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草原载畜量的加大、人口的增多、开垦荒地、连年干旱和寒冷、鼠虫害等因素对草原的破坏,牧草种质资源也在不断遭到遗传侵蚀或丧失,开展对牧草种质资源的选育试验和有害生物防控试验,对于挽救草原牧草资源、制定相应的草原保护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选用老芒麦11个品种,以同德老芒麦为对照;披碱草11个品种,以同德短芒、无芒披碱草为对照,进行牧草种质资源选育试验。结果显示,11个老芒麦品种在坝上的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株高上,9号品种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鲜产上,6、10号品种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抗寒、抗旱性突出的品种有08-129、I-1-5-46、X6;以上老麦芒品种均适合在张家口坝上地区种植。11个披碱草品种在坝上的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株高上,3、6号品种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鲜产上,9号品种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抗寒、抗旱性突出的品种有10-023、10-075、10-113、同德短芒披碱草、I-1-1-5、I-1-17-5、国产披碱草;以上披碱草品种均适合在张家口坝上地区种植。有害生物防控试验,结果显示,用灯诱杀草原害虫,用药剂喷雾、粉剂喷粉防治蝗虫,效果较好;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粒剂防治达尔乌黄鼠,对阻断达尔乌黄鼠妊娠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主要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甘肃省境内主要类型草场的主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分布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河西走廊、祁连山区、甘南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西秦岭山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温带阔叶林、温带针叶林、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盐化草甸、沼泽化草甸、温带灌丛、温带荒漠等植被型。对不同植被的38个样点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进行了记载分析,了解了以豆科、禾本科为主的各植物种的分布现状。在调查的过程中共涉及植物157种,分属14科50属,其中草甸种有90余种,草原种有50余种,荒漠种有10余种;禾本科植物59种,豆科植物19种。调查采集了以豆科和禾本科为主的55个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的96份种质材料,并采集了106份植物标本。作为种质材料,保存了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子146份1 050 g。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牧草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境内4个试验区的牧草种质资源分布及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河西走廊、祁连山区、黄土高原等不同地貌类型的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盐化草甸、沼泽化草甸、温带荒漠等植被型.对不同植被的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记载,明确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中各植物种的分布现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张家口市的草原基本情况,制定草原修复措施,笔者对张家口市的草原生态展开了调查。全市草原面积106.36万km~2,其中天然草原面积100.90万km~2,人工草地面积5.45万km~2,草原"三化"面积48.06万km~2。草原类型:坝上草原以草甸草原为主,兼有山地草甸、暖性灌草丛和低湿草甸;坝下草原以草山、草坡类型为主。草原"三化"的原因: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连年干旱;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人口增多、乱伐、乱采、违规建设;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法规和规划落实不到位。草原恢复措施:落实草原"生态红线"和基本草原规划;强化草原监督管理、加大对草原生态管护的投入;采取项目带动、开展技术性修复;创新机制、建立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强化防御、防鼠虫害;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牧草种子生产供应体系和良繁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成熟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任务,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状况的分析表明,我国的研究工作尽管起步晚,但进展迅速,成绩显著,解决了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初步查清了牧草种的多样性,搜集到大批种质;建立了先进保存设施,开始了保种和供种;完成了大批量种质性状鉴定和评价,评选出一批优良种质,筛选出一批可直接用于生产的优良草种和品种;初步建立起信息服务系统,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8年,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的组织领导和支持下,西南片区作为全国十大片区之一,由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牵头,在云、贵州、渝开展了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主要工作有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牧草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农业大学、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共同承担的青海省 2 0 0 2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青南地区适用草种选育项目” ,经过主持承担单位的认真准备 ,开始全面实施。项目除在同德牧草繁殖场设立良种扩繁基地外 ,在青南地区的果洛州高寒草甸区新建牧草原种繁殖基地 7.33hm2 ,引种实验基地 1处 ,2hm2 引进牧草品种十余种 ,并开始青南地区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调查和野生草种的采集工作。该项目 ,由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副教授 ,草地研究室主任王方方土 博士 ,担任首席专家 ,由中国农业大学 ,青海省草原总站 ,同德牧草繁殖…  相似文献   

8.
坝上长尾鸡是河北坝上地区主要以散养为主的特有品种。针对坝上地区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特点,对坝上长尾鸡散养场的牧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散养场7月主要牧草品种有艾蒿、红足蒿、猪毛蒿等8个品种,8月有黄花蒿、草木樨、胡枝子等18个品种。坝上长尾鸡最喜欢采食鹅观草、铁杆蒿,比较喜欢采食猪毛蒿、红足蒿、卵穗苔草,几乎不采食委陵菜。  相似文献   

9.
试验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牧草中期库品种资源保存的子课题———南方牧草品种中期库品种资源扩繁。384份试样分属于羊茅属、黑麦草属、三叶草属(其中羊茅属164份、黑麦草属126份和三叶草属94份),通过库存进行气候相似的活体繁殖保存,同时筛选出优良的牧草品种,对筛选出优良品种进行定性和定量指标测定以利于指导种子和牧草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对引自加拿大的5个和中国的4个豆科牧草材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甸草原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目的是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牧草。结果表明:草原3号苜蓿的适应性最强,夏播翌年越冬率在90%以上,可作为草甸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牧草。黄花苜蓿适应性最弱,越冬率在60%左右,其余7种苜蓿差异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纪亚君 《草业科学》2009,26(11):86-92
青海境内有草地3 644.94万hm2,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涵养源。但长期受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草地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草原生产力大幅下降。多年来,为解决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中饲草种植、天然草地改良及栽培草地建设缺乏适宜草种这一问题,青海草原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牧草品种选育及驯化研究,通过长年对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大量引种及当地野生草种的驯化试验,培育了一些适应当地种植的牧草品种,现有14种被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为牧草新品种。文章回顾了青海省牧草种质资源利用及育种研究工作历史,介绍了牧草育种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工作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去20年里,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广泛搜集、有效保护、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永续利用”的思想指导下,现已搜集到15000余份牧草种质;建立了一个中期库;完成鉴定材料4500余份;通过品种审定登记了336个牧草品种,其中134个为育成品种。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牧草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从研究利用阶段步入迅速发展阶段。今后研究策略的发展方向是:(1)利用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的采集;(2)构建牧草核心种质,以保存最少的种质份数最大程度代表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3)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评价鉴定以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4)信息网络技术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韩建国 《草业科学》1993,10(4):39-41
本文对河北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草地类型的牧草产量和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草地牧草产量的积累为单峰型;林缘草甸、草甸草原牧草产量较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的高。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季的延长而降低;粗纤维含量在优势种结实前为上升,结实后下降;林缘草甸中牧草粗蛋白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典型草原的牧草粗纤维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育种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现状、潜力、特点及开发利用途径。针对我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 ,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 ,提出了将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议和对策 ,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当前退耕还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现状、潜力、特点及开发利用途径.针对我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将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议和对策,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当前退耕还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牧草品种匮乏已成为制约河北省草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立足牧草品种选育现状,分别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技术、育种技术、新品种审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对抗逆、优质牧草新品种的需求,提出了河北省牧草育种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依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结合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和多年生牧草圃在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规程”,使得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更科学的繁殖更新,为遗传完整且稳定的活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的研究可为草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样方法,采集并分析了祁连山东段4种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并对牧草营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植被和功能群落存在差异,其中高寒草甸植被香农威纳、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类草地(P<0.05);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显著低于草原化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地下生物量则相反。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和牧草碳、氮、磷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比较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群落特征,牧草碳、氮、磷含量以及牧草营养,发现高寒草甸的植被群落稳定性,牧草营养最优,沼泽化草甸次之,草原化草甸最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俊  孙振中  魏巧  蒋龙 《草业科学》2008,25(10):88-94
云南省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为此,介绍了云南省自然条件概况并对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分布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列出了云南草地主要牧草资源植物以及11类草地的草群组成。针对云南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广泛收集牧草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和永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并对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豆科牧草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制定统一的性状鉴定方法和标准可提高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负责制定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豆科牧草》标准已完成报批稿.为此简述了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制定的原则、过程及内容.鉴定内容包括植物学特征15项,农艺性状25项,品质特性11项,共51项,并对制定过程中的资料和相关标准的使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