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近30年从"传统测报"到"信息测报、智慧测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气候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从建设完善省级病虫监测预警中心、加大病虫发生规律研究力度、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各方面保障等方向努力,更好发挥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12月5~8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召开了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与会专家作了有针对性的报告,代表总结交流了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监测预警工作,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今冬明春气候预测情况、各地农作物品种抗性布局和种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能力重要途径。2009年以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网络平台,显著加快了测报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处理能力。在总结全国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即通过加大宣传、加大投入、加大培训和行业推动,再通过3~5年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系统、健全省级系统、推进全国联网,逐步构建起以国家系统为支撑、省级系统为骨干、县级用户为单元的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显著提高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能力,为植保防灾减灾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由单一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向粮食、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并重转变。做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要注重大面积、高效益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尤其是水果、蔬菜、茶叶等园艺作物优势产区。由单一病虫害防治向作物全生育期病虫害解决方案转变。转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习惯,分区域、分作物研究明确病虫害发生为害和消长规律,以农作物为主线,制定全生育期病虫害解决方案。由单一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控转变。树立"绿色控害"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成效显著,已开发建设了功能完善的病虫害诊断预警与综合治理网络体系、远程互动视频系统和信息制作与发布系统.具有模式多样、实用性强、信息采集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库建设规范有序、网络运行维护投入充分等特点,在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总结其开发建设及推广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云南省高原农经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性、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增加经费投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监测模式、建立预警信息平台、强化校地院地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区域站规范化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浙江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区域站建设历程,明确了加快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区域站规范化建设的思路、建设目标,提出了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管理机制、深化信息化手段的研究探索和应用、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创新的主要途径及其具体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7月13—15日,全国农技中心在辽宁省沈阳市组织召开了2015年下半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会议总结了上半年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会商分析提出了下半年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安排部署了下半年的监测预警工作。会议要求从6个方面做好下半年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1加大调查监测力度,切实做好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工作;2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切实做好重大病虫发生信息报送工作;3认真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进展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在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了国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省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在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减轻病害危害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建设标准不统一、网络环境不达标、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进一步加强系统维护,保障系统运行;制订建设标准,推进互联互通;编制建设规划,加快建设进程;加大系统应用,深入推进发展等4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由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2个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录入、查询汇总、统计分析、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展示等.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将进一步提高水稻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水平,推进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陆佑军 《植物检疫》1989,3(5):396-399
一、植物检疫的意义和概念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已有近千年的农业耕作历史。随着多种经济作物的大面积栽培,作物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也日显严重,这是亚太地区原有的作物病虫害随着环境变异、适应和引入了外界作物病虫害而造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其重要作用是指导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控。1975年,第一次全国植物保护大会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明确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在植保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在原全国植物保护工作总站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着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3.
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及其携传的水稻病毒病是中国和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重要的跨境跨区域迁飞发生和流行性病虫害。在建立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和周边国家间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增强防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通过构建体系架构,合理布局站点,明确站点任务,实施信息共享和开展联合预警,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提高国内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警防控能力,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十四连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能力,自2010年开始,在中国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越南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防治项目",双方通过互设联合监测站点,开展水稻迁飞性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发生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以及实地调查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和可持续治理能力,使全国水稻病虫害出现了近10年的连续下降趋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全国普遍存在人员减少、青黄不接和保障不力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工作条件,保持稳定运行;二是增加监测站点,统一监测标准,开展联合监测;三是构建信息网络,实时上报信息,实施信息共享;四是推广智能设备,提升装备水平,推动信息直采;五是强化技术研究,研究明确规律,提升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市植保站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内各区(县)的数据采集人员、市里的数据分析人员和数据发布人员的业务流和信息流出发,用Asp+Oracle研制开发了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信息系统。系统以预警预测为目标,数据采集为基础,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及用户提交的病虫害情况和气象预报信息,实时监测预报北京市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预报结果以5级预警色地图和文字信息提供给用户。最终实现测报资料采集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预报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交流近年来各地在经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适应经济作物发展新形势的病虫害综合治理对策,全国农技中心将与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召开“经济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绿色植保与食品安全”。会议有关内容如下:会议围绕蔬菜、果树、茶树、油料、花卉、棉麻、中药材、烟草、糖料、食用菌、苜蓿、绿化植物(含草坪)等作物开展以下学术交流:(1)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2)生态调控与生物防治技术;(3)新农药开发及其替代应用技术;(4)经济作物田草鼠…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方式和手段,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年测报工作实践,总结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农作物病虫害物联网监测构架,以及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代测报工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全国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自动化、智能化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开发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控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害虫种类和数量、病菌孢子种类和数量以及田间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和自动计数系统,实现了对螟蛾科、夜蛾科等重大害虫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并改进了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重大流行性病害的实时联网监测,提升了测报装备水平,提高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通辽市农作物监测预警体系在区域站建设、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全面总结本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具体做法,分析了在当前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性地提出了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测报队伍管理、加强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加强新型测报工具试验示范工作力度,开发先进实用的现代监测工具,不断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自动记载和远程传输技术水平,推进粮食主产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2015年,笔者在中稻上进行了二化螟发生远程实时监测试验。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2009,35(1)
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预警数字化网络平台软件研发与应用项目针对当前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乖多媒体技术,研究构建了“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预警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了核心平台-“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信息系统”,支撑平台-“31个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信息系统”,基础平台“1200多个县级农作物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