显著提高该脱氟剂的脱氟效果;共存离子和再生对该脱氟剂的脱氟效果无明显影响,树脂的最佳载铁量为69.39 m g/g,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2.36 m g/g。研究还揭示了该脱氟剂的脱氟机理及其具有操作简单、易再生、能重复使用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负载FeOOH刺梨渣生物质炭对水中氟的吸附效果。【方法】以刺梨渣为原材料,采用醇助水热法制备了新型生物质炭FeOOH-BC。以水溶液中氟离子为目标污染物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当吸附反应条件pH=6、T=25℃、氟离子初始浓度50 mg/L、吸附剂投加量0.05 g时,震荡吸附24 h,FeOOH-BC对氟离子去除率达95.27%。【结论】FeOOH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物质炭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其可能以多层吸附与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饮用水中氟的去除效果,采用硫酸、氯化铁、硫酸与氯化铁复合3种方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改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3种因素对3种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的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果最好,其最优改性条件组合为H2SO4浓度0.01 mol·L-1,浸泡时间120 min,固液比1:5,FeCl3浓度0.1%,浸泡时间180 min,固液比1:10;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的拟合,即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其最大吸附容量为4.98 mg·g-1,是未改性的3.4倍;且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氟后溶液中金属离子不超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浸渍-焙烧-浸渍活化处理方法制备水合氧化铈负载天然沸石(HCO—Mz)吸附剂,探讨了该吸附剂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当Ce(VI)离子浓度为0.050mol/L,在硫酸溶液中加热浸渍,干燥后400℃高温焙烧处理,再经稀硫酸加热活化,80~100℃干燥后制得的HCO-Mz吸附剂,其理论负载铈量m(水合氧化铈)/m(沸石)约为172.5mg/g.采用本研究方法制得的HCO—MZ吸附剂可在pH值为4—8的范围内使用,其吸附行为可很好地采用Langmuir等温方程式进行描述.在室温、磷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HCO—MZ投加量为30.0g/L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磷去除率可达99%,对磷的吸附容量约为0.99mg/g,适用于工业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的深度除磷.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复合型粘土除氟剂的制备和除氟性能进行研究,以便开发实用的除氟剂。实验中以细粒杭锦2#土和Fe(NO3)3·9H2O作为原料,通过试验考察了铁土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pH值及吸附时间等对细粒杭锦2#土和复合型粘土除氟剂的除氟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在该试验中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品加工剩余物板栗壳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为其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吸附质溶液pH、Cu2+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粒径、吸附温度和时间对板栗壳吸附Cu2+效果的影响,探讨吸剂和吸附剂循环利用次数对解吸和再生的影响;并采用穿透曲线和洗脱曲线对动态吸附进行了分析。【结果】吸附质溶液pH值为6、Cu2+起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剂粒径为0.25 mm时的吸附效果较好,该吸附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虽然可以加快吸附进程,但却降低了吸附量和去除率。Na+和Ca2+对Cu2+的解吸置换能力较弱,0.1mol/L HCl可使96.1%的Cu2+得以解吸回收。通过Thomas模型预测,在固定床柱吸附条件下饱和吸附量为10.94mg/g。【结论】板栗壳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较好,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基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及再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粉煤灰基吸附剂及微波辐照再生后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确定了粉煤灰基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及吸附过程符合的等温吸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 h后粉煤灰基吸附剂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平衡吸附量为35.64 mg/g。对吸附饱和亚甲基蓝粉煤灰基吸附剂进行微波辐照再生研究,最佳的再生条件为微波功率700 W,再生时间2 min,粉煤灰基吸附剂再生效率为98.6%。  相似文献   

10.
以羧甲基壳聚糖和膨润土为原料,制备羧甲基壳聚糖-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并将其用于对水中铊的吸附,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温度等对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对废水中铊的吸附,随废水pH值升高而增大;当水温低于50℃时,升温对吸附有利,当水温高于50℃时,再进一步升温,会导致吸附剂对铊的平衡吸附量减小;吸附剂对铊的吸附容量与铊的浓度关系密切,当铊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平衡时铊的浓度为48.54 mg/L,对应的吸附容量为15.43mg/g.通过改变吸附剂的用量可以达到控制出水铊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孔树脂对管花肉苁蓉2种苷类静态吸附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管花肉苁蓉主要活性成分。以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标准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确定样品质量浓度,从而比较8种供试树脂的吸附性能,以筛选出适宜分离此2种成分的大孔树脂。结果表明,X-5和HP-20吸附性能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X-5对松果菊苷吸附量最大,为50.03 mg/g,其次是HP-20,为46.05 mg/g;HP-20对毛蕊花糖苷的吸附量最大,为32.65 mg/g,其次是X-5,为27.56 mg/g。X-5对松果菊苷的解析能力最强,为77.35%,HP-20次之,为60.36%;X-5对毛蕊花糖苷的解析效果最好,为72.57%,其次是HP-20,为63.40%。2种树脂吸附量在前1 h变化最快,随时间的变化吸附能力逐渐减弱。X-5对试样原液(pH 3.43)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吸附性能优于HP-20,且当pH=6.02时对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吸附量最大。确定X-5与HP-20分别为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理想吸附树脂。综合比较吸附量和解析率等因素,确定X-5为分离纯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首选树脂。  相似文献   

12.
木质人造板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程材料。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声特性,不同种类的人造板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或加工处理后,可进一步改善其吸声效率。本试验就人造板的厚度、容重、表面加工、表面装饰及背后空气层的厚度等因素和吸声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此较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人造板的特性和吸声性能有密切的关系,正确地控制各种人造板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对改善其吸声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人造板的厚度及容重对其吸声效率有明显的影响,软质纤维板的容重在0.230—0.260克/立方厘米范围内;水泥刨花板的容重在0.55—0.65克/立方厘米(板厚35—55毫米)时,其吸声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人造板表面经过穿孔处理;或在背后增加空气层等方式控制后,可有助于改善其吸声效果。表面经装饰处理后,人造板的吸声效率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13.
杨树落叶对Cd(2+)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瑾  王福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4-13488
[目的]研究杨树落叶作为一种价廉、高效的重金属吸附剂的可行性。[方法]用杨树落叶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d2+,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如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生物吸附剂的量、溶液温度和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Cd2+的初始浓度从50 mg/L增大到500mg/L时,落叶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从20.0 mg/g增长到201.2 mg/g。当溶液的pH从3增大到11时,落叶对Cd2+的吸附量逐渐从30.9 mg/g增大到40.5 mg/g。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2种吸附等温线模型对Cd2+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用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内扩散模型对Cd2+的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树叶对Cd2+的吸附过程。[结论]落叶对Cd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是较为理想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仁用杏果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栽培的5个主要仁用杏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一般营养成分分析,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了总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仁用杏果肉的总糖含量为2.73%~3.47%,总酸含量为1.99%~3.20%,蛋白质含量为1.24%~2.78%,脂肪含量为1.19%~1.89%,Vc含量为7.2~16.9 mg/100 g;常量元素含量较高的是:钙20.19~35.90 mg/100 g、钾436.0~581.9 mg/100 g;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是:铁1.84~2.61 mg/100 g、硒0.63~0.97μg/100 g、锰0.19~0.63 mg/100 g;总多酚含量为50.0~556.3 mg/100 g。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罗汉果试管苗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切取继代15 d生长健壮的罗汉果试管苗茎尖,长2~3 mm,在25℃下用60%PVS2(玻璃化保护液)预处理40 min,再用100%PVS2在0℃处理50 min,更换新鲜PVS2后投入液氮保存24 h,于40℃水浴中快速解冻2 min,用MS+410.8 g/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洗涤40 min,滤纸吸干后接种到MS+1.0 mg/L6-BA+0.05 mg/L NAA+0.1 mg/L GA3+0.7%琼脂粉+45 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25℃暗培养7 d,转入正常光下培养。1周时的存活率最高可达94.56%。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夏季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早园竹、人面竹和泰竹是福州市夏季优良的滞尘竹种,其中绿槽毛竹的滞尘量最多,为1.674 86 g.m-2,鼓节竹最少,为0.505 8 g.m-2。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早园竹、人面竹、泰竹、斑竹和鼓节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多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青丝黄竹则相反。在同一高度水平上,绿槽毛竹滞尘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唐菖蒲切花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瓶插寿命及观赏品质的研究,探讨了不同保鲜剂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保鲜剂中,以0.5%蔗糖+500mg/L8-HQ+30mg/L激动素配方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增加花枝鲜重,促进切花的吸水能力状况,延长切花寿命,并提高切花观赏品质。而只含有0.5%蔗糖的保鲜剂不利于切花吸水;500mg/L8-HQ和200mg/L四环素配合使用时的保鲜效果并不比只含有500mg/L8-HQ的保鲜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为原料,以多糖提取量为测定指标,确定2种黄芩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黄芩多糖的提取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黄芩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确定黄芩生品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黄芩炮制品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芩生品提取液中多糖提取量达到99.54 mg/g,黄芩炮制品中多糖提取量达到95.41 mg/g。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沼液中氮含量排放超标污染问题,为筛选出能使氮元素最大回收的有效吸附方法,以玉米秸秆、玉米芯和木屑为原料,分别于550℃、600℃、650℃下热解成生物炭,并采用NaOH+微波、FeCl3、KOH和HNO3对其进行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对生物炭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NaOH+微波改性的550℃玉米秸秆炭(A-550-NaM)、KOH改性的550℃玉米秸秆炭(A-550-K)、NaOH+微波改性的600℃木屑炭(C-600-NaM)和FeCl3改性的550℃玉米芯炭(B-550-Fe)对NH+4-N的吸附平衡时间在60~150 min之间,其平衡吸附量分别为8.58 mg/g、8.30 mg/g、7.95 mg/g和8.01 mg/g;Langmuir模型较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B-550-Fe、A-550-NaM和A-550-K对NH+4-N的吸附行为,3种改性生物炭对NH+4-N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0.24 mg/g、101.86 mg/g和94.82 mg/g。  相似文献   

20.
李庚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58-10260
[目的]研究不同蒿类植物对重金属Cd的积累特性。[方法]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青蒿、水蒿、茵陈蒿、莳萝蒿、艾蒿)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体内的Cd含量,以便确定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结果]水蒿-13茎中Cd含量为6种植物中最高,其值为42.55 mg/kg,叉枝蒿-11叶片中Cd含量次之,其值为30.59 mg/kg;2个样区中的叉枝蒿对Cd的转移能力为6种植物中最高,叉枝蒿-11的转移系数为2.1,叉枝蒿-3的转移系数为1.96;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植物体内对重金属的富集有增加趋势。[结论]该矿区可选用水蒿和叉枝蒿进行重金属Cd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